互聯網回歸“水電煤”,大廠估值準備打幾折?
按照這個定位,互聯網行業的凈利潤率應該在5%左右,市盈率應該在10~15倍之間。
來源:易簡財經
按照這個定位,互聯網行業的凈利潤率應該在5%左右,市盈率應該在10~15倍之間。
阿里重提平臺型企業
7月27日,阿里巴巴發布了2021年財報。
?
財報顯示,2021財年阿里生態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11.3億,國內和海外消費者創造了8.119億萬元人民幣的年度交易規模,阿里云銷售額超過600億元等等。
?
但是這都不是重點。
?
這次阿里公布財報,最讓人意外的,是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再次提及阿里作為一家平臺型公司,需要更多深入思考能創造多少社會價值。
?
張勇表示:“過去一年,我們對平臺經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2021年4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收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我們對此誠懇接受、堅決服從。這些經歷讓我們認真思考,像阿里巴巴這樣一家立志成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平臺企業,在更廣闊的宏觀環境下,如何與社會各界、合作伙伴和諧共處,如何和利益相關者形成良性互動,如何讓我們的平臺跟社會發展更加同頻共振。”
?
“平臺型企業帶有天然的社會公共屬性。我們應該更多深入思考的是,我們能創造多少社會價值,參與解決多少核心科技的問題,如何更好地支持鄉村振興的發展,如何變得更綠色和可持續,從而以平臺之心,聚八方之力,做一家真正意義上有擔當、負責任的好公司。”
?
翻譯過來就是,被處罰以后我們悟了,現在我們要做一家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平臺企業,不再收割商戶,不再搞壟斷了。
?
證券時報:回歸“水電煤”初心
有意思的是,就在27日張勇剛表態后,證券時報在28日凌晨就發表了一篇名為《回歸“水電煤”初心 互聯網行業方得長久》的評論文章。
?
文中先是描述了,在2012年就曾有互聯網巨頭喊出“移動互聯網是基礎設施”、“要做電子商務‘水電煤’”的口號。當時,對于互聯網“下半場”,從業者們的遐想無數。
?
隨后,話鋒一轉,但是這么多年來,就是在這些重要的“基礎設施”中,到處都是“流氓”行徑,什么關閉掉的彈窗、卸不掉的軟件、夸大其詞的廣告以及處處隱藏的付費按鈕等等。
?
現在好啦,反壟斷的挨個罰款,各大互聯網公司股票大跌,投資人的反思語錄在社交圈流傳。再遲鈍的人也意識到,互聯網行業的游戲規則變了。
?
最后,證券時報評論道:互聯網巨頭要打出精彩的“下半場”,關注點不在于數據,而在于關注到數據背后的每一個用戶。互聯網行業該回歸到“水電煤”的初心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監管措施為日益膨脹混亂的市場退燒,才能讓懸在天上的“基礎設施”切實落地。
先是張勇宣布,阿里要做一家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平臺企業;而后證券時報馬上評論說,互聯網應該回歸“水電煤”;再加上針對互聯網公司的反壟斷處罰頻出;以及最近教培行業被毀滅性打擊。
?
這幾點一結合,不由得讓人細思極恐,難道互聯網行業真的要變公共事業了?
?
阿里、騰訊、美團準備打幾折?
對于這個消息,不少網友都非常的驚訝。
?
有網友表示,公共事業類的普遍估值不到10pe,真按照“水電煤”定位,互聯網行業的凈利潤應該在5%左右,市盈率應該在10~15之間。
?
還有網友表示,如果互聯網平臺公司真成公共事業了,那是不是每月還得像“交水電”一樣繳費才能登陸。
?
當然也有網友表示反對,如果這個估值和凈利潤,相當于自廢武功,中美科技博弈需要硬科技,更少不了互聯網企業的強大。以后美國互聯網企業都是2萬億美金級別,我們幾千億人民幣級別,怎么玩?
?
簡單介紹一下,所謂公共事業就是指與居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行業,比如自來水、煤氣、電力、公交等等。
?
這些行業的股票一般受經濟周期的影響不大,不管經濟如何蕭條,對于生活必需品,人們是無論如何也省不掉的。所以股價的波動也相對較小,大漲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
比如,在東財的公共事業(BK0427)板塊下,前十公司的市盈率大部分都在10~15左右,當然也有少部分的市盈率會突破到20甚至30,但比起互聯網動輒100甚至幾百的市盈率,公共事業股的市盈率簡直不夠看。
?
而現在,互聯網行業也有可能也會被打成另外一個公共事業行業,這是否意味著,互聯網企業的估值,也將像公共事業企業一樣呢?
?
之前在教育股大崩的時候就有大V表示,或許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不僅僅是教育股大跌,其他中概股都在逆勢暴跌。因為外國投資人認為中概股的投資邏輯發生了重大轉變,投資中概股以前是看基本面財務數據未來行業前景什么的,而現在根本沒用了,隨時可能出一個政策就把一個朝陽行業好業績公司直接打死。
?
而像阿里、京東這樣的平臺公司,憑什么賺這么多?都是從中小賣家的身上割羊毛,包括美團也是,多少商家吐槽美團高分成。以后搞不好這些互聯網公司只能收固定的服務費,毛利率50%降到5%。
??
要真變成這樣,大家認為阿里、騰訊、美團、拼多多等等互聯網公司,他們的市值又會打幾折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