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巴兔卷土重來,能跑出家裝的深水區嗎?
土巴兔卷土重來,能跑出家裝的深水區嗎?
2018年,國內互聯網家裝平臺齊家網和土巴兔紛紛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然而在這一年,齊家網成為“互聯網家裝第一股”,但土巴兔最終因為種種原因鎩羽而歸。
三年之后,土巴兔卷土重來,而這次土巴兔選擇了深交所。7月3日,深交所表示日前已受理土巴兔創業板的上市申請。并且其招股書顯示,土巴兔此次公開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比超過2.4億股,預計募資7.04億元。
雖然上市塵埃未定,但與三年前的招股書相比,這次土巴兔可以說是信心滿滿。
但是隨著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互聯網家裝也經歷了大浪淘沙,資本市場也已經逐漸恢復了理性。
互聯網家裝可以說是一個水很深的行業,那么問題來了,上市能推動土巴兔駛出深水區嗎?
土巴兔陷入兩難?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互聯網家裝市場規模(線上交易口徑)達到567.1億元。預計在2025年互聯網家裝市場規模將超過1400億元,2020-202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20.2%。
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加之年輕人的家裝需求不斷釋放,互聯網家裝的用戶規模也在逐漸的增長。
但是,在多重困境之下,互聯網家裝近幾年一遍飽受爭議,一邊高速增長。如今的互聯網家裝行業已經進退維谷。同樣的,資本市場也是。
天眼查數據顯示,土巴兔成立于2008年,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三輪融資,自2015年之后,就再也沒有一次融資。再看齊家網,除了2018年上市公開發行融資外,在2015年之后也是沒有一次融資。可見,互聯網家裝行業,對投資者來說已經沒有很大的吸引力。
土巴兔雖然比齊家網晚一年入場,但是在那時,土巴兔可以說是互聯網家裝行業“霸主”級別的玩家,不管是市場占有率,還是月活數等多項指標都在市場第一的位置,但是上市之路卻異常艱難。
數據顯示,2015~2017年),土巴兔虧損分別為7.5億元、5.63億元、11.13億元,三年累計虧損24.2億元且在2018年上半年繼續虧損6.36億元,資產負債率在2018上半年達到356.62%。并且在2018年底,土巴兔還存在著6.5億元存管資金涉無證經營支付業務、巨大資金缺口及不合規業務等問題,最終導致上市失敗。
然而在近三年的時間里,土巴兔的用戶規模、經營規模也實現了很大的增長。截至報告期末,土巴兔平臺累計業主用戶規模為3035.98萬名,平臺已累計入駐11.49萬家家裝企業,累計建材商用戶規模達0.94萬家,成功匹配業主與裝企771.8萬次。平臺上累計擁有業主裝修日記84.1萬篇、裝修攻略及經驗13.2萬篇,另外還有746.2萬條裝修問答、189萬個家裝企業案例,并有1219.2萬張效果圖。
根據招股書數據顯示,其近三年的營收分別為5.83億元、6.8億元、6.15億元。近三年分別實現凈利潤3863萬元、7968萬元、8660萬元。這與第一次上市之前的數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現增長,一方面是源于土巴兔的“自殘”,也就是對自營業務的舍棄。自營模式對土巴兔來說是一個重資產模式,對管理,設計,研發都有很高的要求,并且經營成本也非常的高。另一方面是營銷拉升的結果。
雖然2018年到2020年,土巴兔的綜合毛利率一度達81.59%、91.37%、93.85%,甚至較2018年相比還提高了12%,但是這背后都是靠著高額的營銷費用做支撐。
數據顯示,2018-2020年,土巴兔銷售費用金額分別為3.02億元、3.94億元和3.4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1.75%、57.90%和56.05%。其中2018-2020年流量獲客費占當期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4.28%、30.31%和35.00%,
土巴兔近幾年的發展,使它也開始過分依賴于流量帶來的收益。短期內可以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這也可能是土巴兔為了上市的良苦用心。但是長期來看的話,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發展的。
因為隨著互聯網流量逐漸見頂,未來的流量只會越來越貴。并且如今互聯網家裝引來了很多自帶流量的玩家,比如,阿里旗下的天貓家裝、京東旗下的京東家裝,國美的打扮家等,這些都是土巴兔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但是土巴兔也并不是沒有優勢,從研發費用角度來講,土巴兔和齊家網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優勢。數據顯示,土巴兔近三年研發投入分別為6803萬元、6763萬元和6549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在10%左右。并且此次融資上市,將近2.18億元都會用在技術研發和數據平臺升級上。再看齊家網,2017-2019年,齊家網研發支出分別為0.37億元、0.37億元、0.45億元,2020年上半年齊家網研發支出0.27億元。
過低的研發費用并沒有使齊家網的技術創新轉化為直接的競爭力。但是土巴兔并不是高枕無憂的,根據黑貓投訴數據顯示,在黑貓投訴上,目前有關土巴兔的投訴量達到111條。而天眼查顯示,目前土巴兔的法律訴訟有186件,其中84件案由為裝飾裝修合同糾紛。
話說回來,在激烈的互聯網家裝市場的競爭中,雖然市場空間巨大,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玩家的進場,雖然已經經歷過了大浪淘沙,但是難免會出現互聯網家裝平臺良莠不齊的現象,再加上缺乏對線下裝修的有效管控,許多平臺陷入了尷尬境地。
互聯網家裝底層增長邏輯需要重塑
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模式都存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對于行業內在運行邏輯改造的無力與淺層。互聯網家裝同樣如此,盡管互聯網家裝改變了人們獲取用戶的方式和手段,但并未真正改變家裝行業本身,用戶痛點仍在成為主流。
互聯網家裝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傳統家裝行業信息不對稱、行業不透明的頑疾,但是互聯網家裝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除了有一個中介的屬性之外,家裝行業本質上并沒有多少改變,用內外交困來形容當下的互聯網家裝市場發展狀態一點都不為過。
就拿齊家網來說,從本質而言,齊家網的經營模式可以就是把線下的裝修搬到了線上,自己充當著中介的作用。這就違背了互聯網家裝的本質。
對互聯網家裝來說,用戶體驗才是根本,只有真正提升用戶體驗才能給互聯網家裝帶來源源不斷的用戶和訂單。
做好家裝服務,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好傳統家裝中的標準化問題,就比如,針對不同戶型、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實現高效設計、生產及標準化交付,此外,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覆蓋全流程的施工能力和智能化工地管理能力,也是平臺做好家裝服務的本質要求。這些都需要平臺對技術的長期研發投入。
互聯網家裝不是簡單的“互聯網+家裝”,而是二者之間實現真正的融合,融合之后不同的環節之間實現了有機的聯通,通過這種聯通,找到不同環節的結合點,這些結合點最終讓互聯網家裝演變成為一個新生物種。
當然,如今越來越多的家裝企業對在加強互聯網家裝行業的底層邏輯建設,還有在產品,交易模式,服務上的建設。
從行業發展角度而言,互聯網家裝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去年,受疫情影響,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而互聯網家裝用戶規模也出現了顯著增長,除了一線城市以外,二三線城市也成為了新的增量空間。
對眾多消費者來說,他們的消費心智還沒有完全打開,尤其是下沉市場用戶,還普遍沒有接受這種新的裝修模式,對企業們來說,這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必打還必須勝利的仗。
而家裝企業們也要對未來的品牌建設,技術研究持續深耕下去,在良性競爭下,保持互聯網家裝行業健康,穩步發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