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位基金經理離任!新華基金凈流失居首,中小型公募成重災區
公募行業人才流動加速。
來源:新經濟e線
新經濟e線注意到,公募牛市下,今年來宣告離任的基金經理人數正不斷刷新紀錄。一方面,公募行業迎來快速發展的紅利期,優秀的基金經理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另一方面,行業競爭也日趨白熱化,中小型基金公司則成為了人才流失的重災區。
?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8月5日,年內離任基金經理人數已竄升至182位。而2019年同期和2020年同期,這一數字分別為137位和169位。
?
從基金公司公告基金經理離任的情況來看,今年來多達98家基金公司宣布至少有一位基金經理發生了變動,占比近七成。相比之下,2019年和2020年同期,涉及的基金公司分別為70家和87家。
?
其中,包括新華基金、北信瑞豐基金、嘉實基金、前海開源基金、銀華基金等在內的五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經理離任數量居前。最多的新華基金今年來已有6位基金經理離任,余下四家基金公司都是5位。
?
對比公司新聘基金經理數和離任基金經理數這兩組數據可以發現,盡管嘉實基金年內已有5位基金經理離任,但公司新聘基金經理人數多達12位,凈流入基金經理人數有7位。
?
新華基金凈流失居首
?
相比之下,新華基金年內在6位基金經理宣告離任的情況下,公司僅新聘任了2位基金經理,凈流失基金經理人數多達4位,投研人員流失率位居全行業首位。
新華基金資產規模
來源:Wind
?
2021年7月16日,新華基金發布公告稱,新華萬銀多元策略基金經理王浩因個人原因宣布離任,離任后不在公司擔任其他任何職務。王浩也成為了新華基金今年來第六位離任的基金經理,其任職年限僅兩年多。
?
公開資料表明,王浩歷任韓國華宜資產運用株式會社國際投資部分析師、基金經理,東興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總部權益投資部副總監(主持工作)、投資主辦人。2018年6月加入新華基金,任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
?
實際上,王浩于2020年5月7日才接替崔建波出任基金經理。因此,王浩管理該基金的時間并不長,僅一年有余。從個人業績回報來看,其任職年總回報僅2.42%,同類排名很落后,為1853/1884。
?
就在今年6月,新華基金另有兩位新人基金經理——申峰旗和李強雙雙宣布離任。其中,申峰旗出任基金經理不到一年時間,李強擔任基金經理的時間也僅年余。
?
除了上述兩位新人以外,今年5月宣布離任的王濱原為新華基金的一名固收大將。在因個人原因離任之前,王濱在新華基金管理的基金多達8只,分別包括新華鑫日享中短債基、新華鑫利、新華安享惠澤39個月定開、新華增強債基等,其個人在公司任職年限已近四年。
?
此前,王濱歷任工行總行固定收益投資經理、民生銀行總行投資經理。2014年7月加入民生加銀基金。后于2016年6月加入新華基金,任固定收益與平衡投資部副總監。
?
據新經濟e線了解,在新華基金年內宣布離任的6位基金經理中,資歷最老的當數于澤雨。作為基金經理,于澤雨在新華基金的任職年限長達8年多。公開資料表明,于澤雨,經濟學博士,歷任華安財產保險公司債券研究員、合眾人壽保險公司債券投資經理,于2012年10月加入新華基金,后出任新華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監。
?
值得關注的是,對新華基金而言,兩名固收大將相繼出走所帶來的沖擊在所難免。Wind統計顯示,新華基金旗下債券基金共計14只,對應基金資產規模約222億元。按公司基金資產總規模558.55億元計,前者占比接近四成。
?
此前,帶有“明天系”烙印的新華基金剛經歷了公司高層大換血。2019年6月,天風證券與恒泰證券多位股東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書》,協議完成后將持有恒泰證券29.99%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截至2020年4月13日,天風證券已經受讓恒泰證券26.49%的股權,“剩余3.50%股權收購將有序完成過戶”。
?
2019年11月,天風證券副總裁翟晨曦被任命為恒泰證券聯席總裁。次年9月18日,翟晨曦進入新華基金董事會,成為聯席董事長。11月30日,新華基金總經理劉全勝離任,翟晨曦代任總經理一職。在此之前,兩位副總經理崔建波和晏益民已先行于當年6月離任,轉而分別由劉征宇和申峰旗在9月接任。
?
今年4月9日,翟晨曦正式接替張宗友成為新華基金董事長。張宗友是因“工作安排”而卸任,“轉任本公司聯席董事長”,聯席董事長”正是翟晨曦接任董事長之前的主要職務。5月26日,原中再資產管理股份公司總經理于春玲加盟新華基金擔任總經理一職。
?
“一朝天子一朝臣”。某種程度來講,新華基金投研團隊人員集體出走與公司高層大換血不無關系。
?
中小型公募成重災區
?
值得關注的是,從發生基金經理離職的基金公司來看,受制于品牌效應和規模壓力,中小型公募成為了人才流失的重災區。新經濟e線調查發現,除了新華基金以外,包括諾德基金、長信基金、中銀國際在內的三家公募機構今年來各有3位基金經理離任,且均沒有新聘任基金經理。
北信瑞豐基金資產規模
來源:Wind
“對于中小型公募而言,主要是公司規模和品牌影響力有限,一旦市場劇烈調整規模大幅縮水,基金經理或難以發揮主動管理能力,從而倒逼他們做出選擇,尋找新的平臺。”對此,有業內人士如是說。
?
此外,銷售渠道在推介新基金時更青睞明星基金經理,看重過往業績。比如,多位公募基金大佬離職創業成立新基金公司,依靠“明星”效應迅速做大規模和市場影響力。而缺乏品牌效應加持的中小型公募就難以突破。
?
新經濟e線注意到,除了新華基金以外,北信瑞豐基金今年來宣布離任的基金經理也有5位。截至目前,在公司新聘了4位基金經理的情況下,旗下基金經理總人數也僅9位。相比之下,行業平均基金經理的人數超過了17位。
?
與此同時,在行業基金經理平均最大任職年限長達10年的情況下,北信瑞豐基金僅錄得約4年。而且,公司現任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僅一年半左右。今年6月,黃祥斌和王忠波兩位基金經理宣布離任。其中,黃祥斌在公司的任職年限已近四年,王忠波尚不到兩年。
?
公開資料顯示,黃祥斌曾有過多家公募機構的任職經歷,分別包括益民基金、九泰基金、北信瑞豐。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作為北信瑞豐旗下投研主力,黃祥斌管理的5只基金分別包括北信瑞豐新成長、北信瑞豐興瑞靈、北信瑞豐穩定增強、北信瑞豐華豐、北信瑞豐鼎豐等。期間,個人任職總回報63.17%,平均任職年化回報13.94%,同類排名626/1430。
?
而今年三月離任的于軍華在北信瑞豐基金的任職年限已超過六年。于軍華原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汽車行業高級項目分析師,宏源證券研究所汽車行業分析師,擅長公司基本面分析,2014年4月加入北信瑞豐基金投資研究部,負責權益類產品的研究。同年12月開始出任基金經理。其離任前管理的最后一只基金為北信瑞豐豐利。
?
據公開資料,北信瑞豐基金成立于2014年3月17日,為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控股,其持股比例為51%。Wind統計表明,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北信瑞豐基金資產規模合計不到百億元,僅有78.17億元,行業排名115/145。公司旗下管理基金數量共計19只,分別包括14只股、混基金和3只債基以及3只貨基。
?
同樣,前海開源基金近兩年來也面臨著公司高管、投研人員頻繁流動的陣痛。截至8月4日,前海開源基金今年來已有5位基金經理離職,分別包括劉詣博、謝屹、史程、丁堯、譚薦豐,基金經理流失數量位居行業前列。
?
其中,謝屹和史程兩人在前海開源基金的任職年限分別長達近六年和五年。特別是謝屹,其在離任前除了擔任了公司執行投資總監一職以外,還管理了前海開源金銀珠寶主題精選、前海開源滬港深匯鑫、前海開源周期優選、前海開源大安全核心精選、前海開源高端裝備制造、前海開源黃金ETF及其聯接基金。
?
就在今年3月份,賈紅波因個人發展原因離任總經理,由董事長王兆華代任總經理職務,去年9月份,總經理蔡穎因個人原因離任,賈紅波接任至離任不滿半年。
?
整體來看,當前國內公募行業“頭部化”特征愈發顯現,大量中小型基金公司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人才流失加劇就是這一趨勢的縮影。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