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嗨_免费在线观看国产_精品午夜久久_欧美精品一级_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_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视频

天下苦“眼鏡貴”久矣

2021-08-09 16:47:41
快刀財經
關注
2021-08-09

路漫漫其修遠兮,眼鏡行業們將上下而求索。

圖片


作者:路老二

編輯:黃曉軍

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眼鏡行業一直被視為暴利行業,其“半醫半商”自費型項目更是堪稱暴利收割機。提到配眼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被“割韭菜”或者“水很深”。

此前,明月鏡片在創業板IPO過會,再一次撕下了行業“暴利”的遮羞布。

招股書也直接給出了答案:單鏡片成本不到7元,每副眼鏡的成本僅56.09元,終端價格卻能最高賣到1898元;其電商銷售的毛利率更是高達令人咂舌的90%。

圖片


然而放眼望去,國產鏡片行業看起來很美,所謂的暴利屬性業內外人人皆知,但其間的上中下游甚至消費者或都有著自己的心酸。

一方面,所謂的暴利是“偽暴利”。在這一片充分競爭的紅海里,價格及市場都很透明。我國的眼鏡行業技術門檻不高,上游被國外巨頭掐脖子,中下游同質化凸顯,行業難以做大做強,品牌紛紛陷入費力不討好的價格戰廝殺之中。

另一方面,面對動輒上百甚至上千元的價格,普通消費者叫苦連連卻又毫無“接招”之力?;靵y的價格、參差不齊的服務水平,讓這個最強調“透光率”的市場充斥著炒作概念、虛假欺騙廣告等行業亂象,甚至被貼上了“坑蒙拐騙”的標簽。

10年前就有媒體曝光了眼鏡行業的暴利真相,到現在依然如此。這10年,是市場“失效”還是消費者“失智”?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迷思。

表面風光下的“偽暴利”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在全世界14億近視人口中,有接近一半在中國。

2020年6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中國近視人數預計在7億左右,接近總人口的一半。其中兒童及小學階段近視眼總體發生率為53.6%,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延長近視率不斷攀升,經過高考的篩選之后,超過90%的大學生都近視。

龐大的近視人群,撐起了這門銷售額近千億的大生意。

在中國這個超級代工廠里,我們擁有眼鏡原料、配件、鏡架制造、鏡片制造、眼鏡機械、印刷包裝等全套完整產業鏈。

圖片


眼鏡行業也形成了區域和檔次分層。奢侈品品牌代工廠在東莞和深圳(橫崗),中低檔鏡架集中在溫州,鏡片在丹陽。

由于眼鏡片一個度數就是一個SKU,裝配要考慮采購與庫存,江蘇丹陽自然成為“世界眼鏡之都”,這里生產了中國80%、全世界50%以上的眼鏡片。

怎么看眼鏡行業都是一門好生意。眼鏡店售賣的眼鏡動輒幾百上千元,與幾塊幾十塊的成本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價格差。

在學校附近、街道熱鬧處和購物商場里,隨便進去配副眼鏡花個上千元早已不是罕見的事,買完總忍不住要罵其暴利。

毛利率高已是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從2014年至今,眼鏡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總體毛利率平均超過70%,2020年明月鏡片的毛利率也高達54.9%。

然而龐大消費人群,巨大的市場規模,超高的毛利潤,七億中國人戴出上千億市場,眼鏡行業卻沒能跑出一個全國巨頭。

究其原因,產業鏈條最上游和最下游中間存在著研發、營銷、倉儲物流、庫存、人工等諸多成本,兩端的巨大價格差,這才有了行業暴利的假象。

看上去毛利率高,其實都在給上游供應商、商業地產打工。縱觀眼鏡行業整個產業鏈條,從生產商、經銷商到零售商,鮮有凈利潤率超過20%的企業存在,明月鏡片和博士眼鏡的凈利潤率長期在10%徘徊。

圖片

▲博士眼鏡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的每年凈利率

眼鏡屬于耐用品,回頭客少拉新成本高,品牌想建立知名度就免不了高昂的銷售及廣告費用。

根據招股書顯示,從2017-2020年,明月眼鏡的銷售費用分別為4928萬元、7682萬元、1.04億元與1.13億元。期間邀請了陳道明作為產品代言人,在《非誠勿擾》《最強大腦》等熱門綜藝節目中都進行了廣告植入。

2019年其凈利潤為0.81億元,甚至不及砸在廣告上的錢。

圖片


面對高人工、高租金和低購買頻次的商品屬性,成本低廉的鏡片和眼鏡需要在零售端以高價出售,才能覆蓋諸多成本支出,更遠不足以支撐起“暴利”。

下游終端店面的租賃支出和人工成本吞噬了相當大一部分利潤,這也是傳統眼鏡零售行業的通病。

過去十年的經驗證明,電商是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和賺差價中間商的不二法門。但實際上,在過去幾年里,線上眼鏡電商已經被證明是一條很難走通的道路。

資本退潮,攪局者落幕

對于大多消費者而言,最敏感的是價格,而眼鏡電商的橫空攪局被寄予厚望。

有知乎網友將之總結為三步攻略,并獲得3萬多贊同:

1、去公立醫院找驗光師驗眼睛,拿到度數、散光瞳距等數據;

2、去眼鏡店假裝要買,試一試,看看好不好看,然后拿到眼鏡品牌型號;

3、上電商平臺旗艦店直接找,然后把數據給客服。

如此一番操作下來,線下眼鏡店1000元的眼鏡,一般200-400即可到手。

然而眼鏡不像一般快消品,看看參數、型號、比比價格,從網上買回來就能用。

網上配鏡試戴麻煩、數據的專業匹配度和售后服務也成為網友們吐槽頻率最高的三大槽點。

攪局者電商渠道的出現,實際上并沒能真正解決眼鏡行業的痛點。

一方面,眼鏡電商的成本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低。在負擔人工、平臺扣點、營銷、庫存等成本之后,線上眼鏡也要2-3倍的溢價才能保證盈利。

另一方面,電商能砍掉部分流通環節,但配鏡需要線下提供反復的驗光和復雜的測量工作,而這又是線上無法提供的,所以也避免不了配鏡不合適等問題。

要么度數不準,要么瞳距不對,鏡架大小有問題……

適配眼鏡的過程很依賴親身體驗。驗光單往往只是一個很粗略的驗光數據,還需要根據每個人的近/遠視度數,散光的大小,軸向與瞳距、瞳高甚至眉高等具體高精度數據進行“私人定制”。

圖片


往往驗光、適配鏡架、鏡片,眼鏡與個人臉型匹配等一整套流程下來,一般要一個小時,線上溝通的效率和準確性都不如線下。

從傳統眼鏡行業銷售的電商占比也可一探究竟。

博士眼鏡的線上銷售額占營收的比重很小,2018年僅有2.45%,今年也不到3%。

明月鏡片的財報顯示,2019年的大部分鏡片收入還是線下門店創造的,電商自營僅占0.55%。其電商自營渠道鏡片收入的毛利率雖然高達95%,但是其收入占比卻只有0.55%,銷售額只有區區246萬。

圖片


資本的流向也佐證了純電商并非眼鏡行業的最優解。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資本推動國內眼鏡電商興起的時間是在2014-2015年,2015年投資事件最多,共16起,2017年投資金額最大,共9.4億元人民幣,到了2018年雙雙回落,投資事件僅4起,投資金額跌至8億元。

2019年開始資本逐漸退潮,今年并未發生任何一起關于國內眼鏡電商的投資事件。

資本退潮,攪局者電商落幕,眼鏡銷售的重擔落在了線下實體店的肩膀上。

如果說線上配眼鏡普通消費者還能與商家斗智斗勇,那線下則完全處于“手無縛雞之力”的尷尬困境。

行業亂象叢生,是市場失效還是消費者失智?

一個成熟的眼鏡店大概需要5-6名員工,其中驗光師至少1-2名。為解決購買頻率低的問題,眼鏡店一般都開在核心商圈、大型商場、學校旁邊等租金不菲的高人流的區域。

房租和人工占大頭,雖說鏡片不值錢,但是忽悠你買,需要門店下很大的功夫。眼鏡店表面上賣的是服務和產品,但是其背后全都是套路。除非你對每一個環節、產品都非常了解,不然商家都是看人下碟。

有些店主毫不諱言,眼鏡進價“論斤買”,賣價多少看本事。

甚至還有“無證上崗”的驗光師,據了解,中國的合格驗光師持證上崗的也就4000多名,缺口高達3—4萬,很多眼鏡店的驗光人員并不是驗光師,在專業技能上有很大區別。

這其中也不乏各種“坑”。典型的就是各種“三無產品”和眾多“山寨”眼鏡店。

2018年,原質檢總局在官網發布的眼鏡行業抽查情況顯示——109批次眼鏡不達標,不合格率為15.7%。

圖片

▲部分不合格企業

這些“三無”眼鏡,堪稱“視力健康的另一殺手”,戴上不僅可能會出現眼痛、眼脹、惡心等不適癥狀,還會加重視疲勞,造成視力嚴重損傷,很多消費者,戴著戴著眼睛就真的“瞎”了。

溢價掙錢無可厚非,但是不能壞了良心!

2019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通報,在抽查的8省(市)139家企業生產的140批次眼鏡鏡片產品,依舊有17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依然高達12.1%。

山寨眼鏡店往往依賴代工廠的產品冒充正品,偽裝成知名連鎖品牌。一些商家在推銷“防藍光”眼鏡時,會特意夸大它的效用,加上如“預防兒童近視”之類的描述,甚至有“治療近視“的神奇效果,用來誤導消費者。

圖片


除了各種實體店的各種“坑蒙拐騙”外,眼鏡行業的另一個亂象之源,則是炒作各種營銷新概念。

最近幾年防藍光是個特別火爆的概念,一些商家為了高價銷售產品,夸大、虛假宣傳防藍光產品功能,過度解讀藍光的危害。號稱戴上了防藍光眼鏡,就可以有效防止視網膜細胞活力明顯下降和凋亡,防止干眼病與視疲勞。

然而,根據當前研究,除了特殊情況,沒有證據顯示來自電腦和手機的藍光會對眼睛造成損害。

圖片


另一個備受推崇的概念是超輕鏡框,7-8克超輕純鈦鏡架被吹得神乎其神,價格翻幾番也不在話下。

但其實銷售員不會告訴你,眼鏡的重量大頭在鏡片上,相較于動輒40-50克的鏡片,7-8克的鏡架實在說不上剛需。

這導致了普通消費者在配鏡片、買眼鏡的時候都陷入了這樣的怪圈:眼鏡價格越是抬高,消費者越覺得便宜沒好貨,甚至還有便宜的都是假冒偽劣產品的錯覺。

消費者普遍都會覺得100-200左右的眼鏡都不敢戴,實際情況是如果不考慮美觀,幾十塊錢的眼鏡都“能用”,可最后卻沒人敢買單。

如此一來,商家和消費者普遍都存在信任危機。商家覺得消費者很難搞,說啥都覺得貴,不理解人;而消費者卻覺得商家肯定又在忽悠人,不能信。

在資本退潮,攪局者電商落幕后,市場魚龍混雜導致了市場集中度低,店面多、小品牌多,行業亂象頻頻發生。難有品牌商通過規模效應大幅度降低價格,都紛紛陷入了同質化競爭的殘酷“內卷”之中。

整個上中下游,從生產者到經銷商最后到普通消費者,無一不是活在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路在何方,何時能夠實現眼鏡自由?

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點,就會發現其實眼鏡行業是有錢賺的,暴利的源頭就是國外廠商通過眼鏡產業鏈壟斷來牟取暴利。

鏡片材質主要是樹脂,從上游產業鏈來講,日本韓國基本壟斷了鏡片原材料市場。

日本三井化學占據了高折射率鏡片材料領域的龍頭地位,在收購了韓國大田的KOC Solution后,現在整個原材料市場一家獨大。

眼鏡的核心在于鏡片,鏡片的核心在于折射率。目前1.67甚至于1.74的高折射率產品,基本都是被蔡司、依視路等國外大廠壟斷。

圖片


目前,全球最大的眼鏡和鏡片生產商是依視路陸遜梯卡(Essilor Luxottica)集團,在疫情前,年營收大約在160億歐元左右,年利潤18億歐元左右,市值超過460億歐元。

整個鏡片行業高端市場,定價權則幾乎完全掌握在歐美大廠手中。

如果你600度及以上近視,需要佩戴價格普遍在3000元以上的高折射率鏡片,還只能從歐美大廠拿貨。

圖片


自從1995年進入中國,依視路一連串收購,目前在中國鏡片市場穩占首位,市場份額超過20%;卡爾蔡司緊隨其后,市場份額為15.1%;排在第三的萬新光學,雖然是國產廠商,但同樣被依視路搶先入了股。

就目前來說,國內原材料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和品種,與國際領先水平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的鏡片技術水平,只處于讓1.74鏡片合格出廠的初級階段,光學性能和膜層設計水平都較低,自然也難以實現防油污、染色、變色等功能。

海外原材料壟斷、高端鏡片工藝不成熟,想要實現真正的眼鏡自由,唯有技術層面的不斷創新突破才有可能。

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眼鏡行業們將上下而求索。”

客戶年年壓價,眼鏡廠大批倒閉,一邊是零售價節節攀升,一邊是生產批發苦不堪言,錢被誰掙了?

上班是給老板打工,開店是給房東打工,房東給商業地產打工,商業地產為資本買單,而又是誰為高眼鏡買單呢?

答:普通老百姓。

面對居高不下的價格,也有一部分消費者另辟蹊徑,跑到廣東深圳、福建廈門、浙江溫州、江蘇丹陽等眼鏡基地實地配眼鏡,可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區域性眼鏡城的覆蓋面也極有限。

眼前的暴利,或許可以通過經營模式的改革來消除。其實這早就有跡可循,年初,心臟支架的價格從13000元直接降到到700塊。

價格大跳水的主要原因是國家首次組織冠脈支架集中采購,砍掉中間商,與多家國內外制造商直接對接招標。層層加價、高昂回扣和巨額營銷贊助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下來。

或許,把“配眼鏡”列入全民醫保范圍,也是讓眼鏡價格回歸常態的出路。眼睛生病,也算是“疾病”的一種,何況,這眼睛有毛病的人,占據了總人口的一半。

畢竟,誰也不想10米外六親不認,50米外雌雄不辨,100米外人畜不分。

天下苦“眼鏡貴”久矣!


點贊
收藏
參與評論
全部評論

0條評論

    暫時沒有人評論

快刀財經
49文章
·
0評論
·
0粉絲
歡迎關注這個洞察商業真相的公號??斓敦斀?,商業快媒體、思維孵化器、價值試驗場和洗欲中心。
個人主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入口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情侣bbw | 欧美一级黄色大片 | 一区二区免费看 |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 九九九九色 | 爱爱免费网站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黑人在线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 伊人看片| 韩日电影| 成人毛片网|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久久成人精品 | 中文字幕不卡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 九一在线观看 | 日韩av毛片 | 亚洲精品高潮呻吟久久av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 亚洲在线一区二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 | 天天摸天天| 日韩免费三级 | 91免费影片|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午夜久久网站 | 99热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天堂中文在线8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 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麻豆 | 国产精品尤物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 黄色裸体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