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會是電商的另一種打開方式嗎?
從泛娛樂到消費,短視頻平臺和電商只差“興趣”來鏈接。
作者/Apple?編輯:清風??來源/壹DU財經
夜深了,哄睡完雙胞胎后,95后全職媽媽終于迎來一天中最自由的時刻。她還舍不得睡,拿出手機,刷朋友圈、刷抖音。因為喜歡做飯,抖音給她推薦了不少美食類的博主,當看到視頻中蒜香雞翅出鍋,小林躍躍俗試。正好博主的店鋪里有炸雞粉賣,于是立馬下單。
“其實就是隨便看看沒想買東西,看人家博主做得真好,完全忍不住。”小林說,自從去年抖音上能買東西后,她買了不少,廚具、孩子的玩具、衣服等等,“每次刷抖音都會被種草,然后就忍不住想買。”
相比于女性消費者傾向于實物消費,男性在抖音購物的習慣可能不太一樣。西安的余先生從小喜歡唱歌,他在抖音關注了不少唱歌的博主,一開始只是聽博主們介紹發音和某首歌的技巧,時間長了他萌生了學唱歌的想法,在抖音買的第一款商品也是聲樂教程.
“小時候沒有機會學,現在這個年齡也沒時間去線下(學),”他覺得課程物超所值,學的時候會讓5歲的女兒一起,“現在小閨女學會了不少歌,音準很不錯。”
從中可以看到當前消費者對于電商的一種認知變化:以往,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買商品的路徑是:產生需求到電商平臺搜索商品,找到合適的再下單購買;今天,不少消費者開始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閑逛”,他們會被自己感興趣視頻中出現的好物“種草”,最終完成下單購買;?
如果說前一種是需求消費,那么后一種可以稱為興趣消費。而從前者到后者,或將是國內電商模式的又一次迭代,興趣電商正是那條掀起行業波瀾的“鯰魚”。
中國電商分幾種?
如果想探究興趣電商,首先需要了解電商及其發展歷程。
電商,是電子商務的簡稱。百度百科的解釋是“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其中,電子是一種手段,商務才是核心。
阿里巴巴可以說是國內電商的“開山鼻祖”。1999年,35歲的馬云帶著“十八羅漢”從北京回到杭州,決心“做一件偉大的事情”。一個多月后,阿里巴巴網站正式上線,后來,人們習慣把1999年稱為電子商務的元年。
隨后的故事線開始清晰,電商平臺的類型和玩家也日益豐富。
1999年,當當上線;
2000年,卓越網上線;
2002年,eBay并購易趣網進軍中國市場;
2004年,京東多媒體網正式開通;
2005年,騰訊拍拍網上線;
2007年,網盛科技推出“生意寶“,開垂直B2B轉型綜合B2B先河;
2008年,百度”有啊“上線;?
2009年,馬云宣傳將阿里巴巴和淘寶平臺打通,構建B2B2C模式;?
2010年,聚美優品上線;?
2012年,淘寶商城更名天貓獨立運營,“雙十一”進入消費者視野;?
2014年,京東和阿里雙雙上市,它們占據了當年中國線上零售85%的市場;?
2015年,拼多多上線,定位為C2B拼團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臺;?
2016年,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
2017年,網易嚴選上線,這是國內首個ODM模式的電商品牌;?
2019年,“直播電商”開始出現;?
2020年,抖音“興趣電商”問世;
回顧中國二十余年的電商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3條清晰的發展脈絡。
一是隨著互聯網迅速普及,國內電商行業呈現出幾何級數的發展態勢,并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二是在電子商務與傳統經濟的不斷碰撞與融合中,催生了一大批全新的模式和業務:B2B、C2C、C2B、 ODM等。
第三,從消費者方面看,他們正在從需求購買走向興趣購買。
為什么是興趣電商?
淘寶、天貓、京東等平臺,在模式上各不相同,但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他們都屬于“搜索電商”。
什么意思呢?比如小林要給兒子買件衣服,她打開淘寶,搜索“男童?秋裝”關鍵詞,這時候,淘寶平臺會基于關鍵詞向她展示搜索結果,她還可以根據品牌、材質、參考身高等條件進行篩選,系統進行二次篩選。在這個過程中,小林是基于“某種固定的需求”,在電商平臺進行“搜索”,最后完成購買。
但在興趣電商這里,小林的購買路徑變得非常不一樣。她在睡前漫無目的地刷著抖音,看的內容可能是劇集介紹、綜藝亮點、也可能是穿搭、育兒技巧,抑或是她感興趣的美食。
叮,她突然發現某個美食博主的做飯視頻,比如推薦了某款壽司模具,做出來的飯團極其可愛,正好擊中小林的內心,她靈機一動,心想正好買來給兒子做輔食,于是下單了。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小林從一開始并沒有購買的打算,只是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在看“內容”,當內容中提及某項“商品”時,小林覺得自己也可以擁有,正好博主有店鋪,于是交易閉環完成。也就是她被“興趣”驅動了。
而這個“內容”是如何觸達小林的呢?同樣是基于“興趣”。
在抖音“關注”和“推薦”中,博主的調性會有某種神秘的關聯。比如你關注了美食類的博主,那么抖音的推薦技術也就是算法,就會根據你以往的觀看軌跡給你“推薦”相關聯的內容。
這里的算法依據什么呢?
比如你是“看一下就滑走了”“看完某個視頻,還關注了博主”,比如你還點贊了、轉發了、下單了,那說明你對這些內容的“興趣”等級是不同的。這時候,后臺就會給你貼個“標簽”,“美食””育兒”或者是“音樂”,收集到這些標簽后,你會發現“推薦”里會有一系列同類型或長尾效應的內容出現。
舉個例子,你關注了某個健身達人,并在他的種草下購買了某款瑜伽墊,你同時還關注了“35歲以上女性減脂誤區”的內容,那么恭喜你,你的“推薦”里將會出現“減脂餐”“蛋白質粉”甚至“產后骨盆修復”“育兒”等內容推薦,相應的種草產品隨后也會和內容一起到來。
走完這些“套路”,恭喜你,平臺已成功完成你的精準畫像,你也會成為某個或某幾類產品的精準用戶。
其實這在淘寶中也有過相似的推薦邏輯,只不過,淘寶推薦的是“商品”,而抖音、快手、小紅書推薦的是含有這類商品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正是你的“興趣”所在。
有多大空間?
70后的余先生自稱“古人”——2021年前,他從未在淘寶或其他電商平臺消費過,甚至沒有注冊支付寶。比起網上買東西,他更喜歡實體店。但他時常也會被老婆吐槽,比如在商場購買某個一線品牌的運動服,8折的價格讓他覺得很便宜,但老婆會質疑他為什么不去“唯品會”,3折不香嗎?
今年以來,這位“古人”有了明顯變化,自從在抖音上購買的聲樂課程被老婆、女兒贊美后。他在興趣消費的路上就越走越遠,抖音給他推薦了不少音樂類的內容,同時還有不少兒童玩具、親子閱讀類的內容。
余先生不光為女兒下單了巴克球、巴拉巴拉小魔仙公主裙。還在刷到主持人張泉靈講親子閱讀的視頻內容后,下單了視頻中推薦的圖書《青蛙與蟾蜍》
“抖音甚至比我還了解我自己。”余先生戲言,“比如我可能不知道5歲的孩子應該看什么書,喜歡什么玩具,但電商平臺不但知道,還推薦給我了。”
在抖音平臺上,余先生和小林的案林并非孤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為“興趣愛好”和“有意義的干貨”買單。
從消費者端來看,傳統的消費行為取決于三個要求,需求、觸點和信任。但短視頻有魔法的一面就是它可以將之改變成“觸點、需求、信任”。當短視頻平臺的用戶通過內容與商品產生觸點后,只要內容能打動消費者,需求也就產生了,如果正好這個內容的生產者是消費者長期關注與信任的達人呢?成交也就順理成章了。
短視頻平臺的布局,對應的是消費者對“有趣”“有用”內容的偏好變化。一開始短視頻平臺的內容更多是泛娛樂信息,滿足的是用戶的娛樂需求。后來,短視頻創作者有變現需求,企業有品牌曝光、帶貨需求,平臺有電商轉型需求,這時候供應端的基底已經具備,只欠用戶的“興趣”引導。
正因如此,抖音、快手、小紅書平臺上負責生產內容的達人們,通過短視頻內容和直播的形式吸引著數量可觀的粉絲,做著不錯的生意。
快手2020年的電商業務流水有3800多億。而抖音,相關媒體報道,2020年抖音電商GMV超過5000億。今年“抖音818新潮好物節”中,單場支付金額破千萬(含破億)的直播間就高達177個。
視頻對情緒、對意義感的召喚能力比起文字、圖片、語音要強得多。尤其是傳統的廣告投放效果難以量化,除了“品牌曝光”再無其他直接關聯的指標的當下,以興趣為導向的電商,很可能給電商行來帶來一場革命。
圖片來源于公開網絡,侵刪。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