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500元比黃金還貴的片仔癀,炒作退潮“中藥茅”要“黃”了?
片仔癀炒作潮退,化妝品江湖浪起?
來源/不二研究
福建有三寶——壽山石、烏龍茶、片仔癀。
今年6月,被稱為“中藥茅”的片仔癀(600436.SH)一度一粒難求,線上零售價由590元/粒被炒至1500元/粒,按3克一粒計算,其每克價格已高于同時期的黃金價格。
與其產品一同被“爆炒”的還有股價:2021年3月初至7月21日,片仔癀在資本市場迎來狂歡行情,股價由241.26元/股一路狂飆至489.76元/股,上升103%。
7月21日晚間,片仔癀的一紙大股東減持公告,猶如一盆“冷水”澆向炒作之火,次日股價應聲跌停。
8月20日,片仔癀發布2021年上半年財報,次日股價收漲6.30%;截至8月30日A股收盤,片仔癀報收354.41元/股,較高點489.76元/股跌去27.64%。
在「不二研究」看來,片仔癀中報業績暫時拉回股價頹勢;但在炒作風口停歇、大股東減持后,其市值也已大幅回調。
炒作風停、股價退燒之后,“中藥茅”片仔癀還能走多遠?
漲價19次的“宮廷秘方”
1999年12月,片仔癀由1956年成立的福建漳州制藥廠改制成立。
據其官方自述,片仔癀制藥秘方來自于明朝末年的宮廷秘方,由一不滿暴政的宮廷御醫傳至民間。
此外,還有兩則相關的典故:其一,1972年中日建交,片仔癀被作為“國禮”贈與日方;其二,1988年上海爆發急性肝病,片仔癀因其療效好而一藥難求。
當然,片仔癀的品牌并非由幾則故事簡單構建,核心在于配方。
據稱,片仔癀的配方是我國唯二的“國家絕密配方”之一,另一個是云南白藥。
據片仔癀官方稱,片仔癀的核心原料包括麝香、牛黃、三七、蛇膽等稀有藥材。2005年,天然麝香被列入國家管控名錄,片仔癀是首批被批準可使用天然麝香的藥企之一。
宮廷秘方、國家絕密級配方、稀缺的天然麝香,三個因素疊加似乎構成片仔癀的“護城河”,漲價潮隨之而來。
據西南證券整理,自2005年天然麝香被林業局管控起至2020年,片仔癀已持續提價19次,單粒裝片仔癀內銷零售價從325元提至590元,提升81.54%,出口零售價從14.5美元提至51.8美元,提升257.24%。
在“護城河”效應的加持下,即使片仔癀多次漲價,亦無法阻擋消費者購買和炒作的熱潮。
坊間流傳片仔癀擁有解酒養肝的功效,有網友評論“片仔癀能提高免疫力、抗衰老、保肝護肝”,更有甚者傳出片仔癀對肝癌晚期亦有療效;對于片仔癀的療效,坊間傳言已逐漸“神化”。
然而,片仔癀官網顯示,其功能主治僅為“清熱解毒,涼血化瘀,消腫止痛。用于熱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癰疽疔瘡,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及各種炎癥”。
作為處方藥的片仔癀,在坊間傳聞的推動下,逐漸疊加保健功效,讓其同時具備禮品屬性,再加上其年產量有限,爆炒似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炒作之風下,片仔癀從處方藥變為價格不斷攀升的“保健禮品”。
在「不二研究」看來,片仔癀確有其核心“護城河”,品牌價值穩固,但是過度炒作更像是一時的狂歡,最終傷害的也是其多年維護的品牌形象。當炒作退潮時,想要維持“中藥茅”的地位,片仔癀還需回歸自身,專研屬于自己的道路。
“中藥茅”的增長天花板
8月20日,片仔癀發布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8.49億元,同比增長18.56%,實現歸母凈利潤11.15億元,同比增長28.96%。
此財報數據增長尚可,但片仔癀歷年的業績增速正呈收縮趨勢。
據片仔癀財報顯示,其2017-2021H1營收增速分別為60.85%,28.33%,20.06%,13.78%,18.56%。片仔癀業績增長乏力,2020H1受片仔癀系列產品的炒作影響,增速回暖,但其增量大多為曇花一現。
據2021年財報顯示,營收的增長主要來自于肝病用藥,即片仔癀產品銷量的增長。據財報顯示,2021年H1其肝病用藥產生營收17.08億元,同比增長26.47%,「不二研究」認為,上半年“片仔癀”的炒作熱潮,是導致其產品供不應求的一大原因。
某種程度而言,炒作帶來的業績增量,透支的是片仔癀的未來業績。片仔癀產品是有保質期的,經銷商和黃牛囤積的片仔癀,在炒作風口停歇后,將會逐步流向市場;這并不利于片仔癀下半年的肝病用藥增量。
縱觀片仔癀肝病用藥歷年收入,肝病用藥的增速與其公司整體業績增速如出一轍,均呈下降趨勢;片仔癀系列產品的增長,恐難支撐“中藥茅”的整體增長。
在「不二研究」看來,片仔癀亟需新的增長驅動。不同于許多傳統藥企全力研發新藥品;在擴充醫藥版圖上,在有限的投入研發之外,片仔癀似乎更青睞于嘗試外延收購。
據片仔癀財報顯示,片仔癀2017-2021H1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88%、2.12%、2.09%、1.50%、1.57%,2020年研發費用率僅1.50%。
據片仔癀2021年財報披露,片仔癀現有3個化藥1類創新藥、LDS片、3個中藥新藥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2020年7月25日,片仔癀宣布收購龍暉藥業,斬獲安宮牛黃丸等100余種藥品以完善醫藥產業布局。片仔癀自此進入安宮牛黃丸市場,并欲與同仁堂和馬百良分一杯羹。
與片仔癀一樣,安宮牛黃丸也是一款頗具“神秘”色彩的中成藥,主要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當年,安宮牛黃丸的炒作熱度更甚于片仔癀,以北京同仁堂為例,目前以天然牛黃和天然麝香作為君藥的雙天然安宮牛黃丸售價700元/丸,而1993年前產的安宮牛黃丸價格曾被炒至11萬元/丸。
售價如此之高,離不開市場炒作,炒作者將安宮牛黃丸包裝成神藥,“預防中風”、“起死回生”等”玄而又玄”的功能在坊間上不斷流傳。
事實上,據同仁堂官方顯示:安宮牛黃丸只是一款處方藥,主要功效在于清熱解毒,鎮驚開竅,需對癥下藥,并無保健作用。并且具有一定副作用,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服用。
片仔癀似乎特別青睞具備爆品潛質的中成藥,首次外延收購便加碼安宮牛黃丸。但是,與片仔癀系列產品不同,安宮牛黃丸的市場競爭格局已經初定,片仔癀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目前,安宮牛黃丸市場上,“北有同仁堂,南有馬百良”,更有廣譽遠等知名藥企布局此產品;片仔癀進入此市場,要在短期內打開局面殊為不易。
在「不二研究」看來,片仔癀目前業績增速持續放緩,醫藥行業業績增長乏力,其重心似乎不在研發新藥,而是通過收購押寶又一高熱單品——安宮牛黃丸。作為安宮牛黃丸市場的后入者,片仔癀很難在短期內為醫藥業務獲取巨大增量。
分拆上市的“陽謀”
“以醫藥制造生產為龍頭,以保健品、保健食品和特色功效化妝品、日化產品為兩翼”——這是片仔癀在2014年提出的“一核兩翼”發展戰略。
但是,這兩翼的“發育”似乎并不平衡。
據片仔癀財報顯示,片仔癀自2012年起布局保健食品,目前有保健系列、滋補系列、茶系列三大系列產品。
但是,其保健食品業務的業績體量非常小,據片仔癀財報顯示,2017-2021H1,其保健食品產生的營收均不超過1800萬元,占片仔癀總營收比例不足0.5%。
對比之下,似乎另一翼的化妝品、日化產品更有希望振翅。
從2006年起,片仔癀便開始布局此板塊業務。目前,在化妝品業務方面,片仔癀擁有雪肌無瑕潤白系列、凝時素顏緊致系列、御潤鮮妍保濕系列三大高端護膚產品線;珍珠臻白系列、靈芝臻養系列和仙泉凝水系列新三國大眾護膚產品線;以及“皇后”牌珍珠膏系列產品。
在日化用品方面,片仔癀聯合上海家化,推出片仔癀系列牙膏,有四個系列八款產品組成,主打清火、美白。
積極布局之下,片仔癀化妝品、日化板塊一直保持高增速,2017-2020年業績同比增速分別為21.55%,56.71%,27.65%,42.49%,占總營收比例亦不斷提高,2020年達13.9%。
片仔癀并不滿足于此。在2020年10月24日,片仔癀發出公告稱,籌劃化妝品板塊分拆上市。今年7月21日,片仔癀化妝品公司成立全資子公司片仔癀化妝品商貿有限公司。
分拆上市的“陽謀”之下,“顏值經濟”的快車似乎觸手可及。然而,2021年上半年,片仔癀財報顯示:化妝品、日化板塊業績出現下滑,營收同比下降4.55%,占總營收比例也下降至11.23%,其官方未對此做出詳細說明。
[不二研究]對比部分上市化妝品企業數據發現,從收入體量看,片仔癀化妝品業務與前者仍有差距。
以2021年上半年業績而言,珀萊雅(603605.SH)營收19.18億元,凈利潤為2.09億元;貝泰妮(300957.SZ)營收14.12億元,凈利潤為2.65億元;同期,片仔癀化妝品營收3.59億元,凈利潤0.98億元。
在「不二研究」看來,片仔癀將化妝品業務分拆上市,希望搭上“顏值經濟”的快車。目前,其是否能夠成功上市尚未可知,但上市后將面臨化妝品市場的激烈競爭,與投資者更嚴苛的審視。
誰來捅破“中藥茅”的天花板?
炒作風口逐漸停歇,片仔癀營收增長頹勢顯露,天花板逐漸浮現,誰能幫片仔癀捅破這層天花板?
一方面,核心產品片仔癀系列,由于受麝香等藥材限制,其產量有限;在產量有限的情況下,續寫高速增長業績似乎只能提高價格。事實上,片仔癀的每次提價都有限度,因為過度提價終會影響其品牌價值。
另一方面,安宮牛黃丸的布局,短期內似乎亦無法對片仔癀的整體營收產生較大影響。
最有可能幫助片仔癀突破,或許是其化妝品業務分拆上市的“陽謀”。但是,面對化妝品市場的競爭紅海,片仔癀能否占據一席之地?
化妝品的江湖,“中藥茅”能適應嗎?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國寶名藥走向全國,一核兩翼展翅騰飛》,西南證券
2.《2000億!片仔癀VS云南白藥,誰是中藥一哥?》,節點財經
3.《貴比黃金的“神藥”片仔癀是如何煉成的?它會是中藥的一面旗幟嗎?》,小人傳
4.《化妝品/日化業務營收罕見下跌,片仔癀打出了這三招》,化妝品報
5.《片仔癀分拆上市“陽謀”:1.5億成立化妝品商貿公司,“藥中茅臺”押注顏值經濟》,華夏時報
不二研究鄭重聲明:文中觀點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就此提出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謹慎理性作出投資決策。
作者/熊生
排版/橙默
監制/Yoda
出品/不二研究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