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都在搶,無人不識姚班人
清華姚班,走出了一眾新生代技術派創始人。
作者/張繼文? 來源/投資界PEdaily
江湖從來不缺少清華姚班的傳說。
最新轟動的,是一位90后姚班學生獲得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的投資。今年 3 月,胡淵鳴通過了 MIT 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EECS)博士論文答辯,并決定自己創業,隨后創立了太極圖形。早在2017年,胡淵鳴就從清華姚班畢業,是一位妥妥的技術大牛。
?
為何總是姚班?時間回到2005年,已經是世界頂尖科學家的姚期智回國創建了“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也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姚班”。16年時間里,姚班被譽為中國計算機界“黃埔軍校”。一個清華姚班,締造一支創業天團——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樓天城,曠視科技三位創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宸境科技創始團隊漆子超和吳翼.....這里走出了一眾新生代技術派創始人。
?
眼下,硬科技成為創投圈的主旋律,姚班系學生成了VC爭搶的對象——只要姚班大神傳出一絲創業的風聲,很快就能收到投資機構的TS(投資意向書)。這群黃金一代,趕上了最好的技術創業年代。
?
畢業于清華姚班
90后學霸,拿到紅杉天使輪投資
一篇知乎文章,讓一位90后學霸拿到了紅杉中國的投資。
在創辦太極圖形之前,創始人胡淵鳴從沒想過創業的事情。從小學習成績優異的他,對計算機圖形一直有著濃厚興趣,并在初二寫出了人生第一個物理引擎。升入高中后,胡淵鳴在高一就被確定要保送到清華大學。后來,他經過二次招生,成功入讀清華赫赫有名的姚班。
本科期間,胡淵鳴進行了一系列計算機視覺相關研究,還先后赴東京大學和斯坦福大學訪學交流,他的多篇論文入選CVPR、SIGGRAPH等國際頂會,這對一個本科生實屬不易。也是在那時,他開始意識到一個代碼庫的局限性——無法適應圖形學里對計算性能的要求。
2017 年 7 月,胡淵鳴作為優秀畢業生從姚班畢業,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跟隨 Stephen Lin 博士從事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相關工作。不久后,胡淵鳴入讀麻省理工大學(MIT),攻讀碩博學位。
在MIT就讀期間,胡淵鳴產生了一個瘋狂想法:我要寫一個編譯器,我要造一個編程語言!重新設計編程語言,是一個工作量巨大的事情,但博士二年級學生胡淵鳴很快完成了這項看似瘋狂的任務。
2019 年 5 月,胡淵鳴構建了一個名為「太極」的開源計算機圖像庫,展示了多種場景的酷炫模擬效果。并且,他發明的編程語言“太極”(TaiChi)可以快速實現物理特效渲染,大大降低了計算機圖形學的編程門檻。為了驗證編程語言“太極”的簡易性,他還用該編譯語言寫過「冰雪奇緣」特效,并將研發背后的故事發表在知乎上。
2020年初,一篇名為“99行代碼的《冰雪奇緣》”的文章迅速爆紅,讓胡淵鳴名震計算機圖形學領域。連計算機圖形學知名學者、北大陳寶權教授也作出很高評價:“給胡淵鳴同學點贊!以一己之力開發了物理模擬編程語言Taichi!像淵鳴這樣如此投入寫有影響力的開源代碼實在難能可貴。”
當時,紅杉中國張堯看過這篇文章后,通過朋友要到了胡淵鳴的微信。幾乎同一時間,國內很多早期VC都來了解過胡淵鳴的創業意向。“很多投資人會說這個行業市場有多大,盡快找到PMF(產品-市場匹配)等建議。”但對于胡淵鳴來說,長時間泡在學術界,對商業環境了解不多,很難按照他們的經驗去執行操作。
留在學術界還是創業?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張堯給了他一個可執行的建議:先找一個合伙人,建立一個團隊看看。于是,身在美國的胡淵鳴聯系了遠在東京的清華校友匡冶。僅用了5分鐘,在谷歌擔任軟件工程師的匡冶便決定和他一起創業。
初始團隊組建后,胡淵鳴也下定了創業決心。得到這一消息后,張堯動作很迅速,“你什么都不用提供,背調的工作我都提前做了,就跟我們幾個合伙人見一下就好了。”據悉,這個項目甚至都沒上當周的投決會,張堯便安排胡淵鳴見了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的兩位合伙人。
視頻溝通過后,紅杉中國便給胡淵鳴一張TS,敲定了天使輪融資。在胡淵鳴還沒回國的那段時間,張堯也同步幫忙做了很多工作,如安排辦公地點、招聘人員、搭建股權架構等。
此后,博士順利畢業的胡淵鳴很快進入到了工作狀態。今年2月,太極圖形正式成立,專注于研發圖形學、編譯器、高性能計算與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由胡淵鳴擔任聯合創始人兼CEO,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匡冶為CTO。
如今,胡淵鳴每天與小伙伴在中關村孵化器的辦公室,熱火朝天地做著研發工作。創業,是一場九死一生的博弈游戲。胡淵鳴也清楚地知道:“現在公司發展還沒到最難的時候,也許到了下一周就會出現很有挑戰性的事情。但我喜歡冒險,這種不確定性也讓我很激動。”
姚班是如何煉成的
打造世界一流的本科生
姚班的傳奇故事,要從創立者姚期智開始講起。
清華大學的一篇文章提及他的過往:1946年,姚期智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北孝感,不久后便跟隨父母去了中國臺灣。20歲那一年,他遠赴美國留學,在哈佛大學獲得了物理博士學位。這時,姚期智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放棄物理學重新學習計算機技術。
僅用兩年時間,他便拿下了計算機科學的博士學位。此后,姚期智相繼在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任教,成為計算機領域國際頂尖的學者。
2000年,姚期智獲得了計算機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圖靈獎。那個年代,獲得圖靈獎的大都是歐美科學家,而他成為了圖靈獎創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亞裔學者,也是迄今為止獲此殊榮的唯一華裔計算機科學家。
之后,姚期智突然轉身,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2004年,他被選為我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之后,毅然決然賣掉了美國的房子,辭去了在美國大學的終身教師資格,選擇回到清華大學任全職教授。臨行前,姚期智很果斷地告訴自己普林斯頓的學生譽說:“我要回去了,permanently(永遠地)。
之所以如此堅定,是因為姚期智心里只有一個目標——在清華培養計算機領域世界一流的本科生,打造一支世界一流的研究團隊。2005年,在他回國的第二年,“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成立了,后來人們更習慣用他的名字稱呼這個班級——姚班。
姚班創立后,姚期智不僅全程參與教學計劃和課程設計的工作,還親自執教其中的6門課。親自帶學生,親手做研究,親自寫任務書,甚至親自做演講的PPT……在這里,本科生可以從一門課、一個已知的項目、一個他感興趣的契機,與科研首次“觸電”。
姚期智對培養學生這件事充滿熱情,“我們必須要培養出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這樣才能有足夠好的一流研究生資源。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要想盡辦法去培養一流學生、設計一流課程。”
直到現在,姚期智仍然堅持為本科生上課。每屆“姚班”入學之初,他都會為他們上一門“計算機應用數學”課,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將這些年輕的學子領進數學世界美妙的天地。今年年初,在他親自指導下,“姚班”又開設了自動駕駛和算法經濟學兩門新課。
目前,清華姚班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計算機等,每屆只招收約30名本科畢業生、15名博士研究生及5名碩士研究生。而能進入姚班的學生,不是數學、物理及信息學競賽的金牌選手,就是各省高考前三甲。
姚期智在清華任教十多年里,姚班逐漸成為了清華大學的金字招牌,被譽為中國計算機界的“黃埔軍校”。圖靈獎得主、美國康奈爾大學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曾這樣評價姚班:“這里擁有最優秀的本科生和最優秀的本科教育”
江湖上更是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全國英才聚清華,清華一半英才在姚班”。從姚班走出的學生,可謂星光熠熠。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VC爭搶姚班學生
VC早已時刻盯著那群出身姚班的技術大神。只要他們有了創業舉動,投資人立馬登門拜訪,首屆清華姚班畢業生樓天城,便受到了這樣的待遇。
2004年,樓天城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就讀。因本科期間表現突出,他被姚期智相中;2008年,他進入姚班攻讀博士,成為姚期智的首屆學生,主要研究領域是組合算法。因樓天城在讀書期間,狂攬各大編程競賽的獎項拿到手軟,而被參加競賽的學子們稱其為“樓教主”。
2016年底,樓天城與百度前同事彭軍,聯手創立了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小馬智行(Pony.ai)。“樓教主”下場創業不僅在技術圈引起轟動,更是引來國內頂級VC的目光。公司剛剛成立,一份估值90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意向書便被交到了彭軍和樓天城手中。隨后3月,小馬智行完成了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紅杉中國和IDG資本。
此后,小馬智行迅速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現象級公司。資料顯示,小馬智行共完成了7輪融資,除了紅杉中國、IDG資本,還引來了五源資本、君聯資本、普華資本、DCM中國、啟宸資本、斯道資本、松禾資本、紅點中國、招商資本、CPE源峰等眾多明星投資機構入局。
由姚班三劍客創辦的曠視科技一度引為創投圈佳話——三位創始人唐文斌、印奇以及楊沐,都是出自清華姚班的高材生,其中唐文斌、印奇是2006級同班同學,楊沐比他們小一屆。
一次學校的挑戰杯創業大賽讓三人相識,并成為了朋友。后來,三人研制出了一款體感互動游戲《烏鴉來了》,轟動一時。彼時,Facebook以1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以色列一家人臉識別公司的消息,深深觸動了三人。于是,他們于2011年10月,正式創辦了曠視科技。
成立不到一年,曠視科技拿下了數百萬元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聯想之星和聯想創投。此后幾年,啟明創投、富士康、建銀國際、國風投基金、中俄投資基金、陽光保險、渤海華美、SK中國、工銀資管有限公司、阿布扎比投資局、中銀投資、麥格理資本等投資方相繼入場。如今,曠視科技開啟了上市之路——今年3月,上交所官網顯示,曠視科技首發申請科創板上市獲受理。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同樣是保送清華姚班的天才少年漆子超與姚班畢業生吳翼一同創辦了AR創業公司宸境科技,至今相繼完成了三輪融資,OPPO戰略投資部、斯道資本、廣汽資本、上汽加州風投基金等投資方入局;2004級校友、姚班首屆學生鄒昊于2017年創辦了清影醫療,成立兩個月便獲得了天使輪融資,真格基金、成為資本、弘暉資本……離開清華姚班后,那群天才繼續活躍在創業最前線。
在人們的印象中,理工科學霸們大多是日以繼夜地進行科學實驗、研究,喜歡與紙面和儀器上密密麻麻的數據“較勁”。但這一群姚班系創業者被時代選中,投身技術創業大潮中,而他們創辦的公司大多是技術驅動型公司,大多扎堆在了人臉識別、自動駕駛等高科技領域,希望用“技術改變世界”。
作為多位出身姚班創業者背后的投資人,紅杉中國沈南鵬見證了這一代計算機學子走上創業舞臺的歷程,他曾感嘆:“從學術上講,他們是黃金一代;今天在商業上講,他們同樣稱得上是黃金一代。”伴隨著他們忙碌的身影,一個生機勃勃的硬科技時代正在強勢崛起。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