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子落地,音樂版權內卷時代真能結束嗎?
錘子落地,音樂版權內卷時代真能結束嗎?
來源/藍莓財經
“非常期待這是一個真心實意的,不含任何陽奉陰違的決定。”
2021年8月31日晚8點,騰訊音樂突然發布了《關于放棄獨家音樂版權的聲明》,而在半小時后的財報電話會上,丁磊罕見地直接隔空“回應”了騰訊,也宣告音樂版權本就很薄的窗戶紙,被徹底捅破。
從7月24日市監總局版權禁令頒發,30多天已過,但音樂市場的版權內卷,卻沒有按下休止符,反而暗潮涌動,愈演愈烈。
獨家版權爭論:“有一方在撒謊”
一向低調的丁磊會忍不住在財報會發難,顯然是“積怨已久”。有接近網易的人士透露,本來以為丁磊會罵人,能如此含蓄地表達出來已經算很“不錯”了。
在丁磊講話之前的半小時前,騰訊剛剛宣布自己獨家版權的整改結果:截止8月23日,絕大部分獨家協議已按期解約。
“騰訊的表述和網易最近的買版權經歷是完全相悖的,顯然有一方在說謊。”該人士表示,“但目前看起來網易更沒必要去撒這個謊,目前情況很可能跟3年前一樣。”
2018年,版權大戰異常激烈,政府不得不出面來協調,最后以騰訊單方面宣布貢獻99%版權,行業表面喜大普奔結束,但是后來大家才慢慢發現,騰訊共享的這99%里,周杰倫、五月天、梁靜茹、SHE、李宗盛這樣的華語樂壇頂梁柱們,并不在其中。
這批真頂流歌手的重要性與對業務發展的影響有多致命,行業了然于胸,蝦米音樂的相關負責人就曾說,“周杰倫三個字對一個音樂播放器而言意味著15%的DAU(日活躍用戶)增幅,這是一塊肥肉。”
但除騰訊音樂外的其他平臺,不得不暗暗吞下苦果。
在網易云音樂上,丁磊的賬號認證信息從“網易UFO”變成了“網易CEO”,但不變是的,每條動態之下“云村村民”在催促網易購買版權的聲音。
網友的意見非常大。版權的丟失不但讓網易云歌單逐漸灰化,周杰倫等核心音樂人的版權丟失,也讓網易云流失了不少用戶。據網易內部人士透露,現在他們對于音樂版權的決心很堅決,譬如杰威爾,只要敢開價他們就敢買。
7月24日,國家監管機構對騰訊音樂實施了反壟斷處罰,責令其在30天內(2021年8月23日)完成獨家協議解除等整改舉措。
距離騰訊音樂反壟斷調查結束已經遠超30天,但目前沒有任何改變。
過去一兩年,每天打開網易云,總能見到用戶在歌曲評論中說“怎么下架了”。而在騰訊音樂被反壟斷調查后,這種聲音變成了“版權怎么還沒有。”
對此,一位網易員工坦言,自己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因為怕被用戶說:“過去因為買不到,現在想白嫖”這樣的話。
“我們的確帶著充足的預算,還有12分的誠意去和他們(唱片公司)談,但基本上都是碰一鼻子灰。”該員工表示,甚至有不少唱片公司直接表示,“他們和騰訊的協議還沒完全了結,在此之前不會跟別家談合作。”
雖然丁磊非常期待這是一個真心實意的,不含任何陽奉陰違的決定。但騰訊目前仍只有一紙聲明。
“版權問題遠沒落幕”
今年 4 月 10 日,中國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阿里因違反《反壟斷法》被罰 182.28 億元。這是中國反壟斷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阿里回應:誠懇接受,堅決服從。
之后的阿里如坐針氈。財年報正文,他們用了約 8% 的篇幅羅列了各項業務面臨的政策規定。其中幾項規定涉及的內容也是近期互聯網公司頻繁受到監管的依據,包括《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和《數據安全法》。
“做一家真正意義上有擔當、負責任的好公司。”阿里CEO張勇在財報后的致股東信最后部分說道。
但對騰訊音樂來說,反壟斷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不很大。一次又一次僅僅50萬的罰金,更像是“雷聲大雨點小”,被戲稱“買不到深圳的半個廁所”,除了第一時間表示要積極響應之外,過去的一個多月里并沒有太多關于獨家版權進展的聲音。
就像是一枚炸彈扔進了深水潭,誰也不知道之后會發生什么。這一個多月時間,對網易云音樂來說是難熬的。
“根據我聽到的消息,在政府宣布禁止獨家版權之后,網易云音樂方面的確在跟唱片公司溝通,不過目前卻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沒人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受到了什么阻力。”從事音樂版權工作的方德表示,“網易至少找過杰威爾(周杰倫所在版權公司)等頭部唱片公司溝通5次以上,但都被敷衍過去。”
在騰訊最近的公告里,“反壟斷處罰”這樣的字眼,也被替換成了類似“自主放棄”這樣含義的詞匯。
而且,從聲明來看,騰訊對于獨家版權顯然是“放棄了但還沒完全放棄”,處處留活路。比如,著重強調“與獨立音樂人獨家合作期限不超過三年,及新歌獨家首發期不超過三十日”,光這一條,就基本壟斷了一首歌曲的熱度峰值,等新歌發售30天后再放給其他平臺,商業價值和用戶價值打骨折。
“從騰訊曖昧的表態和動作來看,很可能是在試探國家監管和網易的下一步動作,如果風聲變得更緊,騰訊可能才會逐漸釋放出一些核心版權。所以,版權問題不會就這么解決。”方德表示。
“這種局面早有伏筆”
騰訊對于版權的重視,源自于騰訊在建立文化帝國中長期的經驗積累。毫不夸張地說,正是版權,助推騰訊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文化娛樂集團。
目前,騰訊的文化業務包含了游戲、文學、動漫、影視、網絡視頻和音樂等。哪一塊單獨拿出來,都是各自領域市場頭部玩家,甚至是市場絕對壟斷者。
馬化騰曾在兩會上表示:未來騰訊聚焦的核心業務簡單說一個是連接器,以微信和QQ為平臺作為連接器,連接所有的人和資訊、服務;一個就是內容產業,也就是這個連接器之上的賺錢利器。
版權問題在騰訊內部人員心中,有著重要地位,對于整個騰訊來說就是盈利的保證。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騰訊依靠著強大的資金實力,粗暴買版權,笑傲整個文化領域。
以在線音樂領域為例。鼎盛之時,騰訊音樂擁有中國最大的音樂內容庫、擁有來自國內外唱片公司的4000多萬首歌曲,占到中國市場80%以上的音樂版權。
在主流作品的覆蓋上,騰訊音樂買斷了周杰倫、劉德華、五月天等歌手的獨家版權,并且擁有包含華納、環球、索尼、英皇娛樂、福茂唱片等版權代理,在中國在線音樂市場中擁有絕對領先優勢。
此外,騰訊和全球三大唱片公司進行了股權上的相互持有,目前以騰訊為首的財團持有環球音樂20%股份和800萬股華納音樂A類股份,索尼音樂則持有價值不菲的騰訊音樂集團股份。
而在反壟斷陰影逐漸襲后,騰訊也對文化板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效果顯然沒有獨家版權來得那么直接。
“你一年多賺幾個億,產品做這么爛有什么用?”界面新聞此前報道,前騰訊音樂董事長湯道生曾在內部大發雷霆,矛頭直指對QQ音樂和全民K歌兩款產品的不滿。
后來新上任的CEO梁柱也曾對騰訊音樂的營運方式頗有意見,“你這完全是自嗨。我不是說你不能花錢,但你把錢花在這種地方(第三方代理商,存在刷量現象),毫無意義。”梁柱表示。
據悉,此前梁柱曾執掌包括QQ和QQ空間等在內的社交平臺,是流媒體音樂與社交娛樂領域的資深人士。
梁柱的執掌,意味著騰訊開始意識到版權問題潛在的風險,并開始學習網易云音樂的社交打法,但顯而易見這種轉型還未見成效。
今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的月活用戶出現了明顯下滑,在線音樂服務MAU同比下降6.4%,最賴以生存的社交娛樂版權營收也出現放緩,僅為8.33%。
“對騰訊來說,現階段也是非常難受的,版權的強勢讓他們在過去十多年時間里嘗到了甜頭,當國家收緊反壟斷政策后,他們才發現需要去轉型。”互聯網從業人員老K如此表示。
“這種局面早有伏筆,轉型沒到成功的那天,騰訊音樂也不會這么快地讓競爭對手得到版權。”
“蝦米之殤”還會上演?
8月31日,有消息稱,原阿里音樂董事長、著名音樂人高曉松,已于近日從阿里離職。但阿里大文娛對此閉口不談。
在高曉松離職背后,是蝦米的死亡。
2021 年 1 月 5 日,第一封關停預告信公開后,蝦米版權部門工作人員被各種消息“轟炸”,甚至有合作方表示:“能不能不要關停,我們愿意竭盡全力來支持蝦米的延續。”
對于一些資深用戶來說,蝦米更像是一座浩瀚的記憶儲存館。
蝦米一度幾乎將線下唱片庫整個搬到了線上。
版權未必拿到,但細節必須嚴格一致:藝人、專輯、歌曲都要有詳細的介紹;歌曲按照專輯內設而不是熱度順序排列;一個專輯如果有兩個版本,那么兩個版本都要存在。
曾有音樂人表示,蝦米的曲庫有 1000 多個曲風流派,連唱片公司都沒分得這么細。這種知識體系曾幫助很多用戶走進更深的音樂世界。
但背靠阿里的蝦米,最終還是倒在了版權這頭猛獸之前。“小時候讀過關于成語‘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現在來看,獨家版權問題也是類似。”有網友在變灰的歌曲中如此表示。
有媒體報道稱,國內版權成本,在過去8年提高近158倍,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我們去購買版權還需繳納實際使用費2-5倍的保底金,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網易的一位員工表示。
與之相對應是一家家音樂網站的死亡。數據統計,國內中型音樂網站數量,從2005年的400多家,銳減到2020年的3家。
其中就包括年初被迫關停的蝦米。
“他們就像是宇宙里一顆顆紅巨星,看起來那么龐大,卻不知道正在迅速死亡,哪天你抬頭看,卻根本發現不了它們存在過的痕跡。”獨立音樂人龐榮表示。
“不過我們還是要樂觀才對,平臺不是星球只是堆堆代碼。版權問題遲早會解決,我們這些聽眾都還活著呢,好的平臺死了又怎么樣呢?”他表示。
(文內所涉及人員名字,均為化名)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