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即巔峰?完美日記能否逆風翻盤?
上市即巔峰,然后跌跌不休的遠不止泡泡瑪特、快手們,還包括美妝網紅電商“完美日記”。
來源/互聯網那些事
上市即巔峰,然后跌跌不休的遠不止泡泡瑪特、快手們,還包括美妝網紅電商“完美日記”。
去年11月19日,逸仙電商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0.5美元,當日收盤為18.4美元,當日股價漲幅達到75.24%,總市值突破122億美元。
截至美東時間9月3日,股價跌至5.56美元/股,市值僅只有35億美元,上市僅僅9個月,市值已縮水超過70%。
8月26日,逸仙電商(完美日記母公司)公布了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當季總營收同比增長53.5%(15.3億元),但凈虧損額同比擴大21.6%(同比擴大至3.91億元),一季度的凈虧損同比擴大50.78%。
創造了國產美妝界神話的完美日記,該如何應對跌跌不休的股價和不斷蒸發的市值?想要突圍困境,完美日記必須要在研發這一點上下功夫了?營銷費用高企依靠“流量打法”還有新故事嗎?
一、完美日記的偶然性
在完美日記誕生以前,我國的美妝市場一直被歐美大牌和日韓品牌所主導,憑借著過硬的研發實力和品牌口碑,他們一直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
反觀我國的化妝品品牌,則是被長期打壓,在夾縫中求生存。彼時的國產化妝品,可謂是屢戰屢敗。
而成立于2016年的完美日記,2017年完成品牌發布,2018年獲得高瓴資本加持,2019年6.18大促,完美日記僅僅用一個小時,便穩坐天貓彩妝Top1的位置。
可以說,完美日記只用了3年多的時間,便達到了國產化妝品奮斗了40年都未曾企及的高度。完美日記究竟有了什么“神仙策略”,竟然能如此快速的崛起?
2016年,我國迎來了國產化妝品行業的分水嶺。
首先,新零售平臺的成熟,為新化妝品品牌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在線下花很多時間來尋找渠道,可以專注做線上渠道。
其次,我國擁有代工化妝品的完整上下游產業鏈,代工廠可以“一站式”解決所有產品問題,大大節約了品牌的時間和精力,讓品牌方可以集中精力去做其它的事,比如完美日記專注的影響。
最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抖音、小紅書這樣的平臺,為品牌方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應用場景,從而保持用戶和品牌方的聯系。
完美日記把研發、制造、渠道等交給成熟的供應商做,自己把幾乎所有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做品牌和營銷這兩件事情上。
利用小紅書上的種草筆記、抖音和B站上的美妝視頻,打造美妝傳播的新場景;跟很多高大上的IP一起發布各種聯名款,提升品牌調性;找眾多流量明星代言,吸引眼球;找了海量的美妝屆的KOL和KOC,進行推廣......
除了以上常規的品牌流量打法,還有使用了獨特的“微商”模式,用“小丸子”打造私域流量,這成了完美日記的核心競爭力。
二、內憂外患雙面夾擊下的完美日記
盡管完美日記快速崛起,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但市場上有不少競爭對手模仿它的打法,比如一直對完美日記緊追不舍的花西子。
但由于完美日記目前尚未能建起有效的護城河,導致它在面臨競爭時,稍顯被動無力。
完美日記的這套打法,不僅是其他國貨美妝爭相模仿的對方,更是海外大品牌重金投入的方向。
越來越多的品牌,通過B站等、小紅書、抖音、快手等渠道種草,導致獲客成本高企,原本被完美日記玩出花來的DTC模式(通過官網直接向消費者銷售,中間不經過第三方渠道的品牌),似乎也不那么好用了。
據完美日記的財報顯示,2018年-2020年,公司的DCT消費者總數從700萬增長至3230萬,但增速卻從234%降至38%,增長正在逐步放緩。
不僅如此,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境之下,完美日記和花西子的成交總額差距也被拉開了。
據數據顯示,今年五月,二者的成交總額僅差0.03億元,但到了6月份,二者的差距增加至0.37億元。
美妝市場有個特點,易攻難守,所以那些海外大品牌都是多線運作。
歐萊雅、雅詩蘭黛依靠技術研發,旗下從彩妝到護膚品牌都有不同定位,以提高品復購率和消費留存率,而這種長期以來樹立的品牌和口碑效應,是完美日記短期內無法企及的。
更為致命的是,翻開完美日記的財報,會發現2018-2020年全年研發費用率不超過1.27%,這個比例非常低;而且公司成立3年來,完美日記只取得了15項專利,還都是外觀專利。
(數據來自完美日記財報)
反觀行業其它龍頭,如歐萊雅,2019年歐萊雅有9.85億歐元投入在研發與創新,占銷售額的3.3%,全球擁有21個研發中心,4100名研發人員,每年都有500個注冊專利。
All in在品牌和營銷上的完美日記,確實取得了非凡的突破,然而在研發上,它始終只停留在60分的及格水平。
這種違背了“木桶理論”的做法,在短期內,可以取勝,但若想要長期取勝,必須要補齊短板,打造出公司的護城河,否則,很難走得長遠?
三、完美日記缺少護城河
完美日記在品牌建設和私域流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憑借著這一點迅速成為中國化妝品行業的第一名,但在其他的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短板,其中最關鍵的地方就是產品的研發能力。
化妝品面對的是廣大的C端消費者,需要產品質量做的好,品牌積累的時間長,更需要渠道鋪的廣,能夠方便的買到。
完美日記早期為了保證更充足的營銷費用,并且保證更有說服力的“大牌平替”定位,產品基本全部采用了貼牌和代工的方式生產。
雖然有科絲美詩、瑩特麗和科瑪,這些大廠保駕護航,但完美日記不掌握核心技術,一旦代工廠自建營銷團隊,打造自有品牌,完美日記就完全處于被動地位。
產品質量、品牌積累、渠道、方便買到,這幾點,完美日記姑且做到了后面兩點,但產品質量上,它和外資品牌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口碑差,復購率低。利用小紅書KOL種草,是完美日記快速崛起的重要途徑之一??尚Φ氖?,在小紅書上,不好用的筆記是31萬,好用的筆記是3萬。
(圖片來自完美日記官方微博)
百度搜索結果,難用的結果3800萬,好用的結果2820萬,鮮明對比。
另外,口紅質地拔干、卡唇紋、眼影粉質粗糙、飛粉等問題讓人大呼“踩雷”,甚至小紅書上有300多位用戶使用完美日記的口紅后得了唇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完美日記“產品質量”備受爭議。
而近期完美日記下跌的股價,也正是市場投資者對其品牌的重新評估。研發薄弱、缺少核心專利、靠燒錢營銷換來的增長模式,讓完美日記負重前行。
2018-2020年,逸仙電商在銷售和營銷費用方面的支出分別為3.09億元、12.51億元、34.12億元,占同期營收的比重分別為48%、41.24%、65%。2021年一季度,這一比重更是高達72%。
反觀國產日化品牌珀萊雅2018-2020年的營銷費率分別為37.52%、39.16%、39.9%。
過高的營銷費用成了完美日記頭上的緊箍咒,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發展,逐漸失去競爭的主動權。
完美日記想要改變現狀,實現突圍,關鍵的發力點,還是在研發上,因為好的產品,永遠是一家公司最好的護城河。
財報顯示,逸仙電商2021年二季度研發費用352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6.2%,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為2.3%。
2021年一季度,逸仙電商開始在研發上有所傾斜,投入占比首次超過1.5%,達到1.92%。但這與歐萊雅集團(位居各化妝品龍頭公司之首)3.1%-3.5%的研發費用率,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未來,完美日記是否會持續投入研發,又能否成功實現轉身,突圍困境?我們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