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中國產業突圍與金融破局的執牛耳者
9月2日,國家最高領導人宣布設立北交所。
作者 |?電飯鍋??數據支持?|?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進入2021年,中國的改革大動作不斷。從反壟斷到整頓房地產再到肅清文娛行業,準備工作差不多就緒,主角終于閃亮登場:
9月2日,國家最高領導人宣布設立北交所。
?
老話講水到渠成。水從哪里來,上半年大家看得很清楚。這條渠,當然就是北交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運河從春秋修到宋元,最后從杭州通達北京,萬里江山從此才真正海闊憑魚躍。
?
?
成立北交所,同樣有畫龍點睛的意味。如今,京滬深三地交易所將再次沿著古老的軌跡貫穿南北,將為這條綿延四海的輸血管打通最后一道任督二脈。
?
從大運河到北交所,無論流通之物是魚米、錢糧還是貨幣,跨越千百年的追求始終是一致的:既是把握當下時機的重要決策,更要成為功在千秋的民族大計。
?
要理解北交所的歷史使命,需要打開家國天下的大格局。
?
小與大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放在金融市場顯然不合適。北交所四處引來活水開辟的這半畝方塘,要為中國養一池前所未有的新品種錦鯉。
?
這批魚苗個頭不大,但活力十足。它們有個學名,叫專精特新。
?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在各層面取得了很多偉大成就。包括建成全球最完整的獨立工業體系,是全球唯一具有所有工業門類制造能力的國家,在全球工業和經貿體系中的地位已不可撼動。
?
但這還不夠。
?
如今全球宏觀經濟發展形勢發生深刻變革,各國在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帶來的全球競爭環境日益升級。新格局下,全球推行的綠色高效經濟對傳統經濟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中國這個制造業大國由此迎來產業體系升級的歷史窗口。
?
這也是北交所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
?
以往通過滬深兩大證券交易所,中國近4500家企業獲得了更好的融資條件,絕大部分企業得以快速壯大發展,成長為各行業競爭實力過強的知名龍頭。
?
但除此之外,全國還有超過3000萬家的中小企業。它們憑借全中國90%以上的企業數量,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70%以上的技術創新,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
這些中小企業真正能通過資本市場獲得支持的只有極小部分,它們同樣有著借助資本市場力量謀求更好更快發展的強烈需求。這反映出中國的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覆蓋力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構成市場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
?
尤其在當前中國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需要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培育壯大創新發展新動力的歷史趨勢下,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
北交所的市場定位就是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
?
這一點體現在制度設計上,就是總體平移新三板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同步試點證券發行注冊制。從而很好地完成了制度上的過渡,也能讓交易所更早地完成改革、面向市場。
?
在戰略部署上,截止目前,工信部已經審評、選拔出三批共492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中高端產業領域。
?
?
很早之前,中國就提出了支持“專精特新”創新企業發展,這是由實施工業經濟全面由大轉強的升級戰略決定的。
從十八大開始,黨和國務院就明確提出要實施制造業強國戰略,并適時發布《中國制造2025計劃》,“十二五”往后的每個“五年計劃”中也都在不斷深化推進產業升級戰略布局細則和目標。
?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在創新驅動引領下,加快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速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
?
產業是肌肉,資本市場就是提供動力的血管。為了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中國近幾年不斷推動金融制度深化改革,包括推出并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等一系列市場改革舉措,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加強企業融資支持,完善服務體系。
?
成立北交所,是這一系列動作的壓軸好戲。
?
它將新三板交易平臺上升為規范、標準化的證券交易所,加快激活創新企業的融資活力,是順應當下中國新發展形勢下的一次適時而重大的戰略調整。
可以預見,通過北京交易所的融資平臺賦能,這些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必將持續涌現出大批發展迅猛的行業龍頭。
?
但北交所之所以被社會各界放到這么高的位置上,并且由最高層親自宣布設立,是因為它的意義遠不止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這么簡單。
?
南與北
依靠南水北調這項史無前例的超級工程,北方從此風調雨順。就像大運河在其中所做到的那樣,高層同樣對北交所寄予了厚望。
?
讓我們把目光從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放到更高維度:黨的十九大將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重新定義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從“落后的社會生產”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關注點升級了,問題聚焦也更精準了。
?
這一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是對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成就和變革的深刻總結,也是對近40年來改革發展成果的歷史回應,更是對未來中國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的精準定位。
?
從宏觀的地域視角去看,中國南北經濟差距由來已久,是“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例證。
?
2020年,中國GDP約合100萬億人民幣。但歸為南方省份的GDP總額高達65萬億,北方省份則僅為35萬億,南方接近北方的2倍,特別在近幾年,差距有擴大之勢。
?
GDP前十的省份中,北方只有山東、河南入圍,其他8席全部為南方省份。城市GDP情況也類似,TOP 10中只有北京屬于北方城市。即使擴大到TOP 20,北方也僅有5座,僅占1/4。
?
七普數據顯示,南方省份的人口總數約為8.6億,而北方則約5.4億。而在重要的人口增長指標上,過去十年負增長的省份,基本都在北方。
另外,一些關乎“錢”的重要數據也顯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前10名城市,南方8座,北方2座。前20名城市,南方12座,北方6座;
存款余額最多的10座城市,南方8座,北方2座;前20名城市,南方13座,北方7座;北方地區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比率為42.7%,而南方為51%。這表明,北方對中央政府轉移支付的依賴更大,而南方則越來越多地承擔財政轉移支付供應的角色。
?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當今的原因。
?
一般來講,在和平安定、相對自由的環境下,經濟才容易獲得長足發展。南方經濟自唐朝之后便一路領先北方,是古代中國所處的安全環境決定,加上人口遷移,南方在氣候、環境、資源、地理位置方面的優勢越來越大。
?
特別是在現代全球貿易形成的歷史機遇面前,南方沿海地區近水樓臺,最先接受到世界先進技術和文化,并逐漸形成開放、重商的文化,南北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直至今天。
?
除了宏觀經濟數據,上市公司方面,北方也落后于南方。
?
以A股為例,南方上市公司數量占比70%,北方占比30%。如果剔除國企云集的北京,北方的占比會驟降至20%。
?
資本市場作為企業融資的重要場所,上市公司數量是當地經濟活躍度的重要指標,從南北對比中,哪里的經濟活躍,一目了然。
?
作為市場化的關鍵配套,資本市場的作用毋庸置疑。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之所以活躍,滬深交易所的作用不可或缺。
?
以上海主板為例,在此上市的江浙滬公司,總數達到821家,占比42%;科創板中,江浙滬上市公司總數為139家,占比41%。深圳交易所也有類似的情況,隸屬于廣東的上市公司總數為599家(含創業板),一個省的占比,就達到了24%。
?
正因為有了證券交易所,當地企業近水樓臺,特別是民營經濟,能夠享受融資方面的便利,獲得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上市反過來又能有效規范、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形成良性互動,助力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并在產業和經濟上不斷領先北方。
?
其實,細看北方地區,在經濟上是有相對優勢的。例如北京地區,云集了全國最優質的高校和科研力量,又比如北方地區的能源資源相對南方要豐富得多,還有工業、農業、畜牧業,甚至旅游等等,這些資源如果能夠得到很好地開發,北方的經濟破局也就有希望了。
?
當然,解決經濟問題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開發經濟資源,資金必不可少。
?
眼下,一個證券交易所,或許正是北方所急需要的。這樣說來,北交所的建立順理成章。
?
北交所的建立,同時也代表著中國資本市場新的三足鼎立格局,能更好地平衡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上交所重點服務長三角、江浙滬,偏重服務硬科技;深交所重點服務珠三角、大灣區,偏重服務新經濟;而北交所重點服務京津冀,以及整個北方地區,偏重服務創新型中小民營企業。
?
尤其屆時北交所能夠有效幫助北方企業打開融資窗口,資源開發就有了“水源”,經濟破局的“水到渠成”就不再是奢望。
?
其實,又豈止是北方經濟亟待破局。即便放在全球視野來看,北交所的出現也有其歷史意義。?
家與國
時代大潮,浩浩蕩蕩。所到之處,茅塞頓開。引入北交所這條新渠來疏通淤塞的金融市場,其實是順應當前全球百年未有之變局下的大勢之舉。
?
從時局上來說,在國際分工上,中國以往具有優勢的制造業正在向東南亞國家和印度轉移,又面臨著發達國家實施“再工業化”戰略以重塑制造業競爭優勢帶來的潛在影響。
?
雖然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中斷了這個過程,但趨勢是無法逆轉的。這就要求中國亟須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尋求破局之路。
?
但在發展高附加值工業的過程中,一些發達國家對中國在關鍵核心技術、基礎材料、整套裝備、工業軟件方面都存在著“卡脖子”等制約問題。
?
如何解決“卡脖子”問題?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創能力,是本質藥方。
?
除了往后要從基礎教育做起,去培養科技人才,培育行業企業研發創新驅動力和能力的長期國策外,當下最重要的是要充分激發現有企業的優勢,尤其無數中小企業的創新潛能,去挖掘和培育出更多各行業的的“專精特新”小巨人。
?
雖然中國在各行各業已經有了很多實力足夠強的優秀科技企業,但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更多創新的力量。通過完善資本市場賦能企業發展的層級體系,加大覆蓋范圍,加快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壯大產業與經濟發展新動能,成為關鍵選擇。
?
同時,過去很多年,房地產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與穩定器。到如今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高達近64%,房地產行業已經基本完成了時代賜予它的歷史使命。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經濟增長的引擎將逐步轉變為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的新馬車。
?
要激活這駕新馬車,就要激活資本市場力量,賦能萬千中小企業,培植出更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而這是北交所最大的使命。
?
于企業層面來說,北交所的橫空出世同樣也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對于眾多企業家而言,這無疑是令人振奮和鼓舞的。因為他們知道,未來在北交所會更容易融到資金,發展壯大自己的企業。
?
那些真正敢于創新的人或企業,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容易迎來命運的開掛,因為他們會得到更多的政策與資金支持。
?
與壟斷的結果是“我花開后百花殺”所不同,創新是“一花開后百花放”??萍紕撔戮邆浜軓姷募盒?,一個突破往往會帶來一個全新的產業鏈、形成一個全新的行業。最終把市場蛋糕做得越來越大,最終全盤受益。
?
而一旦全國無數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被激活,融資渠道被打通,企業成長有保障,那么,將會在全國范圍再次呈現星火燎原、全面振興的新局面。由此,中國經濟的活力也將再次大大激活。
?
而這,也得以讓我們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可以再邁進一大步。
?
無數中小企業發展壯大了,意味著社會就業得到充分保障;同時,高科技產業的高附加值會讓更多中低收入群體得到更高的收入,由此帶來國家財富分配的相對均衡化。
?
而良性的財富分配發展格局,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保持持續繁榮發展的根基。人民群眾的錢袋子鼓了,消費需求就會提升,以消費為關鍵驅動力的內循環戰略也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
結語
中國幅員遼闊,昆侖山脈從西到東、太行山脈從北到南,還有秦嶺淮河線、胡煥庸線。一道道無形的界線,在高山大川和沙漠雪原之間縱橫交錯。
?
14億人就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寸土地上。從前,蘇軾從北方到南方做官,光路上就走了八年;生意人在茶馬古道上做一趟生意,也要一個多月。
?
現在,依然有人日夜在土地上勞作,有人朝夕于地鐵中穿梭;有人在鶴崗的天臺上等待夕陽化為烏有,有人在深圳的寫字樓里看著霓虹次第亮起。
?
單靠一間小小的北交所,千山萬水的高度抹不平,東南西北的距離也拉不近。但它雖改寫不了地圖,卻實實在在地立了一張靶。
?
有了它,才能騎快馬開硬弓,從南到北,射出那支我們期待了幾千年的,貫通整個中國的穿云箭。
?
如今戲臺已經搭好,定場詩也念完了。驚堂木一拍,舉國肅靜,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表演:北交所究竟會給中國講出多少好故事,咱們一起洗耳恭聽。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