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資本教父”夢碎資本
潮汕首富到老賴,“資本教父”的泡沫帝國說沒就沒了?
作者/陳三 來源/螳螂觀察(ID:TanglangFin)
“汕頭這么多隱形富豪,誰是首富說不好,但最懂政治的一定是劉紹喜。”
這是汕頭當地人對劉紹喜的評價。
“中國木業大王”“潮汕資本教父”,劉紹喜曾坐擁850億資產,對外投資超120多家公司,以75億的身家在2019年《胡潤百富榜》上排名531位。
如今這個最懂政治的生意人卻深陷泥潭。
9月3日,阿里拍賣平臺一場特別的拍賣開拍,標的為“XX公司持有的山東市立醫院控股集團股份公司20%的股權。”
拍賣的評估價為8.13億元,起拍價僅僅4.55億元,截至目前,打到骨折的價格卻依舊沒有投資意向報名,僅有38人設置提醒,一千多人圍觀,場面極為冷淡。
在此次的拍賣活動中,拍賣方杭州中院雖對標的采取了隱蔽措施,但仍掩蓋不了其與劉紹喜千絲萬縷的聯系。
據天眼查顯示,山東市立醫院20%的股權持有方為汕頭市宜鴻投資有限公司,即最終的實控人為劉紹喜,而該標的執行案號為(2020)浙01執965號,即浙江浙商產融控股有限公司與劉紹喜、劉壯青、宜華企業有限公司、汕頭市宜鴻投資有限公司、宜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糾紛案件,被執行總金額為19.67億元。
這場拍賣,將由于“違規”已立案調查“消聲”已久的劉紹喜重新拉回大眾視野。
只是今時已不同往日。
拍賣的背后透露著操縱人的無奈,曾一手構造的商業帝國閃崩,超800億的身價短短兩年化成泡影,名震一方的“潮汕資本教父”跌落神壇,變成了傳說中的老賴,公司5.6折也無人問津。
可這個曾經的“天之驕子”,他的故事再次回味仍有一番滋味。
木業發家
“錢銀出苦坑”“肚困膽住大”。
潮汕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意經”。
潮汕“量產”商業奇才,大眾熟知的商業大佬馬化騰、李嘉誠、劉鑾雄、黃光裕等等,都來自潮汕。
1963年,劉紹喜在汕頭出生,家境并不富裕,常年飽受貧苦,一家8口人,擠在16平米的小房子里,家中幾代人以務農為生。
掙扎在溫飽線上的一家人仍在憧憬著未來。
可奶奶的一場重病,讓本就入不敷出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幾千元的“巨債”壓得全家無力喘氣。
無奈下的劉紹喜不得不輟學打工貼補家用,成為了蓮下鎮槐東工業站的一個小木匠。
相比同年人渾渾噩噩地度日,劉紹喜有著自己的小心思,潮汕人肯吃苦愛鉆研的特性在其身上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一路從木工升為小組長、車間主任,最后爬上副站長的位置。
摸爬滾打一番之后,精明、果斷、大膽的性格促使其萌生了單干的想法。
1987年,年僅24歲的劉紹喜辭職創業,靠著從親友處借來的800元現金,成立了一個簡易的木工廠,給附近的居民打家具攬生意。
“人生很長,不拼一拼,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這是劉紹喜常掛在嘴邊的話語。
靠著這股子沖勁,劉紹喜闖出了一條異于常人的門路,推出“免費試用家具”的活動,即顧客先免費試用,覺得滿意使用一年后再付款,如此超前的推廣模式,令其很快打開了銷路,成了轟動當地的名人。
短短三年,家具廠的銷售額就破了百萬,劉紹喜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這也是他最聰明的開創舉措。
初次創業的甜頭給了這個年輕人莫大的鼓勵和信心,也激勵著他一往無前。
1992年,調整戰略思路,定位原木地板,宜華裝飾木制品公司誕生。
1993年,靠著商人敏銳的嗅覺,將生意瞄準到木制品的上游木材,在緬甸建立了木材基地。
之后的生意越做越大,劉紹喜扎扎實實地擁有了一片江湖。
1995年,他成立宜華集團,時隔一年后,與國企羊城集團下屬澳門羊城公司成立合資企業廣州泛海木業,即宜華木業。
公司一路高歌猛進,2004年宜華木業(宜華生活)上市,跳轉進入二級市場,這也是汕頭首家上市民營企業,市值突破80億元,直接奠定了劉紹喜“木業大王”的地位。
風潮之下,劉紹喜的版圖不斷在往外延伸,成為了集住居生活、地產酒店、醫療養老、資本金融四大產業為一體的宜華企業。
一時間,劉紹喜和他的宜華系風光無量。
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劉紹喜辦公室有一張巨大地圖,上面標注著以汕頭為中心,延伸到世界各地的路徑。
這是劉紹喜木業生意巨大的商業版圖,即有流入也有流出,他則在辦公室運籌帷幄,掌控著一切動向。
木材生意讓其打開了財富大門,但真正出名的卻是在資本的渾水里起舞。
相比在木業賽道上小打小鬧,資本帶來的是廣闊的天地和顯赫的江湖地位。
靠著汕頭第一家上市民營企業的名號,劉紹喜在當地備受企業老板們的“歡迎”。
“許多大企業想要上市,苦于沒有資源和門路,都得找劉氏兄弟指點迷津。”當地官員直言劉紹喜的能量頗大。
2007年,劉紹喜的長子劉壯青、妹妹劉紹香共同出資成立汕頭華青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僅僅成立17天,華青投資就火線入股了驊威股份的前身驊威玩具,彼時正值驊威玩具股份制改革的關鍵時期。
《螳螂觀察》查到,在當年的7月19日,華青投資繼續增資1千萬,占驊威玩具25%出資比例,成為了該公司第二大股東。然而就在驊威股份上市次月,華青投資就將所持1650萬股份兩次質押,到2011年時,華青投資在驊威股份所持全部解禁,此時市值已逾2.8億元,初始成本卻僅僅2200萬元,杠桿撬回了10倍的利潤。
另在2010年6月登陸深圳中小板廣東皮寶制藥有限公司,“宜華”同樣復制了一樣的造富模板。
同在2007年7月,華宇投資公司成立,劉壯超、劉紹香分別出資70%、30%,注冊資本1000萬,后期增資合計3000萬元入股皮寶制藥,在其上市的首個交易日報收32.01元,此時華宇投資對其的賬面價值高達4.5億元,同樣撬回了15倍的利潤。
類似驊威股份、皮寶制藥的操作還有很多,潮汕本土公司在上市過程中大都逃不掉“宜華”適時的閃現。
一次次的“幫助”之下,靠著不斷地篩選和投資,劉紹喜資本帝國逐漸成型,一躍成為了“潮汕上市公司資本教父”。
終日在邊緣地帶游走,難免會跌入無盡的深淵。
可資本向來有著吸附人的魔力,讓人執迷其中。劉紹喜心生一計,“塞錢”來為自己鑄造強大的保護罩。
2003年,廣州中院對“羊城集團貪腐窩案”刑事判決書顯示,羊城集團副總經理張穗生收宜華集團負責人劉紹喜賄送473.5萬港元和人民幣20萬元。
2015年,廣州前市委書記萬慶良貪腐案上檢方出示的六家企業相關人員證言顯示,萬慶良收取宜華集團劉某某70萬元人民幣、33萬美金。
意外的是,作為兩件貪腐案的密切關聯方,劉紹喜全身而退。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任你多強,怎可一手遮天?
今年1月,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通報*ST宜生(宜華生活)調查情況顯示,宜華生活2016年到2019年定期報告存在嚴重虛假記載,四年間虛增利潤20余億元,虛增銀行資金超80億元,未披露與關聯方資金往來300余億元。
今年3月,宜華生活被上交所摘牌,正式退市。6月,宜華生活受到證監會600萬元的大額罰單,責令改正,對劉紹喜給予警告處以930萬元罰款,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在此之前,劉紹喜的詭異操作并不僅僅如此,自家公司股價低迷,他股市玩火、配資炒作自己公司股票來救場,一頓猛操作后,2019年2月,宜華健康股價閃崩,慘遭穿倉。
泡沫一點點的破滅,潮水退去后的商業帝國滿是唏噓。
一代“梟雄”落下帷幕
宜華系的資產拍賣并非首次。
《螳螂觀察》查到,今年6月15日,本次的標的第一次起拍價為5.69億元,流拍后在8月5日降價至4.56億元再次拍賣,但最終流拍。
曾經各大企業爭相巴結的“潮汕資本教父”,如今眾人惟恐避之不及。
這是來自資本世界的現實。
劉紹喜引以為傲的兩大企業,一個遭遇退市,另一個宜華健康,配資之后過得也不盡如意。
今年8月公布的2021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虧損1.74億元,而在2019年、2020年分別虧損了15.72億元和6.25億元。
在財報發布前,劉紹喜曾打算賣掉宜華健康控制權,來拯救集團,但在8月6日一紙表決權委托協議終止協議,宣告了易主失敗。
據宜華集團2020年中報數據,宜華集團總負債315.54億元,流動負債270億元,對應的流動資產僅194億元,其中的貨幣資金僅1.4億元。
顯然,宜華的窟窿已難以靠自身堵上。
再加上不斷爆出的資產輪候凍結、官司纏身、債券違約事件,宜華系未來的走向并不明朗。
如今的宜華集團一地雞毛,一片狼藉下的帝國已搖搖欲墜。
劉紹喜還多次被列為被執行人、失信被執行人,以及在本次標的涉及的相關案件中也被限制高消費。曾經的“資本大佬”,最終成為“老賴”,讓人不禁唏噓。
白手起家,靠著800元現金筑起800億的強大帝國,狠人劉紹喜自帶本事和能量,可他的資本故事還沒有說透,就因“玩火”拆解了自己的王國,黯然退場。
劉紹喜本該踏踏實實做實業,卻在嘗過資本市場的甜頭后無法自拔,深陷其中,錢來的快去的更快,最終留下的只剩嘆息。
參考資料
1、《從“教父”到老賴,“宜華系”掌門人劉紹喜終身禁入資本市場后,旗下8億資產56折出售仍無人問津》—藍鯨資本
2、《劉紹喜財務造假850億商業帝國崩塌 瘋狂并購埋雷5.6折甩賣資產無果》—長江商報
3、《8億資產拍賣無人問津,“潮汕資本教父”劉紹喜退場》—界面新聞
4、《“潮汕資本教父”劉紹喜黯然落幕!曾締造850億帝國》—讀創
5、《宜華健康的荒誕劇:實控人配資炒股玩砸了!》—大汪財經
6、《驊威玩具涉嫌國資流失》—中國經濟網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歡迎來到財經愛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請添加微信:Tanglangcj
此內容為【螳螂觀察】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螳螂觀察(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