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研發,袁姍姍、鄧倫代言,敷爾佳靠賣“面膜”年賺6.5億元?
一片“面膜”有多掙錢?
作者/劉欽文??編輯/李萬民??來源/野馬財經
上到去美容院做光子嫩膚、熱瑪吉等醫美項目,下到日常護膚的貼面膜,女人的一張臉蘊含了不少生意。這里面的“商機”究竟有多大?
僅有2名研發人員,2020年一年卻能凈賺6億元以上。如此“神奇”的故事,在鄧倫、袁姍姍代言過的敷爾佳身上上演。近日,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敷爾佳”)向深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開始進軍創業板。從其《招股書》中,一個營銷支撐起來的“面膜生意經”故事,娓娓展開。
暴利“面膜”,毛利率近80%
女人在皮膚保養上有多舍得花錢?
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對此做過研究,2016年至2020年,中國皮膚護理產品行業市場規模由1570億元增長至276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5.3%。該機構預計,2020年至2025年,中國皮膚護理產品行業將保持13.7%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5年的市場規模將達5261億元。
如此巨大且快速增長的市場,自然蘊含著無限的商機。
護膚產品根據不同定位,一般分成基礎護膚品和專業皮膚護理產品?;A護膚品屬于化妝品,用來護理臉部或身體,使之保持皮膚的機理和光澤;專業皮膚護理產品,解決的則是皮膚不穩定狀態,比如持續發痘、脫皮、過敏、泛紅、激光光子治療術后、水光針術后等情況。
近些年,隨著人們對護膚產品成分的越發看重,所謂“械字號”“院線版”等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層出不窮。敷爾佳的“暴利”故事,便從此而來。
東北、黑龍江、哈爾濱。這里不僅有啤酒、紅腸,還有“時髦”的產品:鄧倫、袁姍姍代言過的“面膜”品牌——敷爾佳。25年前,這是一個“賣藥”的公司,那時候也不叫敷爾佳,而是叫黑龍江省華信藥業有限公司(下稱“華信藥業”);25年風云變幻,東北從曾經中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變成了“老工業基地”,投資已經“不過山海關”,但華信藥業卻經歷了華麗轉身,從“賣藥”轉而賣起了“面膜”,在新消費席卷的浪潮中,與國內外的知名企業,同場競技。
如前文所述,敷爾佳所主打的,便是近些年來火爆的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做到什么程度?“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在2020年的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市場上,敷爾佳的貼片類產品銷售額第一,占比達到21.3%。其中,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占比25.9%,市場排名第一;化妝品類產品占比16.6%,市場排名第二。
來源:官網
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那敷爾佳到底有多賺錢?《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1-3月(下稱“2018年至2021年前3個月”)期間,敷爾佳通過銷售護膚產品,總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了3.73億元、13.42億元、15.85億元和3.47億元,凈利潤分別達到了2億元、6.61億元、6.48億元和1.73億元。
目前,敷爾佳擁有34款產品。其中醫用透明質酸鈉白膜、黑膜是被用戶提及頻率最多的產品,也是最能賺錢的產品,《招股書》顯示,白膜、黑膜、修復液(次拋)、修復液(噴霧)四款產品屬于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這部分產品在2018年至2021年前3個月期間的營收分別為3.36億元、9.18億元、8.8億元和1.96億元,占總營收的89.92%、68.38%、55.54%和56.42%。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曾發布過一篇化妝品科普文章《警惕面膜消費陷阱》。
文中指出,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醫用敷料命名應當符合《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醫療器械產品不能以“面膜”作為其名稱,所謂“械字號面膜”的概念,并不存在。此后,大量所謂“械字號面膜”被叫停。敷爾佳的產品,也改為了現在的“白膜”、“黑膜”、“修復貼”之類的名稱。
野馬財經攝
但在現實中,將這類產品繼續視為“面膜”仍是常態。9月9日,有人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向奧美醫療提問,問及面膜產品的生產。公司在回答中還表示,“已經有相關械字號的面膜正在推出市場,妝字號的護膚品也有”。上市公司都如此,普通人可想而知。
一張“面膜”的賺錢能力不容小覷,《招股書》顯示,敷爾佳的毛利率常年保持穩定,且處于較高水平,分別為77.88%、76.97%、76.47%和76.78%。
來源:《招股書》
“醫美在市場需求催生的一個細分新興行業,整個成長生命周期階段,行業消費快速增長,行業市場處于增量市場,行業門檻初步建立,行業競爭不是非常激烈,市場處于賣方市場,擁有定價權,行業毛利很高。醫美行業在競爭格局尚不激烈的情況下,整體處于藍海市場。”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表示。
背靠哈三聯
2人“研發”做出6億元凈利
做的是“專業”護膚產品,2019年、2020年當年度凈利潤都超過6億元,敷爾佳的研發實力是不是很厲害?
雖然2020年創造了15.85億元的營收和6.48億元的凈利潤,但從研發人員數量而論,截止2021年3月31日,敷爾佳的研發人員僅2人,所占員工比例僅0.69%。
研發費用所占比例同樣很小,2018年至2021年前三個月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0.78萬元、60.39萬元、147.97萬元及13.2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0.08%、0.04%、0.09%及0.04%。到公司已經提交《招股書》準備上市的時候,公司及子公司僅有1項已授權專利,是一個“包裝盒”專利。
相比于公司創造的營收和凈利潤,如此微弱的研發投入看起來多少“微不足道”。要知道,同行可不是這樣。華熙生物(688363.SH)的研發費用率在4.1%-5.4%之間,以“薇諾娜”品牌為核心的貝泰妮(300957.SZ)在2.4%-4.5%之間。
來源:《招股書》
“公司研發費用率較低,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活動多為非特殊化妝品研發、已有產品升級及性能檢測等日常研發活動,研發支出較??;同行業可比公司研發活動涉及原料的研發/提取、工藝開發及臨床研究類研發項目等,研發費用較高。隨著公司的Ⅲ類醫療器械在研項目的推進以及募投項目的投入,預計公司研發費用將有所增長?!狈鬆柤褜Υ私忉尩?。
如此低額的研發費用竟也能造出口碑不錯的產品,行業的門檻真的如此之低嗎?實際上,這與敷爾佳背后的哈三聯(002900.SZ)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敷爾佳的前身華信藥業設立于1996年5月13日,最早是一家主要從事藥品銷售的企業。其所銷售的藥品主要包括注射用長春西汀、注射用利福霉素鈉、注射用氯諾昔康、注射用甲磺酸加貝酯等,都是哈三聯所生產。
哈三聯幾乎與華信藥業同時成立,是一家化學藥品制劑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這家公司跟敷爾佳可不一樣,根據其2020年年報,全年營業總收入13.39億元,研發費用1.12億元,占到了營業總收入的8.37%。研發人員295人,占到了員工總數的17.61%。獲得專利授權123項(國內115項,國外8項)。
25年前,敷爾佳靠為哈三聯賣藥起家;25年后,敷爾佳改而“為哈三聯賣‘面膜’”?!墩泄蓵凤@示,2018年至2020年,敷爾佳的第一大供應商均為哈三聯,采購額分別為 8698.83萬元、3.29億元和3.6億元,占總采購額的99.69%、95.3%和96.93%,采購內容為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及化妝品。
“公司作為‘敷爾佳’產品的全國總代理與哈三聯合作,哈三聯負責產品的獨家生產,公司負責產品的獨家銷售、推廣及品牌運營維護等。”敷爾佳表示。
2012年,華信藥業捕捉到市場變化趨勢和美容整形市場的龐大消費需求,決定將皮膚護理產品領域調整為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方向,并于 2014 年提交了“敷爾佳”商標注冊申請,2015 年取得“敷爾佳”商標注冊證書。
2017 年,隨著“敷爾佳”品牌產品銷售業績走高,華信藥業決定成立獨立的公司,專門從事皮膚護理產品業務的運營。當年11月末,敷爾佳有限完成工商注冊登記,次年5月,華信藥業停止經營。華信藥業從此成為歷史,華麗轉身,從內而外都成了敷爾佳。
有錢一起賺。期間,2014年11月,華信藥業完成“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的研發。雖說是“研發”,但產品的生產還是要交給生產企業。哈三聯和華信藥業,一個負責獨家生產,一個負責獨家銷售、推廣及品牌運營維護。
各自明確分工后,開始各司其職?!墩泄蓵凤@示,2018年至2021年前3個月,敷爾佳付出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137.03萬元、1.15億元、2.65億元和3368.84萬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為5.72%、8.6%、16.75%及9.71%。
錢花在了哪里?敷爾佳主要通過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廣告植入進行品牌宣傳。已植入的綜藝節目包括《妻子的浪漫旅行4》《花花萬物2&3》《誰是寶藏歌手》等。
來源:《妻子的浪漫旅行4》節目
還有通過明星代言,以獲取更高的知名度及銷售推廣效果。其中,袁姍姍及鄧倫曾作為敷爾佳面膜的代言人,通過產品宣傳片、節日祝福視頻、平面廣告、產品種草視頻的拍攝進行宣傳推廣。此外,代言人還會通過微博、小紅書及抖音等社交平臺發布推廣文案。
由此帶來的成效十分顯著。小紅書上,以“敷爾佳”為關鍵字搜索,共有8萬+篇筆記。天貓旗艦店中,敷爾佳擁有212萬粉絲,銷量第一的“敷爾佳白膜院線版”月銷20萬+,評價45萬+,銷量過萬的產品達到了6款。
來源:淘寶、小紅書截圖
《招股書》顯示,本次IPO,敷爾佳擬募資18.97億元,其中有8.85億元將投入到品牌營銷推廣項目中,金額占比接近一半,成為募資投入最大的項目。
圖源:《招股書》
“公司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通過電商平臺推廣、影視劇/綜藝節目廣告植入、明星代言宣傳以及互聯網社交平臺推廣等營銷方式,實現與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深度融合。公司靈活運用互聯網營銷手段和先進大數據分析方法,實施精準營銷,全面帶動公司整體銷售收入的增長。”敷爾佳表示。
與哈三聯的密切關系,一度助力敷爾佳騰飛。但到了要上市的時候,供應商高度集中顯然不是一個好情況。
上市前夕,2021年2月,敷爾佳有限、張立國(敷爾佳創始人)與哈三聯簽署了《投資協議》,約定哈三聯以其持有的北星藥業100%股權向敷爾佳有限增資,投資完成后,北星藥業成為敷爾佳子公司,將逐步開始自主生產主營業務產品。
從《招股書》看,2021年3月起,敷爾佳不再向哈三聯采購成品,而是向其他企業采購內容物及包材。但兩者并不是沒有了關聯,通過北星藥業增資后,哈三聯成為了敷爾佳第二大股東,目前持股5%。
藍海之中,勁敵環伺
一個行業紅火,市場上立馬會出現許多同行。
事實上,和敷爾佳一樣走專業護膚產品的品牌很多,其中已上市企業就有不少。
以“薇諾娜”品牌為核心的貝泰妮,重點針對敏感性肌膚,邀請舒淇擔任代言人,在2021年“6·18”年中大促活動中,“薇諾娜”蟬聯天貓美妝國貨新銳No.1,為天貓美妝類目TOP10中唯一國貨。
2021年3月25日,貝泰妮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截止9月14日,貝泰妮報收188.73元/股,總市值799.5億元。近期,其又向向港交所遞交了申請材料,于8月24日獲得證監會受理。根據2021年上半年財報,貝泰妮實現營業收入14.12億元,同比上升約49.94%,歸母凈利潤為2.65億元,同比上升約65.28%。
此外,華熙生物擁有從原料到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功能性食品的全產業鏈業務體系,是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透明質酸全產業鏈平臺企業。其于2021年3月剛剛上市的潤百顏屏障系列的屏障調理次拋(屏障次拋)銷售超13萬盒,屏障調理面膜(白紗布面膜)銷售超19萬盒。其果酸系列的果酸凈膚面膜(刷酸綠皮書)銷售也超過31萬盒。
2021年上半年,華熙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9.37億元,同比增幅104.44%,歸母凈利潤3.61 億元,同比增幅35.01%。其中營業收入增幅較大,主要原因為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實現收入12億元,同比上升197.55%。截止9月14日,華熙生物報收174.96元/股,總市值839.8億元。
未上市的競爭者同樣實力不俗。以可麗金(敏感肌膚修復)、可復美(術后疤痕修復)、可愈(口腔健康)三個為主要品牌線的陜西巨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其涉及的范圍更為廣泛,主要聚焦于皮膚醫學、醫療器械、預防醫學和營養醫學三大健康產業方向。
擁有包括芙清、芙汭、芙芙、芙清密鑰、芙了五個品牌線在內的北京安德普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擁有面膜、修復液、凝膠、潔面乳、護手霜等多種形式的產品。都是這一賽道上較為強勁的競爭對手。
從一家藥品銷售企業做起,后在美容整形市場需求爆發的風口上,開啟向皮膚護理產品領域的轉型,敷爾佳逐漸成長為一家年收入超15億元的知名“面膜公司”。背靠哈三聯,敷爾佳過去在研發上投入不多,但靠著一系列互聯網營銷手段,也已經占據了細分領域領先的市場排名?;鸨馁惖郎?,勁敵環伺中,敷爾佳踏上了進軍資本市場之路。它的未來,會好嗎?
看完這家“面膜公司”的故事,你用過和了解哪些面膜產品?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