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為何擁有全國最多的中小上市銀行?
一般來說,密集的調研反映出市場上看好銀行板塊的機構正在增多,后期銀行板塊或蘊含著潛在投資機會。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上市銀行迎來了一波密集調研潮。相關數據顯示截至9月27日,共有16家銀行獲得機構調研。頗有意思的是,在這被調研的16家銀行中,竟有9家都來自江蘇。
圖片來源:攝圖網
常熟銀行、蘇州銀行、廈門銀行、重慶銀行、張家港行、紫金銀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等上市銀行接受了24次機構調研。
?
其中,常熟銀行最受機構關注。數據顯示,9月6日至9月10日期間,該行共接待了6次特定對象調研,共涉及29家投資機構。僅9月8日當天就迎來3次調研,且不乏高盛資管等知名外資機構。
?
排名第二的蘇州銀行也頗受機構投資者關注,9月以來共獲5次機構調研,調研機構涉及天風證券、華泰證券、華安基金、中金基金、三井住友、高毅資產等國內外知名機構。
?
若把時間線拉長至年初,蘇州銀行又以30多次的調研記錄冠絕上市銀行。而從三季度來看,蘇農銀行、張家港行、紫金銀行緊隨其后,分別被調研7次、5次和4次。從調研的次數來看,與相鄰各省市相比,江蘇省內銀行成為了一眾調研機構的“香餑餑”。
?
事實上,除了被調研的數量最多,江蘇省還擁有全國最多數量的中小上市銀行。現在基本每個省以及省會市都有自己的地方性銀行,但絕大部分都沒有上市。為何江蘇一省就有如此多的上市銀行?
?
江蘇經濟活躍促進城商行發展
眾所周知,銀行業在促進經濟發展中起到功能性作用,江蘇作為全國經濟高地之一,銀行業的經營狀況可以很大程度展現區域經濟的活力。
?
反之江蘇自身區位優勢顯著,產業結構優良,又促進了省內各家銀行的“茁壯成長”。
?
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蘇省GDP達到了55199.63億元,同比2020年名義增長18.14%。分城市來看,上半年蘇州市GDP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684.7億元,新增1634.4億元,位居全省第一;而作為省會城市的南京,經濟雖有一定放緩,但上半年GDP仍保持在7622.8億元,位居全省第二位。
?
反觀江蘇省內的三家城商行業績表現優異,江蘇銀行盈利增長潛力明顯,營收一舉超越上海銀行,總資產突破2萬億大關,主營收入方面實現利息凈收入223.86億元,同比高增33.17%;緊隨其后的南京銀行以16639.78億元的總資產規模進入“萬億俱樂部”,凈利差和凈息差雙雙改善,凈利差突破2%,創兩年來最好水平。
?
此外,蘇州銀行中間業務提速,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6.63億元,同比增幅37.45%,占營業收入比重同比提升3.13個百分點。
?
江蘇農商行發展歷程
截至目前,在全國41家A股上市銀行中,江蘇省便有9家,除去國有大型銀行,江蘇擁有全國最多數量的上市中小銀行。
?
圖片來源:choice
?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省9家上市銀行中有6家為農商行,這6家農商行又占據了全國上市農商行的半壁江山。而這一現象的背后還有鮮為人知的歷史原因。
?
1996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要求,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改革作為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其次,脫離農村信用社與中國農業銀行的行政隸屬關系,對其業務管理和金融監管分別有農村信用社縣聯社和中國人民銀行承擔,按合作制原則加以規范。
?
但在與農行正式脫離行政隸屬關系后,農信社經營情況普遍不佳,不良率居高不下,不少地方農信社存在產權和管理混亂、資本金匱乏、甚至資不抵債的局面。
?
2000年4月,時任國務院領導在江蘇對農信社進行調研后,同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和江蘇省政府決定在江蘇進行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并且將改革試點選在了張家港市、江陰市和常熟市。
?
據當時相關媒體報道稱,改革試點之所以選擇在江蘇省內的三個城市,其最核心的因素是農村金融機構極大地依賴于當地經濟狀況,且當時蘇南地區鄉鎮企業崛起,縣域經濟發達。該地區不僅經濟實力相對雄厚,農村金融需求也非常旺盛。
?
2016年9月,江陰銀行作為A股上市的第一家農商行正式登陸A股資本市場。同年,常熟銀行、無錫銀行、蘇農銀行也相繼上市。
?
截至今年上半年,這4家上市農商行中,常熟銀行的營收凈利處于領跑位置,實現歸母凈利潤10.01億元,同比增長15.52%;其撥備覆蓋率突破500%,達到521.67%,較2020年末提高了36.34個百分點。
?
與其他A股上市農商行相比,常熟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最高,甚至高于寧波銀行、招商銀行、郵儲銀行等商業銀行。目前上述4家農商行的經營情況來看,源自2000年的那場試點改革是較為成功的。
?
中小銀行及農商行增長的潛力
回到前文開端,三季度銀行之所以能頻繁引來機構調研,主要是銀行板塊經過上半年調整,整體估值再度來到低位。
?
一般來說,機構密集的調研反映出市場上看好銀行板塊的機構正在增多,調研一方面是關注銀行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另一方面就是考察銀行增長的潛力。
?
從參與調研的紀要顯示,機構投資者關心的話題較為廣泛,涉及資產質量、息差走勢、貸款投向、零售業務轉型、數字化轉型等問題。其中,資產質量最受關注,這也是多家上市銀行被問及較多的相關問題。
?
事實上,中小型銀行及農商行在銀行板塊中增長空間是比較大的。對此,有分析認為,目前銀行業務主要以信貸業務為主,凈息差是決定銀行經營的核心因素,決定了銀行的整個收入和業務發展的狀況。
?
此外,資產質量涉及到銀行對于不良資產控制等問題,如果能做好對于提升銀行的利潤空間會有很大的幫助。財富管理是整個金融行業轉型的大趨勢,特別是對于銀行來說,未來的利潤增長點可能大部分來自于財富管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