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尊“吃藥”睡女人,跟京東健康、阿里健康什么關系?
“霍尊”們撐起的“藥品”賽道,“頂”出了一個個上市公司
文/熔財經??作者/城山
娛樂圈真是一個神奇的圈子。
爆出的瓜永遠是驚險刺激又新鮮。
從“隨時隨地發現新孩子”到吳簽的“輪監”,再到新鮮出爐的劈腿哥霍尊。
一波接一波,重磅炸彈一個比一個厲害。
出軌、吃藥、貶低同行、物化女性,從刷新三觀到沒三觀,每一個都在挑戰大眾的底線。
對于不講武德的人,網友的評論可謂是絲毫不留情面。
“對娛樂圈失望透了,簡直就是個yw!難道炒作成名就是為了玩女人嗎?”
“三觀炸裂,我人麻了,這就是唱卷珠簾的那位‘仙子’嗎?”
“這聊天記錄算是破了我對那個音樂人的濾鏡……還真是看不出來。”
“吳亦凡和霍尊出道組合名字就是‘簽虛小子’”。
然而就在大家吃瓜吃得惡心到吐,憤憤不平時,“吃藥”一詞就顯得格外扎眼,上一個剛進號子的吳簽靠著“吃藥”有了“豐功偉績”,緊隨其后的這個明顯也不容小覷,這屆男明星們到底怎么了?
到底是藥犯了錯,還是人變了心?
不管怎樣,無論是變了心還是沒變心,犯了錯還是沒犯錯,靠著這些人和這些“藥”,還愣是撐起了男性保健品這個狹窄賽道的一片天,賣出了一家上市公司。
去年12月,京東健康成功登陸港股,上市首日半天股價大漲逾50%,作為靠著賣成人用品、保健品收獲頗豐的京東健康,必然是背后最大的贏家。
而要說到京東健康,這又是另一個神奇的故事。
不務“正業”的健康管家
京東健康的雛形產生于2016年。
相比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頭部玩家,屬“趕晚集”的典型。
彼時,阿里健康已開始布局醫學影像全產業鏈,并以2.25億元入股上市公司“華潤萬東”旗下醫學影像公司“萬里云”,獲得25%的股份。
另一頭部玩家,平安好醫生已簽約1000名全職醫生、5萬名社會醫生,其中有5000位三甲醫院名醫,注冊用戶數過億,月活用戶接近1500萬,并于當年完成了A輪32.5億元的融資。
互聯網醫療的大船正加速向前沖刺。
與此同時,劉強東派出得力助手辛利軍前去江蘇泰州考察。
“政策沒有,風險太大。”
辛利軍回來匯報,商業嗅覺告訴他這不是一個好項目,簡短的答復、不過多解釋,表明了勸退劉強東的決心,畢竟對于一個在商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將,相比“盲目冒險”更樂于“成竹在胸”的安心。
但是,劉強東的回復有些意外。
“要么做成,要么換人。”
劉強東提高音量,眼神犀利的看著他。對于領頭人,劉強東顯然不贊成此類邏輯,認準了方向,敢于冒險才是企業家一貫的作風。
2017年,京東與江蘇泰州市簽訂了“健康泰州”的戰略合作,也標志著京東健康的誕生。
同時劉強東也給團隊提出了兩個特殊的KPI:一是給京東18萬兄弟們積個福,把他們的健康管好;二是初期可以不計投入。
此后的京東發展迅猛,猶如進入了快車道。
2019年,趕上5G元年好機會,京東拆分京東健康,并于11月拿到了A輪9億美元的融資。
2020年,成功在港掛牌上市,短短三四年就實現了跨越階級的蛻變。
當初的KPI不僅完成了還超額完成,不僅給京東兄弟們“積了個福”,更為廣大男同胞們“造了福”。
說到神秘的“福音”,還得從京東健康暗藏玄機的APP頁面和PC端頁面尋找,這也是短短幾年實行質的飛躍的秘訣。
頁面上補腎壯陽和備孕品類,占據了APP頁面中較為醒目的位置,格外引人注目,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都成功的吸引了消費者眼球,引導了消費的走向。
而PC端中大篇幅的非藥品,同樣顯示著公司的不務“正業”。
從京東健康去年IPO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非藥產品銷售產生的收入分別占了商品總收入的79%、75%、73%、71%。顯然,京東健康來自非藥品銷售收入占比超過7成,這其中就包含了計劃生育用品、成人用品及家庭保健產品等。
畫風走得不僅偏還很神奇,帶著“健康”的標簽,在正經藥品銷售上面的收入還不到三層。
也難怪有投資人在看了數據后,得出結論,“京東健康主要賣的不是藥,而是避孕套”。
后續網友的調侃更是沒有停過,“京東計生委”、“京東控制了城市人們的夜生活”、“京東健康靠賣避孕套賺翻了”等等。
不管怎樣,公司盈利了,從招股書顯示的2017年到2019年財務數據,公司經調整的盈利分別為2.09億元、2.18億元和3.44億元。同屬互聯網醫療的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在2019年還都處于虧損之中。
上市當日3439.79億港元的總市值,超過了阿里健康3215億港元和平安好醫生1049.77億港元的市值,成為了互聯網醫療企業的“排頭兵”。
劉強東也曾說過:“健康這個領域做好了,能再造一個京東。”
盡管用了“不正經”的打法,不可否認的是,京東健康已成功進入到了鎂光燈下。
為何只有京東健康“能行”?
如今的互聯網醫療,劍走偏鋒的顯然只有京東健康一個。
與京東健康總市值偏差不大的阿里健康,其實也同樣包含了保健用品、成人計生等非藥品業務,但從今年阿里健康發布的2021財年全年業績顯示,營收155.2億元,凈利潤為3.427億元。其中阿里健康四大板塊業務中的醫藥自營業務占據了主要收入來源,132.16億元占總營收比例達85.17%。
顯然,與京東健康在營收上有著天然區別的阿里健康,在主營業務上正“風生水起”,但也從側面反映了阿里健康的其它業務還沒有跑通,如非藥品類保健品、成人用品銷售。
其歸屬阿里醫藥電商平臺業務,屬于第二大業務,與京東健康非藥產品業務類似,在該財年業績為19.65億元,占總收入比重僅12%。
而從今年3月京東健康發布的財報來看,2020年總營收為193.8億元,其中醫藥電商業務創收167.74億元,占總營收比例達86.54%。
顯然,在賣男性保健品這件事上,阿里健康與京東健康之間還隔著一條鴻溝。
現今互聯網醫療細分領域男性保健用品賽道日漸走紅,根據中研研究院《2020—2025年中國男性保健藥品行業深度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整體市場規模約2575億元,根據預測至2025年,男性保健藥品行業整體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
可想而知,阿里健康還未完全嘗到此類賽道紅利的滋味。
而作為已在該領域賺的盆滿缽滿的京東健康來說,為何只單單一人“出道”?
“熔財經”深究背后的邏輯,一方面,京東健康男性用戶占據了絕大部分份額。
根據艾媒數據顯示,2020年5月,京東男性用戶占比超過6成,接近7成用戶年齡在30歲以下,呈現男性化、年輕化、購買力較高的特點。
顯然,京東已積累了大部分男性同胞用戶,本著對品牌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男性在購買保健品、成人用品時大概率仍會選擇京東子公司京東健康來購買。且京東商城內有“醫藥健康”、“問醫生”等入口進入京東大藥房,能有效的實現導流。
另一方面,京東有著完善的供應鏈,自建物流體系為其構建了絕對優勢。
男性保健品、兩性用品相較于其它用品,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對時效性和私密性有一定的要求,京東健康依托京東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在履約上有最佳的優勢。
目前的“京東藥急送”已覆蓋超200個城市,能夠提供全天候30分鐘送達,7乘以24快遞服務,實現快速送達。
此外,消費者對京東賴以信任的正品保障,這也使得京東健康一出場就自帶“省心放心”的光環。而保健用品、成人用品等特殊用品消費者會顯得格外的謹慎,大多會選擇品牌信譽度較高的企業,依著品牌曾打出的對高仿、假貨零容忍的態度,和其它消費者的口碑,也是大多數人選擇京東健康的初衷。
總的來說,早實現盈利的京東健康,已拿下好幾個“小目標”,但相比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專業選手,京東健康儼然太過業余,雖然名字叫著“健康”,可與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定位太過“疏離”。
而成人用品、避孕套、隱形眼鏡等非藥品銷售,雖為其筑起了一道堅硬的護城河,但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旦出現不可控的因素,京東健康的經營風險將大大增加。
同時回歸霍尊事件本身,為何爆出一個丑聞總能跟“吃藥”相關,為何這些“霍尊”們、吳簽們能撐起這么龐大的市場?
據中國男科學雜志相關數據,我國ED(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總患病率達26.1%,40歲及以上人群患病率達到了40.2%,然而救治率僅17.1%。
“熔財經”可見,ED在中國已經屬于比例較高的病癥,由于中國人慣有的傳統思維,沒有救治的情況下,只能依靠保健品來提振信心,這也是為何賽道能逐年擴容的原因。
而相對于普通人,明星群體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夜生活豐富、圈子混雜,患ED的概率更大,再加就診意識底,隱私重視度高等原因,“吃藥”的頻率會變得越來越高,年齡層次也會逐漸偏年輕化。
顯然,對于男明星們“吃藥”也變得不足為奇了。
參考資料
1、《京東健康做對了什么?真相:七成收入來自計劃生育用品、成人用品》—金融縱橫談
2、《京東健康:4300億市值,靠成人用品,東哥這次終于贏了馬云!》—讀懂港美股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熔財經:城市商業新媒體,區域經濟鏈接者,產業趨勢發現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