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傳預付股權定金,新浪會是游族的救命稻草嗎?
創始人林奇去世后,游族網絡何去何從?
文/鐘微??編輯/子夜?來源/連線Insight
管理動蕩、業績不佳的重壓之下,游族網絡深陷賣身傳聞。?
自今年上半年,新浪收購游族網絡的傳言,從未停歇過。?
最早出現在今年4月,根據當時媒體報道,新浪有意參與接盤游族網絡。2個月后,路透社報道稱,新浪與游族網絡關于股份收購的談判,已經進入了最后階段。?
報道中提到,新浪將設立一家SPV來收購,首先收購游族網絡18%的股權以及《三體》IP,未來幾個月再收購剩余的股權。?
而在5月初,游族旗下負責《三體》IP運作的公司三體宇宙,曾將公司63.65%的股權質押給了新浪旗下關聯公司——北京微夢創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三體宇宙的股權構成為:游族子公司上海奇歆詠巖投資有限公司占股59.15%、蘇州三體執劍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占股17.10%、前游族集團董事長林奇占股14.25%(林奇去世后,現股權已轉給繼承人)、嗶哩嗶哩占股5%、蘇州三體引力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占股4.5%。?
此次質押,則是上海奇歆詠巖與蘇州三體引力兩家公司將持有的所有股權出質給了新浪,共計63.65%。?
但就在近期,新浪收購游族網絡一事又有了新的進展。根據新京報貝殼財經報道,游族實際控制人許芬芬已接受新浪集團收購股份的定金。此外,該人士還透露,在游族網絡體外的新游族大廈也已經被出售。?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新浪看中了游族手里的一些IP,但新浪對《三體》沒有興趣,目前許芬芬仍然在募集對《三體》IP感興趣的投資者。?
更早之前,還曾出現關于B站、字節跳動、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競購傳言,目前大多數都已經進行了辟謠。?
此次,盡管新浪也回應“不予置評”,但從各種跡象來看,最有可能收購游族的無疑就是新浪。?
對于新浪而言,收購游族網絡,意味著可以開辟新的疆土,這不僅限于游戲業務,也在于游族旗下IP可以帶動影視與文娛業務的發展。?
但與此同時,游族網絡也是一塊“燙手的山芋”,收購方需要面臨許多難題。它能否讓游族較為停滯不前的游戲業務,沖到第一梯隊?《三體》IP這個耗時費力、投入諸多的項目,又能否“起死回生”??
林奇離開以后
失去林奇之后,游族網絡一直動蕩不安。?
2009年,軟件工程師出身的林奇在上海創立游族網絡,在與一批游戲巨頭、互聯網游戲平臺的激烈競爭中,游族網絡跑了出來,也抓住了不少機遇,包括在頁游紅利逐漸消逝時轉型手游、將產品出海到日韓等市場。?
林奇曾希望,游族網絡能從游戲擴展到整個泛娛樂產業,他在接受采訪時提到,游戲公司大多有著較高的現金流,但產品生命周期較短,“我們需要思考如何讓游戲的長期價值顯現”。?
2013年上市前夕,林奇曾表示,游族上市之后,并購將是基本工具,手游、渠道、大電影、動漫等與游族網絡主業相關的業務,將考慮重點并購。
此后,游族一直走在轉型的路上,但成績卻并不顯著,游戲業務被更多新興游戲公司反超,其他新業務也沒能取得突破。
游族網絡發展史,圖源游族網絡官網?
林奇的意外離世,不僅意味著游族網絡失去了至關重要的“掌舵者”,也還有一大堆的遺留問題需要解決。?
游族網絡今年1月發布的公告稱,林奇的三個子女繼承了林奇生前持有的股份權益,三人的股東權益統一由其法定監護人許芬芬行使,許芬芬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又在今年2月當選為公司董事長。?
但許芬芬并沒有豐富的行業經歷,不僅常年待在新加坡,此前也很少參與游族網絡的經營。如今作為實際控制人,相比接手后經營好游族網絡,她似乎更希望將手中的股權進行出售。?
與此同時,游族網絡的諸多高管陸續離職。根據媒體報道,2020年7月,游族網絡聯合創始人陳禮標離職,游族網絡經典IP《少年三國志》的制作人程良奇和執行制作人孔浩也選擇離開公司、自己創業;2021年5月,游族網絡披露,財務總監費慶和董秘許彬已經離任。
經典IP《少年三國志》,圖源游族網絡官網?
管理層動蕩的同時,游族網絡的業績并不樂觀。?
近幾年,游族網絡的凈利潤一直在下滑。根據財報,2020年,游族網絡全年營收達到47億元,創下了公司歷史新高,但全年虧損達到1.88億元。這也是游族網絡近10年來首次出現虧損。?
2021年上半年,游族網絡的營業收入為17.67億元,同比下滑29.79%,實現凈利潤2.63億元,同比下降46.86%。?
今年四月底,游族網絡CEO陳芳曾發布公開信,提到了游族目前面臨的主要難題,其中包括:游族對主營業務游戲上不夠聚焦,在其他業務上分散了精力與成本;廣告營銷成本日益增高的同時,游族在研發上的投入不夠;經營管理團隊在經營意識,特別是預算管理上過于粗放。?
游族網絡希望回歸游戲主業,但它還需要掃清前方的不少阻礙。
游族還有多少價值??
游族網絡的資產主要有《三體》IP、游族大廈和上市公司部分,其中最受關注的籌碼無疑是《三體》IP。?
2014年,林奇個人投資成立了游族影業,并宣布將為《三體》電影投入超2億資金、達600多人的后期制作團隊,盡管這一巨作最終因質量遠低預期而“跳票”,但林奇卻沒放棄《三體》IP。?
2018年,游族通過收購百星社,獲得了《三體》的完整版權。同年,三體宇宙成立,專門負責三體IP衍生作品的制作,統一運營IP。?
盡管游族對《三體》IP的運營一直停滯不前,但直到如今,《三體》IP依然有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在傳出的競購方中,B站曾在2019年便盯上了《三體》IP,在十周年活動現場,其宣布將投資,并與三體宇宙、藝畫開天合作,一起推出《三體》動畫版。
《三體》IP衍生產品,圖源游族網絡官網?
除了《三體》IP,游族網絡的游戲業務也有其價值。一直以來,互聯網巨頭喜歡涉足游戲,但他們在自研內容上較為薄弱,比如新浪、B站都大多聚焦于獨代、聯代。?
隨著米哈游、莉莉絲等新興游戲公司,開始在自營渠道上發布游戲,聯運渠道的勢頭被削弱。游族網絡雖然近些年少有“爆款”游戲問世,但長年積累的自研能力,能幫助收購方的游戲業務得到新的發展。?
在這一點上,新浪可能是迫切的,這些年其游戲業務投入諸多,但業務規模一直沒能做大。“我們就是沒有做游戲的基因,這和一開始的挫折是有關系的。到現在為止,我覺得做游戲還是不行,沒辦法,不是這條命。”2018年,在訪談節目《十年二十人》中,新浪董事長曹國偉曾提到新浪一直做不好游戲。?
亦有觀點認為,新浪拿下游族網絡后,很可能將游戲業務與其融合,嘗試再次上市。?
新浪的營收高度依賴于微博,但微博的流量和商業化天花板已經顯現,新浪急需找到第二增長點,擴展更多營收來源。?
新浪在今年3月23日從美國納斯達克完成私有化,曹國偉曾發布了一封全員信,其中提到,新浪財經、新浪體育和新浪金融等垂直業務,將更加獨立地發展。?
這被認為,新浪希望能不斷復制微博的成功,并分拆子公司單獨上市,推動有潛力的子公司走得更遠,而游族則可能是讓新浪游戲起死回生的一味“藥”。?
新浪是不是游族的好歸宿??
游族網絡將被收購的消息,曾引起資本市場的反響。?
2021年一季度,游族網絡季度報并不樂觀,但招商證券、華泰證券、中信證券三大券商曾抱團買入游族網絡共計1741.75萬股,買入量不小。與此同時,游族網絡的股價還曾擺脫低迷,創下新高,一度接近20元/股。?
在管理動蕩的情況下,游族網絡被收購后,或許能更受資本市場的追捧。?
而新浪如果接盤,對游族網絡當下較為混亂的管理狀況,也將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作為第一代互聯網企業,新浪也曾經歷了股權分散、管理動蕩的階段。走到如今,曹國偉在公司治理、企業發展上的能力不容小覷。?
但被稱作“沒有游戲基因”的新浪,其游戲業務是否能與游族網絡一齊形成協同效應,暫且未知。?
新浪的游戲業務主要是做H5游戲聯運和手游營銷推廣服務,一直以來,其對游戲業務也投入諸多。根據剁椒娛投的統計,在過去10年間,微博在互聯網以及內容領域戰略投資的企業不少于200家,其中游戲行業的投資達到了34家,是所有細分行業當中最多的一個領域。?
但在此前的架構調整中,新浪游戲從原來獨立的事業部降級為微博的子部門。這也透露出,新浪游戲業務的發展狀況并不樂觀。?
新浪的優勢在于龐大的流量,據新浪微博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2021年6月的月活躍用戶數為5.66億。其中包含了廣泛的游戲興趣愛好人群。
?一直以來,一款游戲能否取得成功,依靠著游戲質量和買量規模。此前游族一直在高性價比平臺買量,除了在用戶體量龐大的社交平臺投放廣告外,還選擇了部分游戲垂直渠道。新浪微博也是游族主要的買量渠道之一。?
對于游族而言,只要把游戲質量提上去,又有新浪這一渠道做支撐,無疑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不可忽略的是,近些年B站以獨有的二次元號召力、發力游戲聯運后,搶走了一部分蛋糕,新浪很難競爭到優質的聯運、獨代產品。假如新浪能收購游族,在游戲業務上兩者還需優勢互補,讓市場看到“1+1>2”的效果。?
相比游戲,新浪在影視與文娛領域并沒有多少動作。近期,新浪微博基金在2021年年初增資了鯤池影業,但目前為止,新浪微博基金所投的影視制作商就只有鯤池影業一家。?
在運營影視IP這件事上,新浪更是沒有多少經驗,只是將微博發展成了頭部影視公司的宣傳端口而已。?
對于游族網絡最具價值的資產之一《三體》IP而言,能否在新浪得到足夠的資源和有效的運營,還要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近兩年,游族網絡四面楚歌,無論是決定賣身,還是聚焦主業,暫時放下對《三體》IP的投入,都是一種無奈之舉。?
不斷傳出的競購消息,證明這家游戲公司身上還有不少可挖掘的價值,一旦交易成功,游族網絡也可能將消失于歷史。
(本文頭圖來源于游族網絡官方微博。)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