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內斥資9.7億連續拿地,比亞迪在下一盤多大的棋?
眼看著各路房企不斷跨入汽車領域,國產汽車的“扛把子”比亞迪做出了“回應”,在一個月內連續兩次拿地,共斥資9.69億元。和十年前拿地進軍地產行業相比,比亞迪這兩次拿地意欲何為呢?
作者 | 盧泳志??編輯 | 高巖??來源 | 野馬財經
總部坐落于深圳市的比亞迪(002594.SZ),深諳“寸土寸金”之道,于近日斥資2.42億元競得一塊39.1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
據比亞迪透露,該地塊將用于打造比亞迪汽車工業園(深汕)項目,計劃總投資50億元,將主要進行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投產后預計年產值100億元,員工規模達1.8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12年前,同樣是深圳的一宗地塊,卻令比亞迪陷入了“內定”風波。不過,由于該地塊的居住屬性,比亞迪也憑借競得此地塊,宣告進軍房地產行業。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比亞迪并沒有征戰地產江湖的打算,在那次拿地之后,比亞迪更青睞于工業用地,不斷“圈地”打造造車基地,只是為了鞏固其在汽車領域的“江湖地位”。
“圈地造車”模式
作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后起之秀,比亞迪在廣東、北京、陜西、上海、天津等地擁有九大生產基地,總面積將近700萬平方米。
今年以來,比亞迪先后落戶合肥和鄭州,并成功將8000多畝的工業用地攬入懷中。
8月14日,合肥市長豐縣發改委消息稱,合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高端核心零部件項目完成備案。
這意味著比亞迪正式落戶合肥。根據相關公告顯示,比亞迪在合肥的項目占地約3918畝。
圖源:比亞迪官網
在此之前,7月9日,安徽省有關領導跟比亞迪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商談推動全面戰略合作。
三天后,合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經營范圍包括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汽車零部件研發等。
在落戶合肥兩個月后,10月9日,比亞迪再次以7.27億元競得鄭州4宗約273.6萬平方米(折合約4104畝)工業用地。
和之前布局合肥類似,在此之前,9月初,比亞迪已經與河南省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
9月22日,鄭州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經營范圍包括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電機制造等。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未來比亞迪在合肥和鄭州的項目都會涉及整車生產。而整車生產的相關資質需要發改委等部門審批,一般在審批結束之前,企業不會向外界釋放明確信息。
不過,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比亞迪在合肥和鄭州所注冊的公司,其經營范圍都未顯示整車生產制造。
“內定”風波
比亞迪總裁王傳福,曾于2009年榮登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也是在這一年,比亞迪計劃以深圳坪山為起點,進軍房地產行業。
當時,比亞迪將目光鎖定在位于深圳坪山新區的一宗居住用地。該地塊總用地面積2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4萬平方米,掛牌起始價8.9億元。
2009年11月10日,該地塊掛牌出讓,并且規定了申請人條件。正是這個“條件”,讓比亞迪陷入了“內定”風波。
當時公告規定的申請人條件為:申請人主體資格為注冊地在深圳,從事汽車、電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研發生產基地的企業法人,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
除此之外,公告還指出,該塊地為汽車產業扶持配套用地,所開發商品住房均采用限價銷售的辦法,最高銷售價格為上述宗地開發竣工并取得銷售許可時同片區、同類型、同品質商品房評估市場價格的80%。
如此“苛刻”的出讓條件,讓不少業內人士猜測,聚龍山地塊很可能已經“內定”比亞迪,更有人將該地塊戲稱為“比亞迪地塊”。
不過,一個月后,12月10日,該地塊遭遇“流拍”。
值得一提的是,該地塊在2008年3月26日就曾掛牌出讓,當時這塊地還不是作為限價房地塊出讓,也未對競買人作嚴格的限定,只規定90平方米以下戶型須達到開發總面積的90%以上,但依然遭遇流拍。
至此,比亞迪試圖進軍房地產的計劃告一段落。不過,幾個月后,比亞迪還是將上述地塊攬入了懷中。
圖源:深圳工業區
經歷兩度流拍后,3月3日,該地塊終于成功出讓,比亞迪以6.65億元的底價,買走了堪稱深圳2009年以來政府出讓的最大面積住宅用地。
在經歷了兩次流拍后,該地塊第三次掛牌出讓底價降低了2.3億元。不過,該地限定了開發的商品房只能賣給或租給汽車行業的高級人員,即限定了比亞迪開發的商品房只能惠及本企業員工。
在此之后,比亞迪很少再有居住土地的拿地動作,“進軍”房地產行業也成為了“一時笑談”。
未來靠什么賺錢?
作為家喻戶曉的汽車品牌,很多人并不知道比亞迪是創立八年后才進軍汽車行業的。
1995年,比亞迪成立,直至2003年才進軍汽車行業,如今是一家擁有IT、汽車及新能源三大產業群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
2021年中報顯示,比亞迪上半年的營收增長主要來源于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為431.32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84.48%,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由38.64%提高至47.46%。
而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的營業為391.56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22.09%,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由53.01%降低至43.08%。
不過,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的毛利率表現卻遜于汽車相關業務:上半年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的毛利率為7.00%,而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的毛利率為19.53%,較上年同期下降了4.4%個百分點。
另外,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908.85億元,同比增長50.22%;歸母凈利潤11.74億元,同比下降29.41%;歸母扣非凈利潤3.69億元,同比下降59.76%。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即便實現了營收增長,但凈利潤也依然處在下滑狀態。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增收不增利是因為比亞迪目前以新能源汽車銷售為主。由于新能源汽車需要依靠補貼的方式來銷售,這就導致了新車的成交價要低于成本價。
圖源:比亞迪官網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之前的銷售業績并不出色。但從6月份以來,比亞迪連續倍速增長,連續三個月超過特斯拉,穩居全球新能源車榜首。
根據比亞迪最新公布的銷量顯示:9月共賣出新能源汽車7.11萬輛,同比增長257.62%;前九個月累計銷量為33.76萬輛,同比增長204.29%。
從另一個數據來看,比亞迪乘用車9月全系銷售7.9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售7萬輛,同比增長276.4%,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達到88.6%。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比亞迪未來發展的主流。
比亞迪似乎更加把希望寄托在新能源中高端市場中,公關總經理李云飛表示,隨著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認可度不斷提升,高端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將越來越大,比亞迪預計于2022年推出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你看好比亞迪圈地造車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