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勢汽車,拿不到爽文劇本
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形勢,騰勢汽車需要深刻反思并調整戰略。如果繼續沿著當前的道路走下去,騰勢的未來無疑將充滿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編輯 |馮羽作者 |魏帥? ?來源|創業最前線
今年5月全國乘聯會發布的最新銷量數據顯示,豐田賽那重回MPV銷量榜單的首位,連續兩月排名第一。
原本此前在該賽道優勢盡顯的騰勢D9卻連續兩月位列第二位。5月,騰勢D9 DM(即混動版)銷量為7817輛,僅比第三位的別克GL8 PHEV版車型高出426輛。如果加上別克GL8燃油版,那么騰勢的位次還要再往后挪一挪。
騰勢也真切嘗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內卷式”競爭背后的壓力。
作為比亞迪旗下定位中高端的汽車品牌,騰勢品牌幾乎歷經了中國新能源行業從無到有的整個歷程,當然也經歷了從低谷到重生的轉型與升級。
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變,便是在于它永遠處于變化中。就像《有限與無限游戲》一書中提到的,人類社會的進程是一種永恒變化的無限游戲。不追求做靜態的領先者,要追求成為那個永遠能夠適應時代變化的弄潮兒。
這恰恰對應著如今的騰勢。在與奔馳合作多年仍“籍籍無名”、淪為市場“炮灰”后,騰勢汽車重回比亞迪的懷抱,并一舉通過新能源高端MPV車型騰勢D9拿下數月的MPV銷量冠軍。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MPV市場幾乎唯一“霸主”般的存在,便是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的上汽通用GL8。
一定程度上,騰勢D9也是那個國產MPV市場的“引路人”。
但這份推動力并沒有堅持多久。D9之后,騰勢并沒有在自己優勢的MPV市場再下功夫,反而推出了N7、N9、Z9等車型。
懂車帝數據顯示,今年5月騰勢汽車月度累計銷量為14557輛,其中D9 DM單一車型的銷量為7817輛,占據整體銷量的一半左右;N9 DM銷量為4617輛,其余包括D9 EV車型、騰勢Z9GT DM以及N7等車型,銷量不足千輛。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騰勢只有D9一款車型的時候,尚能保持月度超萬輛的銷量,如今數款車型并行的情況下,反而分散了品牌的精力,MPV的名號不響了,品牌的聲量也逐漸走低。“歸根結底,還是缺少品牌辨識度。同屬于比亞迪平臺的打造,N7、Z9等車型并沒有真正向消費者展示出品牌區隔度,自然賣不出量。”
過去,騰勢汽車選擇了MPV賽道,享受了當時成功的同時,卻忽視了時代的變化。當新的大潮涌來時,沒有爆款的騰勢,注定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高端新能源汽車鼻祖
2011年由戴姆勒與比亞迪合作創立的合資公司騰勢汽車,是中高端新能源汽車最早的嘗試者之一。
彼時,比亞迪與戴姆勒大中華區以50:50的比例創建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6億元。與其說是比亞迪和戴姆勒的合作,更像是戴姆勒在中國試水新能源的嘗試。在當時,騰勢雖然交付量并不多,但購買該車的消費者更愿意將其稱之為“奔馳造”。
確實,在2011年,戴姆勒的名號,顯然比比亞迪更響亮,也更有含金量。
最初騰勢品牌名的由來,寓意“騰勢而起,電動未來”。
但受制于行業發展初期,騰勢的市場表現遠不如兩大股東的預期。加之以市場政策遠沒有如今這樣完善,保有量低,轉型并非易事。
在2014年首款車型騰勢300上市后,定位中高端的車型,讓本就對純電車型信任度不高的消費者望價生畏,市場反響平平。
在此之后,雙方也進行了幾次調整與嘗試。2016年-2018年三年間,騰勢相繼推出騰勢400、騰勢500等車型,但車型迭代緩慢以及略高的價格,缺乏突破性創新,導致騰勢始終徘徊在市場之外。據報道,2014年到2018年,五年間騰勢累計虧損超35億元。
事實上,無論是比亞迪還是戴姆勒,都曾進行過嘗試,戴姆勒還曾通過奔馳銷售渠道推廣騰勢X,但積壓的庫存和利潤率低等問題,騰勢品牌遭到了奔馳經銷商的抵制,最后不了了之。
盡管騰勢匯聚了比亞迪的電池和戴姆勒的底盤調校技術,但隨著雙方各自電動化的發展,騰勢也最終淪為時代的產物。
直到2021年,比亞迪開始著手“復活”騰勢。12月,比亞迪與戴姆勒分別對騰勢新能源增資10億元,同時簽署了關于調整其合資公司架構的股權轉讓協議,轉讓完成后,比亞迪和戴姆勒將分別持有騰勢90%和10%的股權。
這也意味著,比亞迪將實現對騰勢汽車更全面的調整與煥新。
作為背景的是,2021年初比亞迪內部進行一整個組織架構調整,設立四大事業部,即后來的王朝網、海洋網以及品牌公關事業部、售后服務事業部。
也正是在此時,比亞迪開始籌備了高端品牌,也就是如今的仰望。
重新回歸比亞迪體系內的騰勢,便是當時介于比亞迪品牌和仰望品牌中間的中高端品牌。
歷經了近半年的調整與煥新,2022年5月,騰勢發布新車D9,同時比亞迪正式宣布騰勢成為比亞迪高端化的關鍵一子,并且直接享受比亞迪供應鏈與DM- i等技術的全面賦能。
2024年,比亞迪完成對騰勢100%控股,戴姆勒退出,騰勢正式成為比亞迪全資子品牌。
騰勢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騰勢在三年內規劃了七款車,包括三款SUV、三款轎車以及一款MPV。
?D9之后,再無爆款
從合資試驗田到真正的自主品牌,此時,似乎才是騰勢真正“二次創業”的開始。
2022年,騰勢發布全新品牌標識,定位“智慧安全新豪華汽車品牌”,并推出首款高端MPV騰勢D9。
搭載比亞迪DM-i混動與純電技術的D9上市后迅速成為MPV市場銷冠。數據顯示,2023年騰勢汽車銷量即突破12萬輛,并且拿下了當年度的MPV品類的銷量冠軍。截至今年6月,騰勢D9第25萬輛新車已經下線,達成了國產新能源MPV的里程碑。
在騰勢之前,不僅僅是新能源品牌,整個MPV市場都長期在上汽通用GL8車型的“統治”之下,鮮有挑戰者。
騰勢D9的出現,確實有著爆款的實力。不僅僅是初期蟬聯多月的銷量冠軍,一定程度上更是帶動包括嵐圖夢想家、傳祺M8等多款國產新能源MPV進入到消費者的視野中。
然而,爆款的基因,并沒有在騰勢身上延續。
在D9之后至今三年的時間內,騰勢無一款爆款車型。緊接著推出的中型SUV騰勢N7更是一上市就坐上了“冷板凳”。
2023年,騰勢接連推出的N7和N8兩款車型,二者均為SUV車型且定價在30萬以上,直接瞄準了定價更高的中高端消費市場。
然而,這次騰勢拿到的并不是“爽文劇本”,N7在上市24小時拿下1萬訂單后,交付量卻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月均交付量僅為幾百輛。就連2024年與2025年接連兩次改款車型增配、降價,都無法打動消費者。
騰勢N8更是在發布不久后直接“查無此人”,已經被騰勢從官網的車型介紹中“剔除”。
2024年下半年,騰勢再度嘗試高端化,推出了對標35萬+豪華車型的Z9和Z9GT。
在發布會上現場,趙長江信心滿滿地表示,初步階段Z9GT與Z9的月銷量將突破5000輛。然而,現實卻依舊“骨感”。
自上市以來,騰勢Z9GT的銷量始終未達到預期,甚至在去年末上市熱度最高的時刻,騰勢Z9全系也未能達成5000輛的月銷目標。
今年年初剛剛上市的40萬級高端SUV騰勢N9,也僅僅在剛剛上市時交付量突破萬輛,如今5000輛左右的月銷量,已經算是騰勢汽車的主力車型。
但作為一個成熟的汽車品牌,一個爆款車型難以支撐起一個偌大的品牌,更何況這個車型已經開始力不從心,加之資源的分散,勢必“獨木難支”。
數據顯示,2024年,騰勢D9交付新車10.3萬輛,貢獻品牌超80%銷量的同時,較2023年下滑超10%。
?高端化之困
高端化,是比亞迪下一場必須打的硬仗。
在日前的比亞迪股東大會上,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仍在向外界傳遞比亞迪高端化的決心。
此前,王傳福就曾表示,騰勢是比亞迪品牌矩陣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環,向下承接王朝、海洋以及方程豹,向上托舉仰望。
但這也正暗示著騰勢的尷尬:即沒有仰望的品牌知名度,也沒有方程豹的群眾認知基礎。
在技術上,包括騰勢在內的所有比亞迪旗下品牌都采用比亞迪技術體系,包括天神之眼、云輦、易三方等,根據具體產品定位與價格進行配置。
但無論如何進行區隔,如今的技術平權背景,以及一整個技術的同源性,都會對夾在中間的騰勢產生影響。
這就讓定位中高端的騰勢沒有在市場中打出熱度,既不中端也不高端,品牌力遠不如集團旗下更高端的仰望品牌。
今年以來,或受整個市場銷量的影響,騰勢從原本的純直營轉向“直營+經銷商”雙軌模式,加速覆蓋三四線城市,力圖通過渠道端的變革來提振銷量。
從目前的銷量來看,效果或許并不明顯。
無論如何,高端化都是比亞迪未來的一場硬仗,也是騰勢品牌應對未來競爭的必經之路。
按照規劃,騰勢2025年的銷量目標鎖定在30萬輛以上,但現實卻是騰勢2024年都未能完成此前制定的20萬輛銷量目標。
如今的價格戰越演愈烈,車市已經沒有“常勝將軍”可言。在騰勢D9沒有向前的同時,傳統燃油車的MPV車型也在通過性價比擠占其原有的MPV市場。
在騰勢D9承壓、騰勢Z9系列初顯乏力的情況下,趙長江并沒有拿到他期待的“爽文劇本”。
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形勢,騰勢汽車需要深刻反思并調整戰略。如果繼續沿著當前的道路走下去,騰勢的未來無疑將充滿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