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林醋業“上市夢”難圓?
山西居然沒有上市醋企,紫林醋業的“上市夢”為何如此酸楚?
文/熔財經? 作者/圖霖
近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紫林醋業新的招股說明書,公司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保薦機構為中德證券,預計將募集資金約5.74億元,其中超過6成資金將被用于“年產10萬噸釀造食醋生產線建設項目”。
盡管生于“吃醋大省”山西,但紫林醋業的IPO之路卻堪稱“坎坷”。畢竟,這已經是其第四次向IPO發起沖刺了。
早在2016年6月24日、2017年12月27日、2020年7月3日,紫林醋業已經先后3次申報謀求上市,但最終均以無果告終。
阻礙紫林醋業上市之路的究竟是什么?第四次沖擊IPO,紫林醋業有希望成功嗎?
脫不掉的“夫妻店”外衣
論起中國最愛“吃醋”的省份,山西必定榜上有名。
山西人有多愛吃醋?汪曾祺有一段描繪:“山西人真能吃醋!幾個山西人在北京下飯館,坐定之后,還沒有點菜,先把醋瓶子拿過來,每人喝了三調羹醋。鄰坐的客人直瞪眼。”
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閬中保寧醋,并稱我國“四大名醋”。紫林醋業便是山西老陳醋的代表之一。創始人羅建純所在的羅氏家族,釀醋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中后期。
為傳承清徐悠久的食醋釀造文化和山西老陳醋正統釀造工藝,2000年,創始人羅和妻共同出資60萬,創辦了紫林醋業。當時,羅建純以山西省清徐金元老陳醋廠的凈資產50萬元作為出資,劉志紅以貨幣出資10萬元。
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當時,羅建純出資的這個凈資產并未經過評估,加上劉志紅又是以貨幣出資的,因此實際是存在出資瑕疵的。據官方表述,后期是通過現金補足的。
受歷代羅氏家族的影響,紫林醋業尤其重視家族理念。反應到企業管理上,就是紫林醋業從管理員到員工,幾乎都是“自家人”。
首先,羅建純和劉志紅夫婦合計直接持有公司71.161%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其中,羅建純持有60.487%股份,劉志紅持有10.674%股份。同時,羅建純還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再者,截至2021年8月12日保薦機構核查意見出具日,公司董事王保發是羅建純妹夫,供應部部長羅國梁是實控人夫婦之子,員工康德來、武玉娃(已離職)是羅建純的兩位姐夫,員工王云發是副總經理王志剛的父親,員工劉志力是劉志紅之兄,員工王三鐵是劉志紅姐夫。
最后,除了羅劉夫婦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外,公司部分董事、監管以及高級管理人員及其近親屬,都是通過太原新金元間接持有公司股份的,包括羅建純和劉志紅之子,羅建純的妹夫和兩個姐夫,以及劉志紅的兄弟、姐夫等7人。
資料顯示,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太原新金元持有公司3.316%的股份。
這意味著,紫林醋業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而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家族企業是存在一些固有弊病的。最典型的就是外來管理人員很難擁有實權。
譬如紫林醋業的監事會主席樊曉知,兼任質管部部長。但質管部實際受到總經理、董事長羅建純的管理。這樣一來,樊曉知的監事會也會一并受羅建純把控,很難正常發揮監事作用。
家族企業內部管理的問題,還體現在財務數據的核查不夠詳細,導致紫林醋業在沖刺IPO之際,還引發了數據造假的懷疑。
2016年招股書中,紫林醋業披露的2015年原材料成本占比為34.04%,但在2017年招股書中,這一數據就變成了31.25%。
當財務數據出現審核漏洞,不論漏洞大小,都一定程度上說明紫林醋業內部的財務核算流程是存在較大問題的。
表面來看,紫林醋業在醋企市場的影響力不算低。在山西省內的三大代表品牌里,紫林是其中之一。而在整個全國市場,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統計,2018-2020年來紫林醋業食醋產量規模居于行業第二名,僅次于江蘇的恒順醋業。
但實際上,紫林醋業“行業老二”的地位卻并不穩。“觀研天下”關于調味品行業的一份研報顯示,目前,排名第一的恒順醋業市占率為7.06%,而紫林醋業僅3.97%。另外,緊隨其后的水塔醋業市占率已經達到了3.41%,與紫林醋業的差距并不大。
前有勁敵,后有追兵,不難發現,紫林醋業的壓力并不小。
四度沖擊IPO,紫林能為“醋省”山西正名嗎?
《熔財經》看到,今年以來,紫林醋業的日子實在算不上好過。
一方面,半年報的業績出現了明顯下滑。
數據顯示,2021年1-6月份,公司營業收入2.97億元,同比下降5.94%;凈利潤4103.02萬元,同比下滑39.43%。
另一方面,和“老大哥”恒順醋業還鬧了一場商標糾紛。
招股書披露,2021年5月28日恒順醋業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紫林醋業立即停止生產銷售涉嫌侵害其“金優”商標專用權的產品,并請求判令紫林醋業和武漢市黃坡區親民食品店承擔連帶賠償經濟損失及因維權產生的費用共計150萬元。
盡管后續雙方已經簽訂了和解協議,以紫林醋業賠款60萬元、恒順醋業撤訴結束了。但可想而知,該事件對品牌聲譽已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進一步來看,“熔財經”認為,紫林醋業之所以沒能成功上市,除了前述家族企業帶來的管理上的弊病之外,在產能、渠道、產品層面,紫林醋業都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產能層面,利用率逐年降低。
醋企要走向全國,產能勢必要跟上。然而,最近兩年,紫林醋業的產能利用率卻開始逐年下降。
結合招股書數據,2018年的時候,紫林醋業的產能利用率還十分飽和,達到了99.67%。但在此后的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原醋的產能利用率分別只有87.44%、82.88%和80.19%。不僅未達飽和,還出現了逐年下降的趨勢。
《熔財經》從最新的招股書看到,紫林醋業募資的主要用途是新增產能。但在自身產能利用率逐年下降的情況下,如何消化新增產能,其實是值得存疑的。
渠道層面,嚴重依賴經銷商。
傳統消費品企業在早期拓張的時候,多數優先經銷商模式,紫林醋業也是如此。基于食醋是日常消耗品的特征,紫林醋業選擇了經銷商模式為主要的銷售模式。招股書先顯示,報告期內,紫林醋業約95%的銷售收入都來自經銷商渠道。
可以說,紫林醋業并未順應時代變化,調整渠道策略,其在線上的業務收入歸屬“自營渠道”,數據顯示,直至2019年,自營渠道銷售收入在整體營收中占比也只有1.83%。
產品層面,營收結構過于單一。
和布局多元業務的海天味業不同,紫林醋業的營收結構十分單一。盡管紫林醋業拓展了其他品類,包括醋飲料、料酒、醬油等調味品。但數據顯示,2018-2020年,食醋系列產品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82%、94.69%、93.27%,幾乎撐起了公司的全部營收。
這實際上并不利于紫林醋業邁向全國。一方面,單一業務很容易觸頂天花板,另一方面,食醋的地域消費特征明顯。資料顯示,鎮江香醋目前銷量最高的華東大區就是起源地區,而紫林醋業銷售最旺盛的華北和華中地區,業績占比合計超過總營收的六成。
換言之,如果沒有新業務支撐,紫林醋業未來極有可能“生于山西,困于山西”。
值得注意的是,留給紫林醋業修煉“內功”的時間可能不多了。除了常年在食醋行業位居第一的恒順醋業,“跨界軍”海天味業的發展勢頭也十分迅猛。
2017年,海天味業收購鎮江丹和醋業,正式進軍食醋行業。憑借著其強大的銷售網絡和品牌知名度,僅發展兩年,2019年,海天味業在全國醋業市場的份額就已經排進了前五。即便是常年位居醋企高位的恒順醋業,也很難不對這位新對手感到畏懼。
2019年年初,因原材料成本增加,恒順醋業漲價10%-15%。公司2020年年報顯示,2020年,恒順醋業實現營業收入20.14億元,同比增長9.94%,扣非凈利潤2.85億元,同比增長12.20%。
不難發現,價格的小幅上漲并未影響醋企營收,反而起到了正向拉動作用。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未來醋業在價格上可能還存在上揚空間。
針對醋企上市,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曾對《財經天下》周刊表示,除了上市監管比較嚴格之外,醋企上市未成功與其整體缺少規范化經營和管理有關。但從未來的發展和整個行業的競爭力而言,上市可以增加企業的整體綜合實力,建立穩定的護城河。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紫林醋業成功上市,不僅將打破山西醋企零上市的現狀,其和恒順、海天之間的較量,也將邁入愈加激烈的新階段。
參考資料
1.《紫林醋業羅國棟:厚道做人、厚道做事、厚道經營》——大國品牌養成記
2.《紫林醋業再謀IPO,5年上市未果,醋業大省為何無上市醋企?》——財經天下周刊
3.《因被懷疑財務造假兩度折戟IPO,山西老陳醋紫林醋業再闖關:老問題不曾改,新問題不斷出》——市值風云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熔財經:城市商業新媒體,區域經濟鏈接者,產業趨勢發現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