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PK微念,網紅與資本誰能笑到最后?
李子柒與微念,誰成就了誰?
作者 | 梁春富??編輯 | 蔡真??來源 | 野馬財經
字節跳動跑了。
10月27日,有消息稱,由于李子柒與杭州微念存在糾紛,微念的股東字節跳動已于10月16日啟動退出流程,投資不過數月。
當初字節跳動投資微念,主要就是看好李子柒。如今李子柒和微念鬧“分家”,字節也沒必要卷入這場鬧劇。
與此同時,除仍在申請狀態中的“李子柒”商標,微念申請的其余“李子柒”商標均被駁回,商標流程狀態變更為已無效、等待駁回復審等,國際分類涉材料加工、餐飲住宿等。
李佳佳與東家利益分配不公?
停更三個月后,李子柒狀告微念,把雙方的矛盾搬上臺面。
愛企查信息顯示,10月25日,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子柒文化”)新增立案信息,一審被告為杭州微念老板劉同明。
來源:愛企查
根據股權結構,子柒文化由李佳佳(李子柒本名)擔任法定代表人,持股49%;杭州微念持股51%,而劉同明是杭州微念的實際控制人。
這起案件的原告是子柒文化,對大股東劉同明提起訴訟,意味著子柒文化實控權在李子柒手中,且掌握著公司公章。另外從《公司法》的規定看,如果認為股東損害了公司的利益,公司法人也可以起訴公司股東。
在此之前,8月30日,李子柒在綠洲賬號表示,“大清早報個警”,并附上一張自己在警察局里的照片。在評論里她回復網友:“已經讓律師做了保存,太可怕了!資本真的是好手段。”隨后很快刪除。此時距離李子柒最近的一條視頻《鹽》已經過去一個半月,斷更加之“報警”,引發了輿論猜測和騷動。
半個月后的9月13日,李子柒助理在微博表示,李子柒在整理公司與第三方公司的問題。李子柒與微念鬧矛盾也從最初的流言變成了板上釘釘。
不止一位業內人士猜測,雙方矛盾的核心是,李子柒IP走紅后,利益分配不均。誰也沒料想到,李子柒IP成名如此之快,不過兩年時間,在國內各大平臺,李子柒賬號合計擁有超1億粉絲,海外賬號也有超過1500萬名粉絲關注,其品牌價值也水漲船高,在沒有一場帶貨直播的情況,網店銷售額一年增長了三倍。
海豚智庫數據顯示,2020 年李子柒品牌銷售額16億元,同比增長300%,光是李子柒螺螄粉一年就賣出了5個億的銷售額。而李子柒螺螄粉生產商是廣西興柳食品有限公司,微念持股70%,杭州創柳食品有限公司持股 30%,李子柒并不持股。此外,天貓“李子柒旗艦店”的運營主體也是微念公司。
另外根據中國商標網,微念有96條歷史商標信息,全部與李子柒相關,其中微念和子柒文化均持有大量“李子柒”商標,但李子柒電商產品相關的知識產權均是由微念持有,如李子柒與《人民日報》聯名的螺螄粉、李子柒辣牛肉醬、李子柒藕粉等等。
以上公開可查詢的信息都證明了,李子柒品牌的現金奶牛——電商相關的核心知識產權和收益都掌握在微念手中,既不是生產商股東,也不是天貓店老板的李佳佳,得到的只是一個約定好的分成比例。據騰訊“深網”的報道,李子柒從微念一兩年時間獲得的分成為數千萬元。
李子柒除了不能在她代言的網店中分得一杯羹,最重要的是,她也不能從杭州微念的快速發展中受益。
愛企查顯示,自從2016年與李子柒開始合作之后,杭州微念幾乎保持了一年一融資的節奏。
杭州微念最近一輪戰略融資是在今年7月,字節跳動持股1.48%,估值高達50億元。在字節入股之前,微念還接連獲得了華映資本、辰海資本、新浪微博、芒果文創、眾源資本等的投資,目前共有22位股東,其中劉同明持股19.45%,為第一大股東。但是這一切都與李子柒沒有關系,作為公司“招牌”,她在微念持股為零,只有一個合伙人職位。
在早年間接受媒體采訪時,李子柒就曾坦言,她14歲就決定孤身一人去城市打工:端過盤子,做過DJ,睡過橋洞,一包方便面掰成兩半吃,相比淡泊名利,“銀行卡里的余額更讓人安心”。如今看來,作為李子柒”代言人的李佳佳,要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字節入股時,協議里說要給李子柒9-10%的股權,“但問題是,李子柒覺得可以拿更多。再加上其他資本答應拆伙之后投資的話,她就更有底氣了。”
昔日伯樂,今時被告
李子柒與微念的結緣始于劉同明的一條微博私信。
李子柒2015年開始拍攝并制作美食主題的短視頻,最初主要在美拍上發布作品,2016年初轉戰微博。她的作品具有濃濃的中國風,各種農家生活和生產方式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印記,加上視頻后期制作配有的傳統曲風,成功塑造了一種詩意的山居生活情境。
就是在這時,李子柒風格獨特的視頻引起了劉同明的注意。2016年9月的一天,劉同明通過微博私信表達了他對李子柒視頻內容的喜愛,覺得圓了自己的桃源夢,并希望能和她見上一面。這成了雙方合作的開端。彼時李子柒微博粉絲數只有一萬左右。
從2016年9月開始,杭州微念采用合約模式為李子柒提供微博資源推廣等服務。當年11月,李子柒就因短視頻“蘭州牛肉面”大火而一舉成名。
2017年5月,李子柒因遭遇網絡暴力公開了自己的身世,并宣布“暫時停更”。該事件促使李子柒與杭州微念的合作更進一步,從合約模式轉為合資公司模式,共同成立子柒文化,籌備李子柒品牌。
劉同明因而被外界稱為李子柒的“伯樂”,他曾對微念的投資人透露:“會好好珍惜李子柒這個品牌,不想讓商業化消耗掉她,不想給她做植入廣告,也不讓她給別的品牌帶貨。”
就這樣,微念做運營推廣、商業變現,李子柒則專注于優質內容,然后就是李子柒高速漲粉的幾年。
在視頻中,李子柒活成了許多城市青年羨慕的樣子:鄉風古韻、美食美景、插秧打谷、采花釀酒、繡花染布,樣樣手到擒來。她拍土豆的一生、水稻的一生、黃豆的一生,拍紙墨筆硯怎么來,追根溯源,從頭到尾講得清清楚楚,其脫離工業城市的意境也贏得了海內外網友的大力追捧。
目前在國內主流的視頻網站,李子柒的粉絲數至少百萬級,其中微博粉絲2700萬,B站粉絲800萬、抖音及西瓜視頻粉絲是5500萬。在海外的YouTube,李子柒頻道有超過1500萬關注,大多數視頻點擊量破千萬。
但如今由于股權和利益分配的問題,雙方關系走向破裂,昔日的伯樂站在了被告席上。問題是,此次李子柒狀告杭州微念,勝算有多大?訴求有多少?
從目前環境看,網紅與MCN機構的關系中,MCN機構多半是強勢一方,掌握更大的話語權。網紅想要脫離MCN,大都要按雙方簽的合約賠一筆不小的違約金。
但李子柒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網紅,她是被央媒多次以文化輸出的標簽點名贊揚的人物。在停更期間,李子柒也沒有閑著,而是忙著參加各種地方活動和接受央媒采訪。
9月23日,消失了2個多月的李子柒以“四川農耕文化形象大使”的身份公開露面,出現在當地農民豐收節現場;10月12日,李子柒再次出現在線下,參加太湖世界文化論壇活動。據已發布的活動預告,李子柒還將于10月30日參加山東青島的微博超級紅人節。
期間,李子柒還多次在媒體上發聲。
9月28日,李子柒在停更后首次接受了新華社的采訪,分享了自己內容創作的故事,她表示從開始到今天為止,所有的內容全部都是自己主導、自己構思。
并強調是火了之后,才有MCN公司找過來合作,“推廣成本都是共同承擔”。她認為MCN是錦上添花。
截圖來源:央視
在這些活動中,李子柒有了一個新身份——首批“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在接受央媒的兩次采訪中,李子柒一直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自居,而她的底氣來源于海外數千萬粉絲。
不難看出,李子柒也不再想當微念旗下的一名網紅,她想強化中國傳統文化傳播者的標簽。在與微念的訴訟中,她也許會表現得很強硬。
劉同明不急于利用李子柒IP快速變現,想為李子柒IP積攢長遠的勢能,打造品牌效應,初衷是美好的。但他也許忽略了,“李子柒”背后是活生生的李佳佳,不同于存在于虛構的漫威宇宙中的一個個超級英雄,她有做為人的情緒和考慮。
但李子柒想通過起訴,拿回品牌的所有權、控制權,難度相當大。有觀點認為,除非李子柒能在庭審中證明之前協議是被迫簽署,或者明顯利益分配不公平,以及資方利用自己的優勢獲取了不正當的談判利益,甚至是隱瞞了部分不合理條款。
這次子柒文化選擇在四川省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劉同明。而李子柒作為成都首位非遺推廣大使,是四川的文化符號,占有一定的“地利”。此外,據“開菠蘿財經”報道,知情人士分析,李子柒她在起訴微念前通過央媒發聲,對輿論甚至官司本身,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內容創作者與MCN,誰更重要?
還有觀點認為,李子柒與微念的官司和前段時間的張策朱一旦分家,都是典型的平臺和公司倒掛的情況,“實際上,李子柒才是平臺,微念才是這個平臺上的個體。”
李子柒是現象級網紅,甚至是中國文化海外輸出代表。大眾的辨識度是在她身上,整體的流量也是在她身上,甚至官方也希望她能更好弘揚中國文化。在這個流量和官方扶持下,微念才可以順利地用螺螄粉等產品變現,甚至和柳州等地方政府合作。
即使是李子柒脫離微念,如此優質的內容博主,各大平臺都是會主動扶持甚至要花大價錢簽約的,又何必非得多一個中間方?除非MCN機構證明自己有能力再造一個“李子柒”。
從這個層面看,很大程度上是李子柒成就了如今估值幾十億元的微念。那么相應地,微念應該給到李子柒足夠的尊重和合理利益分配。業內人士指出,當一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特定的人,那么這位人物應該做大股東,否則公司就會不穩定,比如公號時代的羅胖和申音。
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微念,畢竟做好內容,和做好商業完全不是一回事。微念承擔著李子柒 IP 的商業化運作,也同時承擔商業化失敗的風險,為此它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開菠蘿財經”此前報道中,“在微念的三棟辦公樓里,其中一棟樓里是李子柒事業部”、“全公司五百多人服務李子柒一個人”。
微念借著“李子柒”IP品牌拿到數輪融資,估值暴漲,并獲得地方政府支持。微念沒了李佳佳,就算官司打贏,到手的“李子柒”也只是無根之木。如果李佳佳贏了官司,“李子柒”仍屬于微念控股的子柒文化,二股東李佳佳能把微念擠走嗎?背后是否有新的資本支持?這最后或許是一個雙輸局面,對于李子柒與資本的糾紛,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