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又雙叒叕提價了
涪陵榨菜歷史上已經歷多次提價,據中信建投數據,2008-2018年,涪陵榨菜產品直接或間接提價累計達12次。目前,公司旗下70g包裝的烏江榨菜終端零售價已由0.5元漲至2.7元。
??文/張凱旌 編/深海? 來源/雷達財經
涪陵榨菜又雙叒叕提價了。
11月14日,涪陵榨菜公告稱,對部分產品出廠價格進行調整,各品類上調幅度為3%-19%不等,價格執行于2021年11月12日17:00開始實施。
雷達財經注意到,涪陵榨菜歷史上已經歷多次提價,據中信建投數據,2008-2018年,涪陵榨菜產品直接或間接提價累計達12次。目前,公司旗下70g包裝的烏江榨菜終端零售價已由0.5元漲至2.7元。
有網友吐槽:“一再漲價,感覺榨菜也要吃不起了?!?/span>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A股市場中的多家食品龍頭均發出漲價公告,業務范圍涵蓋醬油、醋、鹽、油米,甚至是瓜子等諸多領域。
在多位行業人士看來,漲價潮受多方面因素推動,且仍將持續良久。
涪陵榨菜為何提價?
近日,涪陵榨菜已多次在公開場合回應有關提價的問題。
8月,公司在接受調研時表示,目前暫無提價安排,在市場布局完成之后,未來會再審慎考慮下一步的產品策略。
11月,在投資者交流會上,涪陵榨菜也較為謹慎:“公司提價既要考慮原材料成本壓力,同時也不能忽視行業整體提價情況。公司認為在進行相關決策時,至少需要了解清楚兩個問題:一是終端消費者是否接受,二是渠道利潤如何分割,如何把整個產業鏈上游、廠商、下游的利潤分割做好。”
不過從結果來看,公司的選擇顯然是跟進“漲價”大潮。據公司11月4日公告,此次提價主要基于主要原料、包材、輔材、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及公司優化升級產品帶來的成本上升。
作為涪陵榨菜的王牌產品,榨菜的原材料“青菜頭”在榨菜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高達45%。據了解,青菜頭不僅產量有限,一年只出產一次,且只在平均氣溫4-8攝氏度的地區生長,也因此,全國適合種植的城市屈指可數,中泰證券研報顯示,僅重慶涪陵一個地區就占全國種植面積的46%,整個重慶的青菜頭種植面積更是占全國的60%。
種植地區相對集中,在災害來襲時也面臨更大的經營業績波動風險。
2021年年初,青菜頭種植的另一個大省浙江遭遇雪災,致使產量大幅下降,于是四川及浙江的加工企業紛紛到涪陵來收購原材料,致使青菜頭價格暴漲。
具體而言,重慶市涪陵區政府數據顯示,2020年青菜頭市場平均收購價格為900元/噸,今年價格飆漲至1300元/噸,價格增速也由去年的約30%上升至約50%。
成本端價格的大幅提升,讓公司業績承壓。財報顯示,2021年一季度至三季度,涪陵榨菜凈利潤由2.03億元降至1.27億元,毛利率由60.07%降至51.64%。
同時,涪陵榨菜股價自2月22日以來震蕩下跌,至9月15日已實現腰斬,盡管此后有所反彈,但截至11月12日年內仍有超過23%的跌幅。
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通常來講,青菜頭是9月播種,10月移栽,次年2月收割完畢,等到企業正式加工銷售會有一定的滯后。這也意味著,今年年初涪陵榨菜高價收購的青菜頭對公司的影響會在下半年到2022年正式顯現出來。
在此背景下,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雷達財經表示,公司宣布漲價,除了提振業績、股價,還疊加了一個解決成本上升的問題,既有外部需求,也有內部壓力,是必然的。
值得一提的是,從歷史上來看,漲價對于涪陵榨菜來說已經成為了為業績增色的重要手段。前文提到,2008-2018年,涪陵榨菜烏江品牌共提價12次。
如2008年,受冰災影響,青菜頭產量大幅減少,彼時為緩解業績壓力,烏江榨菜從70g/0.5元一包,改為100g/1元一包,相當于提價40%;2017年,青菜頭再次受天氣影響產量不足,下游囤積意愿強烈,公司一口氣提升了9個單品的產品到岸價格,從此涪陵榨菜也邁入“2元時代”。
整體而言,中信建投研報顯示,2008-2020年間,涪陵區青菜頭收購價格漲幅為70%左右,但公司產品價格提升幅度超300%。得益于此,涪陵榨菜毛利率由36.49%穩步提升至58.26%,凈利潤也由3377.76萬元漲至7.77億元。
或許也正是這樣的履歷,讓資本市場對涪陵榨菜漲價的反映十分敏感。11月15日,涪陵榨菜開盤迎來一字漲停,目前公司市值達315億元。
業績增長已現疲態
然而,“漲價”真的可以永遠“一招鮮,吃遍天”嗎?
事實上,受行業、公司戰略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早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前,涪陵榨菜的業績增長已呈現出疲態。
一方面,榨菜行業天花板本就不高。數據顯示,2013-2019年,中國包裝榨菜市場規模從37.79億增長至66.88億元,年復合增速為9.98%,機構預計5年內(2020-2024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降低至8.23%。
在市場格局已經趨于穩定的基礎上,涪陵榨菜的市占率已經高達36.41%,是第二名魚泉榨菜的三倍還多,想要進一步瓜分蛋糕,難度將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涪陵榨菜雖然早就開始了多元化布局,但目前除了主營的榨菜外,其余包括泡菜、蘿卜、海帶絲等產品,近些年的發展并不順利。
十多年前,公司就已經增加了榨菜醬油單品,但至今該項業務營收仍穩步在200萬左右。蘿卜作為另外一大單品,在2018年營收突破1億元后止步不前,2020年反而跌破1億元,至2021年上半年僅4053萬元,同比大幅下滑27.8%。
而2015年切入時被市場認為是比榨菜更大賽道的泡菜業務,經過16-17年的高增長之后,最近幾年復合增速僅僅個位數。2021年上半年,營收8280萬元,同比僅增長0.85%。
種種因素疊加下,2017年開始,涪陵榨菜的營收增速已經逐漸放緩。2017-2020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速從35.64%下降至14.23%,歸母凈利潤增速也從61%下降至28.42%,其中2019年還出現了負增長。
涪陵榨菜并沒有坐以待斃,為了突破業績上的瓶頸,公司嘗試了多種手段。
其一便是加大宣傳力度。早期,涪陵榨菜曾簽約知名演員張鐵林作為廣告代言人,并花費重金在央視投放廣告,借此迅速擴大影響力;而當電視推廣效果下降后,公司又轉而加強對地面宣傳的支持;2021年,公司更是在新媒體、梯媒、央視等多平臺投放廣告,直接導致第三季度銷售費用同比激增83.69%。
其二是積極向縣域市場渠道下沉與擴張。公司近年來經銷商數量增加明顯,半年報中也提到,將積極擁抱社區團購、生鮮超市等新興渠道實現公司產品的銷售,最大化實現渠道做透、下沉。
其三則是擴充產能。5月,涪陵榨菜曾通過定增募資,以增加窖池規模和自動化生產線的數量。
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卻是銷售費用率上漲,也即,公司花出去的錢,并沒能對營收產生預期的效果。
有行業人士認為,這種現象是人力成本增加導致的。朱丹蓬曾表示,經銷商增加了之后,公司服務體系管理的成本、人員工資這塊就上來了,所以相當一部分利潤要被整個渠道以及管理以及人員這一塊蠶食掉了。
也有觀點指出,提價的同時做下沉市場本就不是一個好選擇,再加上社區團購這把“雙刃劍”的特點,就更會對公司盈利產生不利影響。
具體而言,以往涪陵榨菜等消費品在傳遞到消費者手中前,會經過經銷商層層加價,因此其終端銷售價格會比出廠價多45%-50%。但社區團購砍掉了中間環節,也因此讓價格極具競爭力。企業如果不布局,就要忍受其對自身銷量的沖擊,布局則必須接受低價從而影響毛利率。
從其他上市公司的情況來看,鹽津鋪子、加加食品已經在半年報中表示,業績表現不佳重要原因之一是低估了社區團購對傳統商超渠道的影響;而藍月亮更是稱,社區團購對上半年虧損影響最大。
況且,產能爬坡是個緩慢的過程,還要結合下游市場的消費需求。2018年烏江榨菜曾采取高返利、高折扣刺激渠道拿貨,但在整體疲軟的需求下,涪陵榨菜卻開始產生渠道庫存高企和經銷商跨區域銷售的問題。
整體來看,公司這次的漲價能否收到預期中的效果尚存在不確定性。
消費品漲價潮何時休?
雷達財經注意到,涪陵榨菜僅是近期消費品漲價的一個縮影。
近幾個月,多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漲價公告,范圍涵蓋醬油、醋、油米等各領域的龍頭企業,如海天味業、洽洽食品、恒順醋業、安琪酵母、雪天鹽業、金龍魚等。其中,安琪酵母甚至在不到40天的時間內連續提價兩次。
還有不少公司在醞釀提價,如植脂末頭部企業佳禾食品11月4日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食品企業都在陸續提價,包括雀巢和其他巨頭,現在原材料還在高位狀態,后期會隨著原材料的走勢,擇日做提價的舉措。
中金公司也發布研報稱,當前啤酒的包材及大麥等原料價格上漲較快,預計未來6個月是啤酒公司最理想的提價時間。
朱丹蓬認為,這波漲價潮將持續到明年第二季度,因為現在中小型企業在觀望龍頭的動向,漲價還需要一個自上而下的傳導過程。
行業人士預計,生活消費品漲價將在春節前后傳導至終端消費者。
從公告中來看,原材料、人工、能源、運輸等方面成本上行是本輪大眾消費品提價的重要原因。
平安證券分析師張晉溢亦在研報中指出,消費品價格上漲的原因是“PPI(生產價格指數)向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傳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0月我國CPI同比增長1.5%,PPI同比增長13.5%,PPI/CPI的剪刀差已達12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曾出現過多輪消費品漲價潮,最近一次是在2017-2018年。根據彼時情況,在提價預期帶動下,食品飲料板塊指數先是進入上升周期,而后在業績支撐不足時轉而下跌。2019年,提價效應顯現后,食品飲料板塊盈利能力提升,股價也快速上升,甚至刷新歷史紀錄。
但新財學院創始人、院長朱振鑫認為,本輪消費品漲價和上一輪有所不同。“一是現在的需求比之前更弱,只是因為和去年疫情期間相比顯得數據比較強勁而已。二是供給端的收縮可能比之前更強,導致PPI突破歷史新高,下游承擔的漲價壓力自然也更大一些?!?/span>
在此背景下,有分析人士認為,部分企業或面臨提價不順暢。企業提價幅度小于可能成本漲幅,或者需要額外投入費用,導致階段性盈利能力承壓。當然如果后續需求恢復,提價完全傳導至終端,或者成本回落,企業盈利則會出現反彈。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