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監管強化,被資本注入的植發賽道還能走多遠?
近年,我國脫發人群數量直線上升,截至2020年底,已突破2.52億人,即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在“發量危機”之下,植發市場發展可謂離弦之箭一般迅速,其中就有一家企業正沖擊“植發第一股”,已于11月底通過港交所聆訊。
資本入局,植發發展空間有多大?
目前看來,植發市場的潛力不可小覷。由廣闊的脫發人群和野蠻生長的植發市場催生出的“植發第一股”雍禾醫療,就是行業向好的典型標志。據雍禾招股書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植發醫療服務規模為134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37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3%,未來將沖擊千億市場規模。
而打著“植發第一股”進入大眾視野的雍禾植發,離不開其背后的資本加持-----中信產業基金。植發手術作為一次性醫美項目,本身就處在醫美行業底端,正如雍禾招股說明書中所示,其在2021年上半年,營收對應的凈利潤為4044.1萬元,較2020年同期的6545.9萬元減少約38.2%,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此外,其招股書中透露出企業重營銷輕研發等問題十分顯著。上市并不意味著一帆風順,一切皆有待時間考驗。
行業同質化嚴重,營銷戰是否有出路?
植發行業競爭激烈,且植發技術有同質化傾向,為爭奪客源,企業不惜以高額營銷成本獲客。據招股書,近三年,雍禾醫療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高達4.64億元、6.5億元、7.8億元,分別占據收入的49.6%、53.1%、47.6%。按照其三年總治療人數17.6萬人計算,平均每人獲客成本超1萬元。高額的營銷為雍禾帶來了“上午植發 下午上班”的深刻印象,從同等類型植發機構對比看來,雍禾確實打出了較高的知名度。
然而雍禾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亦是所有醫美企業即將面臨的挑戰。11月25日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下發通知,要求嚴厲打擊非法制售醫美產品等犯罪活動,這是相關部委今年第三次集中整治醫美行業潛在的問題。此次行動的背景是一些地方醫療美容領域發布虛假廣告、誘導“美麗貸”導致醫美事故頻發,雍禾也因此遭受過行政部門的處罰。
醫美賽道或將長期處于強監管的狀態下,尤其是應對醫美廣告的監管。而廣告投放是雍禾重要獲客途徑,國家監管強化無疑是對雍禾營銷式發展產生一定的“阻礙”。
植發本質是醫療行為,資本入局能夠推動植發行業規模發展,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如若因為資本失去初心,企業很難獲得長遠的發展。雍禾上市是整個植發行業的高光時刻,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