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小米布局金融To B業務?
近日,小米旗下的投資公司——瀚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星創投”),投資了一家上海的金融科技公司——利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宏科技”)。
來源/消金界
隨著小米的投資,利宏科技的注冊資本金增至7143萬,增幅達43%。
作為小米的全資子公司,瀚星創投成立的時間并不長,成立時間為2021年6月28日,在成立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迅速戰略投資了一批與小米生態聯系緊密的公司項目。
消金界注意到,瀚星創投對利宏科技的投資,并不是簡單的財務投資,雖然沒有披露具體的投資金額,但此次投資之后,瀚星創投的股權占比為34.9%,并且擁有了實際控制權。
而利宏科技也是一家“有故事”的金融科技公司。成立于2015年,最初叫利翃金融,是一家互聯網借貸平臺,在對P2P的整頓中,不斷進行業務轉型,中間公司名稱幾經變化,最終在小米投資之后更名為利宏科技,現在是一家科技服務企業,主要的業務是向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提供互聯網信貸系統和信用卡系統等信貸解決方案。
小米以手機起家,現在是一個集手機、智能硬件和智能物聯網平臺為一體的互聯網科技公司。瀚星創投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從起投資的項目來看,完全是圍繞小米生態鏈在布局。
顯然瀚星創投投資利宏科技,也反映出小米在金融業務方面的布局。
消金界注意到,瀚星創投是小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米科技)的全資子公司,小米科技的股東之一是洪峰,而洪峰正是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米消金”)的董事長。
洪峰2010年就加入了小米,2015年起負責布局小米的金融業務。洪峰還是天星數科的董事總經理,天星數科也是小米旗下主要的金融科技平臺。
作為小米金融業務板塊的關鍵操盤手,小米消金成立之后,作為董事長,洪峰直接負責小米消金的業務布局。
作為一家不吸收公眾存款的消費金融公司,僅靠股東自有資金顯然不能支撐業務的進一步擴大,開業不久的小米消金,一大目標便是盡可能多的獲取銀行業的同業授信。
小米消金目前主要的產品是“星享貸”,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小米消金工獲得了34家銀行的同業授信,累計授信額度超過100億元,放貸超過50億,用戶超過30萬。
其股東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小米消金的凈利潤為109.4萬元,2021年上半年,凈虧損為6532.7萬元。
對成立不久的小米消金而言,盈利顯然不是其首要目標。
在小米的生態鏈中,有豐富的場景、客群、流量,可以說在資產端小米已經具備了很大的先天優勢,常規的現金分期、消費分期、循環貸等消金產品肯定會陸續上架。在小米消金獲取銀行資金的速度與規模看,其在與銀行的合作中,也有一定的議價能力。
但是獲得更多的銀行同業授信,做做聯合貸,可能還滿足不了小米消金的胃口。
洪峰曾表示,從業務的長遠發展看,要推進同業授信的儲備,也要不斷的創新與銀行的合作模式,拓寬與銀行合作業務的范圍,打造開放平臺。
從消費金融公司創新與銀行的合作模式,擴大業務合作范圍的角度來看,瀚星創投投資利宏科技的邏輯就非常清晰了。
網貸起家的利宏科技,目前主要的業務就是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做互聯網信貸系統和信用卡系統,已經完全轉型為銀行科技服務商。
投資一家銀行技術服務商,并獲得實際控制權,小米金融想做對銀行技術輸出業務的打算已經非常明顯。
對銀行的技術輸出確實是一個廣闊的市場,但行業競爭已日漸白熾化。小米金融生態做技術輸出,一來拓展自身業務范圍,二來服務于和銀行的資金合作,還是順理成章的。至于這“如意算盤”能否達到預期,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