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調味品打響突圍戰,加點滋味還欠點"滋味"
舌尖上的生意好做嗎
來源/一味研究
古老的調味品行業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據36kr報道,復合調味料品牌加點滋味近日宣布完成由QY Capital領投,3W Venture Investment與杭州復林創投跟投的近億元A輪融資。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加點滋味成立一年多以來獲得的第三筆融資。
同樣獲得自年初成立以來第三輪融資的復合調味品品牌,還有禧寶制研。此外,美鑫食品、川娃子等諸多復合調味品品牌也都于最近半年內收獲了數千萬元至上億元不等的融資。
事實上,自年初至今,整個復合調味品賽道可謂風起云涌。除資本熱潮之外,眾多新老玩家動作頻頻:老牌調味品巨頭海天味業、千禾味業,“跨界選手”連鎖火鍋品牌呷脯呷脯、德莊,以及新銳品牌佐大獅、飯爺等等,都在這一賽道加速布局,跑馬圈地。
這個古老行業,隨著當今時代年輕人消費需求的變化,突然成為炙手可熱的新風口,大有烈火烹油之勢。
由此帶來的,是這個賽道的競爭在不斷加劇。這意味著,強敵環繞之下,即便有資本熱捧,加點滋味等新品牌們想要穩占優勢也并非易事。
年輕人下廚撐出的千億藍海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90后這代年輕人普遍不愛下廚。然而事實卻是,這屆90后不僅下廚,而且還挺頻繁。
DT財經6月份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近80%的年輕人有烹飪的習慣:其中,每周做幾次飯的人最多,占36.6%,每天做飯的人有12.7%,每月做幾次飯的也有26.9%,從來不下廚的年輕人才是少數。尤其疫情帶來的長時間宅家模式,更是反推年輕人重回廚房。
只是,愿意下廚和做的好吃是兩碼事。
事實上,“有意愿卻手殘”才是當下年輕人下廚的真實寫照,而由此產生的“斷層”,則給了復合調味品崛起的契機。
所謂復合調味品,是指由兩種及以上調味品混合而成,再經過進一步加工后使其具備特殊風味的調味料,包括常見的雞精、火鍋底料、中式復合調味料(紅燒肉、缽缽雞底料)等。人們燒菜時僅需將復合調味料以及食材放進鍋里,便可以獲得一道美味,省時省力還能兼具口味,這對不善烹飪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福音。
復合調味品的市場體量正越來越大。市場調查機構Frost&Sullivan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復合調味料市場規模為1488億元,預計2021年將增至1658億元。
然而,如此巨量的市場目前卻尚未有真正的寡頭出現。
華經產業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復合調味料行業CR3(業內前三市場占有率)僅為13.02%,其中海底撈火鍋底料供應商、復合調味品巨頭頤海國際占比8.2%,老牌復合調味品生廠商天味和紅九九分別以3.62%、1.2%的市占率位列第二、第三,反觀日本,其復合調味料行業僅“業內前二市占率”就高達57%。
市場廣闊,但競爭格局分散,復合調味品這個既古老又新興的藍海市場,也因此吸引了諸多品牌的入局。
一方面,新銳品牌層出不窮,僅復合調味品中的辣椒醬細分賽道,就有林依輪的飯爺、岳云鵬的嗨嗨皮皮以及虎邦辣醬與佐大獅等等。此外,還有各種地方風味的復合調味品,諸如主打潮汕風味的仙味爺爺,主打湘味的味遠紅方及以云南番茄為主原料的澄明食品等。加點滋味、禧寶制研”等資本新寵則聚焦年輕人餐桌以及家庭廚房。
另一方面,傳統調味及餐飲巨頭也紛紛推出相關復合調味料產品。海天味業今年以來推出了9款不同的復合調味料產品,李錦記推出了“一招勝”系列復合調味品。此外,呷哺呷哺與青島日辰食品宣布成立合資公司發力復合調味料市場;自嗨鍋瞄準年輕消費者推出了新品牌小七廚房,主打以炒菜醬和拌飯醬為主的各式調味品。
隨著多方入局,復合調味料領域的競爭也在火速升溫。
千億市場爭奪戰
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復合調味品的營銷模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其更講究與年輕消費者產生更深層次的鏈接。
最常見的便是通過網紅直播帶貨、小紅書KOL種草、明星代言、綜藝冠名等貼合年輕人的方式,讓產品快速出圈。借助潮流的營銷方式,復合調味品新銳品牌們迎來了快速發展。
加點滋味在今年雙十一單日銷售額突破110萬元,嗨嗨皮皮上線1個月賣出1.86萬瓶,李子柒旗艦店的辣椒醬月銷量更是高達6萬+。
新銳品牌在飛速狂奔的同時,老牌調味品巨頭們也在加快步伐,例如海天味業今年以來推出多款的復合調味品發展勢頭強勁,啟承資本研報披露的數據顯示,海天味業調味品的年增長率達13%。
新老品牌遭遇戰,就此開打。
作為低準入門檻的行業,復合調味品賽道比拼的主要是在產品創新以及供應鏈上的能力,而就供應鏈上來看,老牌巨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方面,老牌巨頭海天、千禾均具備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同時其在線下建立起了龐大的經銷網絡,線下市場根基深厚,可以迅速將復合調味品鋪至千家萬戶。
此外,老品牌在供應鏈端有著更深厚的工業積累,包括物流、生產車間等,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供應鏈體系。
相較之下,新銳品牌大多采用代工模式。以加點滋味為例,官方披露的消息顯示,其在山東、四川、福建等地擁有近百個工廠資源,雖然諸多代工廠為其生產不同產品、擴大SKU提供了助力,但大量代工廠所帶來的潛在食品安全以及質量問題也是懸在其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此外,過度依賴代工廠,在供貨穩定方面也存在受代工廠掣肘的隱患。
另一方面,在新銳品牌賴以出圈的營銷方面,老牌巨頭也在迎頭趕上。比如海天味業就頻繁在《奇葩說》《吐槽大會》《歌手》等高關注度綜藝中冠名、植入,強化與年輕人之間的聯系。
因此,對于加點滋味們來說,想要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或許還要從產品創新方面下功夫,通過差異化競爭,抓住年輕人的味蕾。
能否一直抓住年輕人的味蕾?
事實上,對于復合調味品來說,想一直占據年輕人心智并非易事。
一方面,當下年輕人見多“食”廣,口味偏好愈加分散,對口味追求也一直在變,因此難以形成對單一口味的黏性與忠誠度;同時中國地大物博,東西南北各地人群的口味差異也極大,這些都對品牌的創新能力有著不小的考驗。
然而目前的情況是,復合調味品的市場同質化程度正越來越高:一旦有爆品出現,市面上緊接著就會有類似競品出現。
另一方面,時下的年輕人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連醋、醬油都講究低鹽、零添加等,反觀復合調味品,不少都是重口味產品,與低鹽低脂的理念相距甚遠。
此外,新浪財經披露的數據顯示,復合調味品中,除火鍋底料、佐餐醬這兩大單品市場滲透率處于較高水平之外,無論是中式還是西式復合調味料的滲透率都較低,這也意味著復合調味品品牌想要實現規模化增長,還需要進一步培育用戶的消費習慣。
無論是用戶消費習慣培育、產品創新還是供應鏈打造,都是一件長期的事情,而想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些要素都不可或缺。
因此,對于加點滋味這些新興品牌來說,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年輕”紅利下,復合調味品的To C生意》,新商業情報NBT
2.《復合調味品:雙強爭霸,誰能勝出?》,新浪財經
3.《復合調味料行業概覽:舌尖上的生意》,國盛證券
4.《這屆“懶宅”年輕人,正在悄悄囤調味品》,FBIF食品飲料創新
5.《調味品也內卷了嗎?!復合調味品崛起,海天還會是YYDS嗎?》,啟承資本
作者/小白
排版/藝馨
監制/小罅
出品/一味研究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