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寧波首富“衰落”,一年損失275億,都是貪心惹的禍?
從創造百億巨頭,再到如今跌落神壇,在熊繼強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
來源/海西商界
2008年,熊繼強登上胡潤百富榜,并在2018年憑借著295億元的財富成為寧波首富。但在僅僅一年之后,熊繼強的財富卻連胡潤百富榜20億元的入榜門檻都沒有達到,也就是說,在短短一年時間里熊繼強的財富至少縮水275億元。
不僅如此,如今熊繼強還不得不將他一手創建并做大的銀億股份拱手讓人。從創造百億巨頭,再到如今跌落神壇,在熊繼強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
創造百億巨頭
20世紀9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鼓動下,作為罐頭廠一把手的熊繼強放棄大好的工作決心要創業。彼時,熊繼強看上了房地產行業,并成立了銀億。
可是,當時熊繼強前腳剛跨進房地產業,后腳國家便開始收緊管控。這使得寧波400多個開發商中,最后也就是10多家活了下來,這對剛剛成立的銀億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好在,熊繼強咬牙堅持了下來,并迎來了房地產紅利期。而且,當時銀億的競爭對手大多已經倒下,因此公司的發展要容易了許多。
2008年,銀億創下百億營收;2011年,銀億借殼上市,并一度創造了500億元市值。此后,銀億的業績表現一直很是亮眼。
到2017年時,銀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783億元。不僅是在寧波當地,在全中國銀億也享有不小的名氣。彼時,熊繼強與其創建的銀億無疑是備受矚目的存在。
都是貪心惹的禍
靠著房地產賺錢之后,熊繼強起了要做多元化的心思。在這之后,銀億做起了礦業、貿易……投資的項目更是數不勝數。
比起房地產企業,在熊繼強的一系列操作之下,后來的銀億反倒是更像是一家投行,短短3年里銀億便曾完成14筆收購,令人驚訝。
諸多的收購、投資讓銀億的規模大增,但也給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問題。
多元化布局能分散公司經營風險,并為公司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但盲目擴張帶來的不過是一時虛假的繁榮和深深的危機。
熊志強太貪心,什么都想要做,布局了太多的產業,這讓銀億的負債壓力驟然增加,這對公司發展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熊志強的擴張沒有規劃性,這讓銀億的產業因太過分散而無法形成明顯的協同關系。
這樣一來,銀億的諸多業務非但不能形成1+1>2的效果,反而會互相消耗資源、互相爭奪。
債臺高筑,虧損嚴重
因此,當行業出現動蕩之時,實現多元化布局的非但沒能抵御住風險,反而快速倒下。2019年,銀億主要所在的房地產、汽車兩大行業紛紛遭遇下行,公司因此大受打擊。
這一年,銀億巨虧72億元。也是在這一年,銀億申請破產重組。
當前,銀億正在重整之中,一旦重整失敗等待銀億的只有破產。不過目前來看,銀億的重整還算順利。
2020年6月,梓禾瑾芯以32億元的報價成為銀億的重整投資人。12月23日,銀億股份已經拿到梓禾瑾芯的剩余的11億元投資款。這意味著,梓禾瑾芯已經付清當初承諾的全部32億元投資款。
這個被熊志強一手帶大的房地產巨頭,已經不再屬于熊志強,這無疑令人唏噓。
不過,銀億股份若是真能在梓禾瑾芯的手上重獲新生,這也算是一樁好事。但就目前的信息來看,梓禾瑾芯的實力一般,并不是什么大公司。
而梓禾瑾芯收購銀億控股,則是一起“蛇吞象”。那么,在梓禾瑾芯的手中銀億控股的未來究竟是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