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賣資產,創始人退出!昔日“4S店之王“逃不過衰落命運?
近日,龐大集團趕在年末前再次完成資產出售計劃。其公告顯示,龐大集團以1.86億元的價格出售兩家子公司全部股權。
來源/海西商界??作者/A Dolphin
遭遇絕境,寄希望于重組來重生,但2年過去,仍逃不過衰弱的命運,龐大集團出路何在?
近日,龐大集團趕在年末前再次完成資產出售計劃。其公告顯示,龐大集團以1.86億元的價格出售兩家子公司全部股權。
這不是龐大第一次“賣資產”。自2019年年底龐大完成重組,新股東入駐以來,大約進行了6次的資產處置,出售7家子公司全部股權及多家名下土地和建筑物,通過資產售賣實現收入超11.78億元。
重組沒有給龐大帶來顯而易見的“曙光”,卻為了重組時約定的“3年35億元”的業績承諾,龐大在“賣資產盈利”的道路上難以回頭。誰曾想,昔日的龐大集團,可謂風頭無兩,它跟它的企業名字一樣,是家“龐大”的商業帝國。
第一家A股上市的汽車經銷商
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龐慶華,歷經了時代的貧苦,但艱難生活也給了他堅毅的意志。
在龐慶華16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扛著了家中一份經濟重擔。從去山上打石頭開始,此后陸續成為修理工、理發員等等。基本小縣城的底層職位,他都做了一遭。
如果沒有那次機會,龐慶華可能很難走出這座小縣城。
1983年,中國邁出工業改革的實質性的一步,大力搞活農村工商業。彼時,28歲的龐慶華得到了在機電公司當業務員的機會,這是他第一次與汽車結緣。
在此之前,工業領域實行計劃經濟,汽車是不能進行購銷買賣的,只能由國家統一分配。如今,政策轉變,第一次接到采購汽車任務的龐慶華只能動用身邊一切資源來打聽汽車資源。
他費勁找到齊齊哈爾市國庫,并一鼓作氣拿下其25輛進口日野牌164卡車的庫存。而買回來的汽車也很快就搶購一空了,龐慶華憑借買賣的差價大賺一筆。
4年后,龐慶華由一名小業務員升任機電公司的物資經理,主營汽車購銷業務。而常年累積的工作經驗,也鍛煉出龐慶華敏銳的市場判斷力,為其后續打造的汽車經銷帝國奠基了基礎。
隨著龐慶華自我努力,他漸漸在公司里收獲了諸多認可,也打消了別人對他能力的質疑。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機電公司先是更名成“冀東物貿”,后又迎來股份制改革盛行的浪潮。冀東物貿隨之變更股份制,并實行全員持股。龐慶華在改制當中,也搖身一變成為“冀東物貿”這家民企的老板。
千禧年后,中國加入WTO,汽車行業迎來爆發期,汽車專賣店、4S店如雨后春筍。龐慶華借此一步步拿下汽車品牌代理,開啟大跨步擴張。
截止2005年,龐慶華帶領冀東物貿開設了60多家4S店和經銷店。2008年,冀東物貿又更名為龐大汽貿集團,也是這一年,龐大集團全年營業額高達538億元,成為當時中國汽車經銷商百強之首。
隨后,龐大依舊”勢如破竹,橫掃千軍“。僅5年時間,其擁有的門店就暴漲超10倍,接近700家。
2011年,是龐大最風光的一年。不僅拿下3個行業,更是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A股上市的汽車經銷商,并以630億元市值成為全球汽車經銷商之最。龐大的輝煌,也令龐慶華家族的身價水漲船高,高達100億元。
此時的龐大,是一個巨無霸。資料顯示,2011年時,龐大旗下4s店已超千家,甚至被人稱為“汽車超市”、“4s店之王“,其搭建的營銷網點分布在26個省市,共有1257家。
創始人退出,重組后賣資產
擴張,是一把“雙刃劍”。擴張帶來的市場占有率,雖然讓其看起來十分強大,然而內在不穩的根基也給“龐大”埋下了危機。
由于前期舉債擴張,龐大集團早已消耗了諸多資金。加之上市的成功,令龐大集團一時間被虛假繁榮蒙蔽了雙眼,又進一步加快多元布局的步伐。
拿下奔馳、奧迪、阿斯頓·馬丁等豪車代理;試水網上售車、分時租賃;搭建汽車文化園;收購長沙、薩博......龐大發揮出老大的姿態,各路出擊,不斷探索汽車經銷的各種可能性。
然而這些創新舉動,面對資金危機的抵御能力幾乎為零。
2014年,經銷商行業進入緩慢發展階段,土地經營成本上漲,使得走“買地建店”重資產模式的龐大遭到重擊。加之,市場環境嚴峻,汽車經銷行業利潤微薄,多重因素之下,龐大的資金流開始岌岌可危。
2017年,龐大就已經無法拿出足夠的資金購車進貨,便向北京冀東豐借款1700萬元。誰知,就是這筆債務,在2019年時成為龐大暴雷的導火索。
彼時,債務到期,龐大卻無資金償還,北京冀東向法院申請要求龐大破產重組,揭開了龐大的“危機”。
實際上,在2018年,龐大就已經陷入沼澤,難以自救。這一年,龐大資金緊張情況加劇,甚至直接影響到經營,因為龐大在2018年下半年幾乎沒有資金再進購汽車。而龐大的頹勢,也令其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上汽通用五菱,選擇與之終止合作。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期間龐大又被銀行抽貸162億元,直接令龐大陷入資金困境。加上被立案調查,人事變動頻發、高管減持等狀況頻出,龐大已難掩其困境。
據財報顯示,龐大在2018年總計虧損達到60多億,同比下滑3003.23%。甚至進入A股十大虧損王榜單。
陷入危機后龐大集團不是沒有過掙扎。減員、租售店面、賣地變現,甚至龐慶華本人將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悉數質押。但“病來如山倒”,深受重傷的龐大,依然難轉頹勢。
2019年5月,龐大集團及相關責任人收到紀律處罰決定書。龐慶華被公開譴責,并認定三年內不適宜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
一月后,龐慶華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并退出這個他一手帶大,苦心經營數十載的集團。而此時的龐大,市值早已不足百億,縮水近80%,甚至被戴帽“*ST”。
自此,龐大正式告別龐慶華時代。雖然龐慶華離開了,但龐大依然沒有放棄自救的機會。
2019年底,龐大迎來正式重組。本以為重組成功,能給龐大帶來重生的機會。然而現實面前,依然顯得有點“無能為力”。
資料顯示,重組時,重組資本方許下了“3年35億元”的業績承諾。然后汽車市場行業下行,龐大未能如愿完成業績,只能通過“賣賣賣”來增加財報的營收。但這對龐大來說,依然治標不治本。
回顧過往40年,從一家小企業,到歷經改制,以卡車起步,逐步向商用車、乘用車轉型,又陸續補充豪車短板,龐大一刻不停地向前狂奔。然而,時代變遷,汽車行業行情下滑,面對資金危機的“巨無霸”,也只得低下頭顱。
對于未來,龐大依然處于迷茫期。但作為昔日行業之王,市場也依然給予足夠多的寬容,依然在觀望其是否能有“新希望”。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