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向年輕人販賣焦慮:1元短視頻課,30萬人報名!實操變現課狂收2億元
校外學科培訓因“雙減”政策落地而偃旗息鼓,民間資本在義務教育領域的投資已逐漸停息。教育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在哪?
來源/時代周報
校外學科培訓因“雙減”政策落地而偃旗息鼓,民間資本在義務教育領域的投資已逐漸停息。教育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在哪?
2021年10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鼓勵各類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這一變化,也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難得的政策風口”。
過去,很多人把職業教育理解為普通教育“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外界對職業教育的刻板印象是:從職業中專或高職畢業,在遠離城市的流水線上做簡單重復的工作。
現如今,人才觀念正迎來劇變,職業教育正發生變化。《2022中國職業教育行業報告》(下稱《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到2024年,職業教育市場有望達1.2萬億元規模。
“職場晉升課”“副業培訓課”受追捧
職業教育主要是指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類型,可分為學歷職業教育和非學歷職業教育兩類。前者主要包含中職、高職等專業院校,后者則根據培訓目的不同分為職業技能培訓、職業考試培訓和企業管理培訓等細分賽道。
新冠疫情疊加就業壓力,以提升個人就業能力為目標的職業技能培訓、職業考試培訓賽道率先獲得資本加持。
數據顯示,2021年職業教育一級市場共發生61筆融資,融資總金額超過78億元,融資數量與總金額均超2020年。其中,職業技能培訓、職業考試培訓兩大細分品類的融資最多,分別占比44.3%和19.7%。
2021年7月,在線職業教育平臺“開課吧”宣布完成了6億元的新一輪融資。短短一年時間內,開課吧已完成了兩輪融資,總計11.5億元。
在“開課吧”平臺上,考試培訓、IT互聯網和新職業與副業成為最重要的三大板塊。其中,短視頻變現、影視后期、原畫、聲音變現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課程。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平臺中價值1元的“零基礎短視頻變現訓練營”已有30萬人報名參加,價值1.2萬元的“短視頻實操變現”課程也有1.5萬人參與。僅這一課程的收入就已近2億元。
商家關注到年輕人當下的收入、職場晉升焦慮,營銷用語中不斷宣揚“睡后收入”“年輕人的第一個百萬”等概念。睡后收入,是網絡流行語,等同于被動收入,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照看就可自動獲得的收入。
原畫師、有聲書朗讀者、游戲主播、博主網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嘗試把興趣愛好變為“副業”,通過職業教育,尋求職業發展的新可能。
除了針對副業的職業技能培訓,針對主業的職業技能培訓、職業考試培訓也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板塊之一。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市場中不少主打“考證訓練營”“職場晉升”的課程也受到消費者追捧。以“網易云課堂”為例,“CPA(注冊會計師)4天試學營”和“二級建造師3天集訓營”等課程都被平臺納入重點推薦。
品牌戰略專家、產業空間研究院主任潮成林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將會是職業教育的起步發展年,線上線下齊頭并進,新的就業領域會興起大批的培訓項目。近些年后期職業教育中學歷教育的含金量逐年遞減,加上自由職業者增多,對單項或多項技能需求增加。非學歷的技能職業教育在未來會更具發展空間。”
考證、考公并非職業教育發展重點
2021年12月21日,教育部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3.8%,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4.1%。“雙減”之下,K12教育巨頭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大部分教育企業只能舍棄校外培訓業務。
但考慮到教育行業具備輕資產、現金回流快的商業特點,為這些教育企業轉型提供了空間和可能性。
好未來(TAL.NYSE)動作迅速,已發布成人職業教育品牌“輕舟”,整合考研幫、考滿分和留學三大子品牌;高途(GOTU.NYSE)宣布,將打造專注成人業務的高途學院;作業幫上線成人教育品牌“不凡課堂”,涵蓋公考、財會證書培訓、教師資格考試、成人英語等品類。
資深教育行業投資人王雷分析,“在職業教育中,以考證、考研和考公務員為主的考試培訓并不是教育風口中的重點對象。考證是職業教育易入手的領域,門檻較低、競爭激烈。”
王雷認為,人才缺口較大的高端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領域才是職業教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領域需要企業擁有足夠的產業基因,耐心了解企業的需求,培養真正的產業人才。“而真正能做到從產業出發,為企業服務的教育企業,少之又少,它們將會是整個職教風口中最大的受益者。”
《意見》指出,鼓勵行業龍頭企業主導建立全國性、行業性職教集團,推進實體化運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支持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引導企業按崗位總量的一定比例設立學徒崗位。
王雷分析,“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出于自身發展的需求,打造更多校企共辦、產教融合的案例。目前雖然還沒有巨頭跑通商業模式,但已經有很多企業邁出了關鍵一步。這會是個很好的開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