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福沖刺“麻辣燙第一股”,IPO勝算幾何?
一碗“麻辣燙”的上市之路,故事好講嗎?
來源/摩根頻道
餐飲賽道上,在火鍋第一股、新茶飲第一股后,麻辣燙雙寡頭之一的楊國福也將開啟“第一股”的IPO之路。
2月11日,據證監會官網披露信息,國內知名麻辣燙品牌運營商,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審批》材料已于2月8日獲得受理,這就意味著楊國福很快可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材料,沖刺“麻辣燙第一股”。
1.楊國福急于沖刺“麻辣燙第一股”,意欲何為?
楊國福的上市沖刺,除了近日中國證監會官網的信息披露,早已經有跡可尋。在2021年,據全天候科技報道,彼時楊國福透露公司已經將上市納入了五年計劃重。
并且,據天眼查顯示,2021年12月8日,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發生了多項工商變更,其中就包括了把企業類型從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把企業名稱從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對于這些股份制的改革的頻繁舉動,已經或多或少向外界透露出楊國福正在為上市做準備。
然而,面對于餐飲業過去一年,海底撈、呷脯呷脯、奈雪的茶的“跌跌不休”,楊國福欲沖刺的“麻辣燙第一股”,真的會名副其實嗎?
首先,單從店面數量來說,楊國福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據楊國福麻辣燙官網顯示,其在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5個海外國家與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有6000多家加盟店,是全國麻辣燙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品牌。并且,以公開數據可知,2019年—2021年三年間,每年開店數量均達1000家以上,足以可見其擴張速度。
拿耳熟能詳的全球快餐連鎖品牌麥當勞做參考,截止至2021年10月,麥當勞中國門店數量為4300家,預計2021年內新開店超過600家,預期2022年底實現4500家門店目標。兩者相比,可見在國內,無論從門店數量、還是擴張速度,楊國福均是高于麥當勞的。
由《中國餐飲品類與品牌發展報告2021》數據表明,2020,門店數在5~49家的品牌占比為55.4%,門店數在500家以上的品牌占比僅有6.9%。足以可見,楊國福在國內市場中的連鎖優勢與品牌認可度。
其次,從營收構成來看。
由于楊國福并未對外發布財務狀況以及IPO之路還未到提交招股書的步驟,只能從2019年楊國福接受《財經》雜志采訪時所透露,其2019年公司營收約為13億元,加盟費僅占20%左右,主要營收來自商貿模塊,比如向加盟商銷售調味料、食材、廚房設備、餐廳家具等。
可見,作為一家依靠加盟模式擴張的公司,并不依靠加盟費為自身主要收入,這一點就大大減輕了在未來發展中,一旦市場飽和、擴張見頂后的財報壓力。
當然,這一點也得益于楊國福正在逐步打造自己的供應鏈,曾投資4億在成都建立自己的供應鏈工廠,進行調味料研發和生產,進一步提高標準化程度,通過在原材料上的進一步把控,去維穩自身品牌口味、形象與統一化。
不過,無論是門店數量、市場占有率、營收結構和供應鏈,只能代表了楊國福當下在麻辣燙賽道上是有優勢的,是其能上市的亮點所在,或許并非急于上市的原因或者目的。
餐飲作為傳統行業,大部分玩家都擁有著充沛的現金流,在過去很多年里,多數餐飲企業并不急于擁抱資本市場,但是從去年開始,從鄉村基、老鄉雞、和府撈面、七欣天再到楊國福都走向了上市之路。
并且餐飲領域融資事件頻頻,據《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顯示,截至去年8月,中國餐飲行業的投融資金額為439.1億元,是2020年全年的兩倍。
或許,資本是在互聯網的泡沫經濟的大環境影響下,把目光紛紛轉向了實體經濟;又或許是,對于楊國福這類實體餐飲行業,過去2年由于疫情的洗禮,資金流已經不能支撐自身的發展與擴張,拿資本市場作為自身的“跳板”,進一步加速自身擴張速度、占領市場、形成“寡頭格局”,喚醒同賽道的馬太效應。
1.IPO之路:“機遇”與“風險”兩兩相望?
雖然上市能為楊國福帶來資本市場的助力,加快從“雙寡頭”到“寡頭”的步伐,但是資本總歸是逐利的。
麻辣燙雖然被眾多消費者所追捧,但是過去幾年里,在資本市場并不受“重視”,對比著咖啡、新茶飲、火鍋賽道的一輪又一輪融資,頭部玩家在資本市場的風頭無兩,麻辣燙兩大巨頭“楊國福”與“張亮”仍未被資本所青睞,有過融資記錄。
這與麻辣燙的特性難以分開。
與新飲品、咖啡、火鍋賽道大多連鎖品牌對產品嚴格管理與把控來說,麻辣燙加盟店分布于全國各個地區,從一線城市到18線鄉鎮、皆有涉獵,如果對于食材進行統一配送與管理,倉儲與物流將帶來巨額成本,對于一個大規模、低利潤的餐飲品牌來說,怕是難以承受。
而且,哪怕未來做到“統一化”,麻辣燙因為本身地域的不同、季節不同、以及高達百種多的菜品,在運輸過程中生鮮類的損耗也是不可估量的。同時,很對于食材種類、食材新鮮度等很難進行“精細化”管理,使得加盟店操作不規范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損壞品牌形象。
就正如過去的2021年,楊國福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暴雷”。
2021年7月,有博主在調查時發現,楊國福麻辣燙一加盟店原料倉庫內老鼠屎遍地,且存在食材不清洗、內類食材直接煮、洗菜池洗抹布拖把等諸多安全問題。雖然事件發酵后,楊國福麻辣燙也通過官方微博向公眾道歉,但是已經暴露了楊國福自身對于加盟店管控不力的弱點。
并且,在同月市場監管總局的統籌指導下,對廣東、上海、河南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全面排查轄區內楊國福麻辣燙3323家門店中,責令整改841家、警告5家、立案查處24件。所排查幾千家門店中,超過四分之一的門店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這樣的概率量級或許也讓資本不得不為楊國福上市后的形象所擔憂。
畢竟食品安全問題,是餐飲行業的重中之重,每一次暴雷,都是消耗品牌正面形象,以星巴克為例,當時無錫門店的食品安全問題被爆出后,其股價連續6日都在走跌。
或許,這也是為什么,麻辣燙賽道市場不小,卻少有資本入局的原因。
欲沖刺“麻辣燙第一股”的楊國福,如果想坐穩行業老大,不想“第一股”的帽子成為笑話,起碼在資本下場前,先管控好自身加盟店食品安全問題。不然,或許資本的“跳板”機遇,或許只能加速其沒落的風險。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