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新“攻守道”
消費分級下的精準競爭,產業互聯網的升維之戰
來源/商業數據派(ID:business-data)??作者/張藝
2017年11月11日,馬云聯合吳京、甄子丹聯合上映了一部關于太極的電影《功守道》,馬師傅雙目微合,開始了與各大武林高手的巔峰對決。
?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在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和近20位事業群總裁之間,增加了4個分管大總裁:戴珊、張建鋒、俞永福和蔣凡。
?
適逢大變局,阿里正在上演一出新《功守道》。
?
北京時間2月24日,俄烏矛盾升級,全球股市一片“綠”。晚間,阿里2022財年(非自然年)第三財季財報(2021年第四季度)發布后,市場反應也很激烈。
?
據阿里財報顯示,第三財季收入為2425.80 億元,同比增長 10%;經營利潤為70.68 億元,同比下降 86%;非公認會計準則攤薄每股收益為 2.11 元,同比下降 23%。分析師此前預期阿里巴巴2022財年Q3營收2449.12億元;預計調整后凈利潤438.74億元。
?
實際上,阿里增速放緩在業內人士的預料之中,營收同比增速近四個財季分別為64%、34%、29%、10%。
?
該財報發布后,阿里巴巴美股開盤價一度從109.72美元跌到100.074美元,跌近9%,創近五年以來新低。不過,盤中股價很快反彈,最終收盤價為108.93美元。
?
2月披露的數據顯示,在去年四季度,淡馬錫大幅增持拼多多、新購京東;高瓴清倉阿里,并大幅減持拼多多。
?
同時,今年1月,股神巴菲特的“老搭檔”查理芒格再次重倉阿里,這已經是其一年之內第三次出手增持阿里股票。2月,查理·芒格出席了旗下Daily Journal公司的年度會議,并針對加倉阿里做出了回應:“阿里巴巴非常有競爭優勢,哪怕是在競爭激烈的零售領域,也極具優勢。”
?
每個機構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答案。
?
疫情、地緣政治、政策風險等大環境下,阿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財務數據低谷,但是這個巨頭依舊摩拳擦掌準備“大反轉”——戰略調整、組織變革,阿里內部比外界更深刻的認知到變化。
?
成立23年,阿里是真的陷入“中年危機”,還是正在準備下一個蓄勢待發?
?
消費分級后的精準戰爭
?
電商的競爭,已經從大盤的整體競爭,到了消費分級后的精準戰爭。
?
以電商、零售業務為代表的中國核心商業矩陣,依然是阿里整體營收的“晴雨表”,在第三財季,剔除了本地生活和菜鳥后,阿里的中國商業收入占比依舊超過70%。
?
在第三財季,阿里來自中國零售商業的收入為人民幣1679.95億元,相較2020年同期增長7%。
?
其中,客戶管理收入出現同比下降的情況,雖然下降只有1%。阿里解釋,主要由于市場狀況放緩和競爭而導致淘寶和天貓的線上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錄得單位數增長。其中按類目來看,服裝和配飾,以及消費電子類產品的實物商品 GMV 同比增長低于整體平均增長。
?
另外,中國零售商業業務下的“直營及其他”收入為679.06億元,同比增長21%。增長主要來自包括高鑫零售,盒馬及天貓超市的直營業務的收入所貢獻。
▲戴珊
?
一向穩定的核心商業部分,在戴珊接手后,點了至少三把火。
?
1月6日,戴珊發布內部信,宣布將原本屬于兩個事業群的淘寶和天貓整合。在新的架構體系下,淘寶、天貓“不分家”,將采用統一的平臺規則。這對于商家服務來說是一次整合,對于阿里自身來說則是一次效率革命。
?
2月,戴珊再次點燃第二把火。有媒體報道阿里將圍繞大品牌開設天貓自營旗艦店。不過,后續阿里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回應稱,貓享只是天貓App里的一個探索項目,天貓整體轉自營是根本不可能。
?
自營模式可以帶來更嚴格的品控、更好的用戶體驗,以及更大的GMV。
?
推出貓享,抓住高端市場。不僅是為了對抗京東、也是為了對抗抖音和拼多多中部分品牌升級的品類。
?
中高端的流量競爭激烈,阿里已通過進軍下沉市場來突圍,主要集中在淘特和淘菜菜。
?
阿里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中提到:淘特帶來了新的流量,淘菜菜幫助了阿里滲透到下沉市場并形成了物流體系。兩項業務針對的價格敏感客戶群可以和淘寶、天貓形成互補,進一步穩固阿里在電商行業的地位,阿里不惜重金押寶。
?
第三財季,阿里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同比減少25%,主要由于對增長業務(如淘特、淘菜菜、LAZADA 和餓了么)的投入增加、為用戶增長而增加的費用,以及支持商家的舉措而導致的費用增加。
?
阿里的投入已經有了顯著效果。2021年,淘特擁有2.8億年度活躍消費者,同比增長 3900 萬。本季度,淘特上的支付訂單量同比超過 100%。淘菜菜也實現了季度 GMV 環比 30%的增長。“同時,由于更高的地區訂單密度,以及供應鏈能力增強而提升了毛利率,令單位經濟效益持續改善。”財報中表示。
?
▲阿里中國零售市場年度活躍消費者數據變化
?
下沉市場也是阿里主要的新用戶來源。財報顯示,阿里巴巴生態體系的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截至 2021年12月31日止12個月期間達到約12.8億,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12個月增加約4300萬。其中,中國零售市場年度活躍消費者凈增1900萬,達8.82億。
?
值得一提的是,淘特、淘菜菜不僅意味著新的用戶流量,還寓意著新的商業生態。
?
阿里曾表示淘特、淘菜菜將在兩個方向重點發力:一是科技興業,打造更多更智能的“淘工廠”和科技示范性的“淘菜菜農場”;二是鄉村基建,加大農產品產地倉建設,聯合菜鳥落地“千縣共配中心”項目。
?
“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是未來的趨勢,也是阿里的獨特能力。”戴珊曾在采訪中說。顯然,用戶增長過后,阿里或許還意在下沉市場的數字化潛力。
?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業績電話會議表示,在獲得10億高質量的AAC(年度活躍消費者)的情況下,我們已經基本覆蓋中國絕大部分有消費能力的用戶,未來的重點已經從用戶的增長,轉變為用戶的留存和ARPU值的增長。
?
整體看下來,阿里核心商業在調整后,高、中、低三個層次更加明確,中高端攻守兼備、下沉市場以攻為守。
?
一場消費分級的精準戰爭,已經全面爆發。
產業互聯網的升維之戰
此次財報中發生的最顯著變化,是收入結構的劃分改變:將本地生活、國際業務從核心商業中劃分出來形成獨立的模塊。
?
這也剛好印證了阿里集團的戰略調整。
?
2021年12月,阿里全新的組織戰略升級,從 2015年的中臺戰略變為 “多元化治理”,并增加了 4 個分管總裁:戴珊、張建鋒、俞永福和蔣凡,分別負責中國數字商業、云與科技、生活服務和海外數字商業四大板塊。
?
“當前必須適應消費者和用戶的思路,去組織和運營我們的不同業務,因為最終我們要做得的是服務每個圈層的用戶,進而服務全體用戶。我們現在非常重要的是把這 10億用戶分層,對不同圈層的用戶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和價值。”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阿里在回答提問時曾提到BU獨立的原因。
?
調整之后,四大業務負責人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除了在核心商業上的“攻守兼備”,阿里還想基于本地生活和云計算板塊打出產業互聯網的綜合優勢,這既需要俞永福和張建鋒的各自戰斗,但又需要彼此的密切配合。
?
?▲俞永福
?
本財季,本地生活取得了一定突破,營收占比提升到5%,同比增速為27%,相比前兩個財季,比重上升。
?
財報中,阿里披露了俞永福領導的本地生活“到家+到目的地”業務的增長邏輯:以餓了么和淘鮮達為代表的“到家”業務,主要通過即時配送訂單維持健康增長并提升效率,在以高德和飛豬為代表的“到目的地”業務中,主要是提升用戶互動和使用頻次。
?
截至 2021年12月31日止12個月,本地生活服務的年度活躍消費者約 3.72億,單季凈增長 1700 萬。
?
具體到業務層,餓了么通過優化用戶增長及物流成本,單位經濟成本取得顯著改善。高德地圖在國慶長假期間 DAU 創下了 2億多的歷史新高,季度內交易用戶在本季度繼續增長。
?
“我們相信,高德地圖從作為地圖的工具服務,升級為目的地生活服務平臺的進程越來越清晰。”阿里在電話會議中提到。
?
從單一工具協作到形成平臺體系,阿里建立了一套自身的本地生活系統。針對系統內消費者和商家兩大主要角色,除了撮合服務的平臺性功能,阿里還想為商家提供數字化方案。
?
實際上,早在2020年,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就曾提到,疫情激發本地生活“數智化新服務”全面加速。“因為本地生活行業服務半徑有限,消費者是有機會和本地商戶形成穩定關系的,公域(平臺)吸引跟多用戶到你的店里很重要,私域運營、即(商家)自身是否做好服務也很重要。”
?
本地生活行業可以將零散的線下商家聚合,成為阿里為不同規模的零售業態提供數字化的觸角。
?
云計算業務也是阿里產業互聯網的關鍵牌,近期的新成績是:北京冬奧會的核心系統實現 100% 運行到阿里云上。財報顯示,阿里云同比增速近四個財季分別為:37%、20%、33%、20%。
?
廣發證券分析表示:“公有云方面,因在線教育、游戲行業經歷強監管,該類客戶較難貢獻增量收入;混合云方面,部分客戶在經濟下行時期將數字化轉型的優先級降低、削減預算,對阿里云收入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
盡管增速有所起伏 ,但阿里云依然是全球第三大、中國第一大云服務商。張勇表示,隨著消費方式數字化和產業數字化的大趨勢愈發清晰,服務于各行客戶的產業數字化進程,成為阿里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機會和基礎。
?
?▲張建鋒
?
張建鋒接手阿里云已經三年。
?
有數據顯示,在過去三年間,阿里云的海外市場規模增長了10倍以上。
?
另外一個重要的變化是,阿里云的收入正在多元化,其中來自非互聯網行業的客戶收入貢獻正在上升。本財季,來自非互聯網行業的客戶收入抵銷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后,占阿里云總收入的?52%。
?
可見,阿里云希望將未來的增長放在非互聯網業務上,而這主要靠實體經濟撐起。于是,結合上述核心商業延展的部分,以及與本地生活商家的數字化結合,似乎又攢成了一個新的閉環。
?
“到2025年,中國的云市場將達到萬億級別,產業數字化進程才剛剛開始。”
?
“行業上,我們會重點關注未來會產生海量數據、消耗大量算力、而且對智能化需求也很高的行業,這種行業會持續驅動云業務的增長。”阿里在電話會議中透露了具體的切入方向。
?
小結
阿里的組織特點,以合縱連橫為長。這在本次戰略大調整之中,又得以體現。
?
消費分級下的精準戰爭,產業互聯網的升維之戰,四大BU彼此獨立、又互相融合。
?
適逢變局,我們又得以見得一家巨型組織的迭代和成長。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