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kalapak去年四季度股價腰斬,螞蟻集團業績會承壓嗎?
金融圈未解之謎,螞蟻集團2021年三季度凈利潤下滑了多少?
來源/讀懂數字科技
隨著阿里巴巴新一輪財報的披露,螞蟻集團2021年三季度的業績也浮出水面。
本期內螞蟻集團貢獻的投資收益達到了58.11億元,阿里巴巴持有螞蟻集團33%的股權,并延后一個季度按照權益法核算,故而可以計算出螞蟻集團2021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約為176.09億元。
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螞蟻集團三季度凈利潤很大程度上是受投資收益影響。
2021年三季度,螞蟻投資的兩家互聯網公司實現上市即:印度生活服務平臺Zomato上市、印尼電商企業Bukalapak。主流輿論認為,二者可能在2021三季度對螞蟻集團貢獻了大額投資收益,而這也是本文主要討論的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zomato股價在四季度無太大變化,而同期下Bukalapak則在遭遇腰斬。
亦即,若無特殊情況,Bukalapak的股價變化將拉低2021年四季度螞蟻集團的投資收益,進而也將對螞蟻集團的凈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1、兩家外企的神助攻
兩家外企對于螞蟻集團的業績有多大的貢獻?有人算了一筆賬。
據券商中國報道,有市場人士評價指出,螞蟻集團作為早期投資者,在Zomato和Bukalapak分別持有14%和13%股份,即使保守的按照一倍收益來計算,去年7-9月螞蟻從兩家公司獲得的賬面投資收益可能就有60多億元,該人士據此估算出螞蟻當期的經營凈利潤規模遠低于根據阿里財報計算的數字,實際凈利潤環比或下降超過40%。
筆者也進行了一番計算,結果與上述市場人士的估計略有不同。
(以下內容的前提是無特殊情況,比如兩家公司實際上是算作螞蟻集團的聯營或合營企業、兩家公司存在增發股票的情況又或是螞蟻集團的投資收益壓根就不是來自于兩家公司,而是其他持股企業等。
若有特殊情況,本文的參考價值將降低或完全不具備參考價值,也歡迎大神糾正,同時下述內容暫不考慮匯率波動影響。)
因螞蟻集團持有上述兩家公司股份比例低于20%,如無特殊情況,財務上應列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其他權益性投資工具。這兩個科目的投資收益有一項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公允價值的變動,公允價值即資產在市場上的價格。
也就是說:兩家公司的股價、市值變化,會影響螞蟻集團的投資收益。
據媒體報道,螞蟻集團曾兩次投資Zomato,第二次投資發生于2021年初,也是公開資料中zomato在IPO前獲得的最后一次投資,投后估值為54億美元。這個估值也是計算螞蟻集團投資收益的依據。
7月23日zomato上市,當日收盤市值達到132億美元,而在2021年9月30日,zomato股價為較上市當日還增加了約8%,若無特殊情況,zomato的市值約為143億美元,換算下來螞蟻集團持有zomato股票上漲約1.65倍,螞蟻集團投資收益為12.46億美元(計算方式為:143*14%-54*14%),以今天的匯率換算為人民幣約為78.71億元。
會不會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zomato實際上是螞蟻集團的聯營或合營企業?特殊情況可能有很多,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zomato2021年三季度是虧損的,若是權益法核算,其為螞蟻集團貢獻的投資收益將是負值。
另外一家公司Bukalapak上市前的最后一筆融資為2.34億美元,發生于2021年4月,這輪投后估值為Bukalapak對螞蟻集團投資收益的計算基礎,2021年9月末期股價為860IDR。(IDR為貨幣單位,印尼盧比)
但筆者未從媒體報道中查詢到其投后估值,故而無法計算2021年三季末其為螞蟻集團貢獻了多少投資收益。
不過,筆者預計:Bukalapak為螞蟻集團貢獻的投資收益不會像zomato那么多。
因為2020年末Bukalapak的估值就在25~30億美元,IPO前的2.34億美元融資其估值大概率會經歷一輪上漲,而2021年三季度末,Bukalapak市值剛剛超過60億美元,該公司對螞蟻集團貢獻的投資收益就可能有兩種情況:
1、若Bukalapak上市掐面最后一輪融資的估值與2021年三季度末的市值相差不大,則其對螞蟻集團投資收益的貢獻也同樣不大。
2、若Bukalapak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的估值與2020年末估值相差不大,則螞蟻集團在2021年三季度從Bukalapak獲取的投資收益至多也就4億美元左右。(計算方式:“60*0.13-25*0.13”~“60*0.13-30*0.13”,結果在3.9~4.55之間。)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上文提及的市場人士分析還是筆者所算出的數值均為參考值,并不代表螞蟻集團2021第三季度真實的投資收益。
2、下季度的螞蟻,業績如何?
韓信曾經說過一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若從財報數字論,螞蟻集團2021年三季度的凈利潤受投資收益影響大幅增加,而下季度則可能會因投資收益的影響面臨壓力。
雖然算不出Bukalapak2021年三季度對螞蟻集團貢獻的投資收益,不過四季度的卻很好算,因為Bukalapak股價在四季度遭遇腰斬。
四季度末為430IDR,若據此計算,2021年四季度,螞蟻集團對Bukalapak的投資收益約為-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億元。
面對著25億元的負向投資收益,螞蟻集團2021年四季度的業績必將承壓,當然前提還是“若無特殊情況”。
不過,也不排除螞蟻又有哪些投資過的企業融資、上市,為其帶來更多的投資收益,覆蓋了Bukalapak帶來的負面影響。
幸運的是,不論Bukalapak為螞蟻集團帶來多少投資收益,若螞蟻集團未出售其股票,盈虧就只是賬面上的數字,而不是實際的資金變化。
在螞蟻集團2020年披露的招股書中,其在2020年上半年、兩個季度的凈利潤200多億元,這是在螞蟻集團迎來強監管前的黃金時期,從上文中的券商中國的報道以及筆者的計算,不難發現,若不論投資收益,螞蟻集團2021年三季度凈利潤是下滑的,而且幅度不小,下一季度的業績是會延續這一趨勢,還是大漲一波,很難說。
螞蟻集團IPO暫緩后,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業績?在《螞蟻集團,氣虛但筋骨強》一文中,筆者曾提及, 螞蟻集團的根基是用戶、數據和流量,而這些不是信貸業務帶來的,而是以支付、生活、金融科技的整個生態帶來的,信貸業務只不過是螞蟻的變現方式。
合規?其實筆者一點都不懷疑螞蟻集團的合規能力,因為合規對螞蟻而言從來就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xbx”的問題。(xbx請自行腦補,筆者不方便打出來)
但“合規+業績”就成了一個大問題,這是業務和財務層面的。
在資本市場層面,螞蟻也有一個大問題:監管和各界已經將金融的烙印刻在了螞蟻的基因里,螞蟻如何講一個科技的故事,以便在未來獲得更高的PE?
綜合下來,螞蟻集團面臨的挑戰其實可以總結為:如何重構想象力。
這點,我們在下一篇文章《螞蟻集團如何重構想象力》中聊一聊,可能會晚一些,歡迎先關注一波。
(注:本文核心內容來自媒體報道等公開信息;受人工失誤、語言、財務操作等諸多因素影響,對于文中市值、投資收益、凈利潤等數據的計算可能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故而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及其他決策建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