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人經濟學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每個商業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明星商業人物。
圖片/網絡、圖蟲創意
作 者/周忠祥??華商韜略出品/ID:hstl8888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每個商業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明星商業人物。
從80年代的改革企業家,到下海創業的“92派”,從門戶網站時代的“互聯網英雄”,到移動互聯時代的“BAT”巨頭。每一批明星商業人物的出現,類別雖然不同,成因卻很一致:他們都是當時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而數字經濟,便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生產力”。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技術,以及新零售、新制造等應用形態,都屬于這一范疇。評價標準只有一個:利用數據引導資源分配,推動生產力發展。
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2021年7月13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達39.2萬億元。
▲來源:《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
紅人新經濟業態,以大數據為基礎促進紅人與商家的精準匹配,實現新零售的價值創造,是典型的數字經濟業態,目前規模已超萬億。
紅人新經濟的出現,是數字技術和消費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消費創造了需求,技術支撐了平臺交易生態,紅人則補充了紅人商業生態的最后一環。
網紅不僅對各消費領域了解、熟悉乃至精通,而且對公眾有強大影響力、有廣泛認同感,對行業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他們掌握著巨大的流通加速密碼,創造出巨大的行業商機。
他們從何而來,又將走向何處?這是本文需要解答的問題。
上世紀末的博主達人與影視明星,已經具備了某些“紅人”氣質。
但現代意義上的“網絡紅人”,還是指那些被網民廣泛關注而走紅的人,以及因持續輸出內容知識而走紅的人。比如,市面上公認的初代網紅羅永浩。
老羅走紅,要歸功于新東方的教學生涯。在新東方,他的課堂幾乎場場爆滿,不是因為專業能力強,更不是因為長得帥,而是因為教學中他總能金句不斷、詼諧幽默,非常“異類”。
學生覺得非常有趣,便偷偷錄下視頻傳到網上,這便是后來廣為傳頌的“老羅語錄”。
2005年,老羅登上“十大互聯網風云人物榜”。這個榜單沒有叱咤風云的企業家,幾乎全是清一色的網絡紅人,他們最終被稱作“初代網紅”。
網紅不是憑空產生的,大眾的心理驅使、日益便捷的網絡以及紅人背后的推手都是重要原因。早期的鳳姐、芙蓉姐姐,甚至后來的奶茶妹妹、西少爺,都是那個時代的網紅……
盡管千差萬別,但這些網紅有個共同特點:有流量粉絲,受萬人追捧。
移動互聯跑步入場,社交媒體呼嘯而至,讓網紅與消費者的距離被大大拉近了,企業因此找到了新的“售貨員”。流量變現成為可能,紅人經濟雛形漸成。
但最初幾年,紅人經濟遲遲沒有爆發。
2010年初,做了5年線下衣帽零售生意的張淼在微博開了賬號,更新服飾穿搭、美妝美容信息。靠著微博早期紅利,不到半年張淼店鋪便積累了10萬粉絲,平時更是有不少人上網咨詢穿搭、美妝技巧。
張淼覺得這是一個商機,她一拍腦袋微博賣貨。
現實很殘酷,3個月下來,張淼只賣出了100多件衣帽商品,這還包括因質量、配送問題而最終退貨的十幾件。
多年后,張淼將回憶那段經歷,將失敗歸于“信任缺失”。張淼的總結一針見血,紅人經濟建立信任的確需要時間。
與此同時,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電商生態卻在快速壯大,平臺與用戶的信任逐漸被建立起來。
海量的用戶買家,海量的入駐商家,早期支撐淘寶完成選品、交易、配送的,也是底層數據分析與技術處理能力。盡管當時沒有數字經濟的概念,但它已經具備某些數字經濟的實質。
甚至,不少行業人士將電商業態看作數字經濟的萌芽。
早期紅人經濟的探索,也從其中汲取了不少養料。諸如依托技術的大數據處理能力,建立第三方平臺強化信任背書……
同時期,李檬在2009年創立了一家名為天下秀的公司,力圖為互聯網上的創作者們爭取第一筆收入,開始有系統、有節奏地探索紅人經濟的發展路徑與商業價值。
通過自研紅人營銷交易平臺WEIQ,天下秀將紅人與商家鏈接起來,并通過技術手段完成匹配,幫助創作者獲得收入,并將內容與流量賦能品牌商家,構建起完整的商業生態。
現在看來,這個生態閉環很不錯,平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不信任問題。但在當時,它依舊是超前的。
所以在最初階段,天下秀走得很慢、很穩。在率先完成對紅人經濟生態布局后,它只能靜待行業花開。
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紅人經濟的“東風”徹底來了。
數字經濟的地位在提升,其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的速度在加快。
移動互聯網技術,讓10億人涌入社交媒體,紅人與用戶的距離被進一步拉近,同時被拉近的還有信任。
于是,紅人的去中心化流量,迅速捕捉到了幾億人的個性化需求。這些需求,通過反向定制催生了大量小而美的品牌。
小仙燉、完美日記、王飽飽麥片等一系列網紅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2016年,中國紅人經濟徹底井噴。羅振宇天價簽約Papi醬,咪蒙“情緒”紅文火遍網絡,薇婭開始入駐淘寶帶貨,李子柒做起美?博主……在一段時間里,他們是中國紅人的絕對頂流。
據艾媒咨詢報告,2020年中國直播帶貨銷售額總榜TOP5中,薇婭以311億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李佳琦和辛有志,兩人帶貨也都超過了100億元。
人們沉浸于這場瘋狂的帶貨狂潮,鮮有人意識到這些頂流也是中心化的,它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紅人去中心化的本質。
現實最終給出回應,先是咪蒙被叫停,繼而羅永浩帶貨翻車,最后薇婭陷入稅收丑聞……一些野蠻生?的頂流紅人,開始受到現實的“審判”。
盡管不少頂流翻車,但整個行業卻依然在高歌猛進。
根據中指研究院《2021中國紅人新經濟發展報告》,2017-2020年紅人新經濟直接市場規模分別為786億元、2491億元、6188億元、13572億元,平均增速超150%。根據預測,2025年紅人新經濟規模將超6.7萬億元,紅人經濟在新經濟中的占比將從2017年的0.6%升至2025年的20.6%。同時,作為數字經濟的一環,紅人新經濟將持續促進新個體經濟發展。
▲來源:《2021中國紅人新經濟發展報告》
巨大的觀感差異,讓越多越多的從業者開始思考:紅人經濟需要怎樣的發展路徑?去中心化是不是最好的實現方式?
現實中,有關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這沒有絕對的是與非。一個廣泛存在的現象是,電商行業中有不少去中心化的成功賣家,紅人經濟中也有中心化的商業頂流。
但在李檬眼中,放眼整個紅人經濟的生態建設,去中心化無疑是最合理、最有效的——
只有足夠多的紅人,去觸及足夠多的個性化消費需求,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形成一個多贏局面:足夠多的紅人賺取收入,足夠多的品牌成長壯大,足夠多消費者得到滿足。
也正是因為李檬更早理解到去中心化對紅人經濟的作用,天下秀先于行業在2019年完成了A股主板上市,行業、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
2021年,WEIQ平臺已聚集近18萬個商家客戶及超過192萬個紅人,其中職業化紅人賬戶53.5萬,年匹配、處理訂單量突破380萬筆,為紅人群體帶去了31.5億元收入。
這也意味著一大批品牌借助天下秀平臺迅速成長壯大。這些品牌的絕大多數,都是深扎平臺的老商戶。2021年,WEIQ平臺品牌客戶留存率高達79.6%,它們的投放金額,同比大幅增長了39.3%。紅人經濟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在鏈接三方價值外,天下秀積淀十余年的大數據匹配能力也持續提升著行業效率。
不少人都知道羅永浩曾經5分鐘賣出6萬套男士護膚品的案例,但鮮有人思考,如果老羅是在幫一家中小型品牌帶貨,會產生怎樣的后果。
這么大的需求量,需要在幾天內送到消費者手上,庫存不夠怎么辦,物流跟不上怎么辦?
一旦紅人與商戶不適配,行業便會不再高效。這就要求各行業的紅人數量要足夠多,并通過高效的商業匹配,才能實現對商戶需求的滿足,最終完成紅人生態閉環。
從更大的宏觀視角來看,去中心化造就的龐大紅人數字產業,對數字經濟的發展、緩解就業壓力,實現共同富裕的政策目標也有很大助力。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達2億人,其中主播類紅人160萬人,同比增?近3倍。未來,會有更多的內容創作者,加入到這場淘金之旅。
在Web2.0時代,內容創業者成為流量中心,成為連接一切的樞紐。
但在這個階段,用戶只能是內容的生產者,規則依然由互聯網平臺制定,用戶缺乏足夠的自主權。這便大大限制了創作者的主觀能動性。
如何破局?答案是向Web3.0時代跨越。在數字經濟助推下,Web3.0將會是用戶與建設者共建共享的新型經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創作者將得到前所未有的主動權、參與權、體驗權。
2021年,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頒布,明確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數字經濟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大數據、區塊鏈、新零售、元宇宙,都是數字經濟核心的技術應用形態。有了它們的支撐,Web3.0時代才能重構互聯網經濟的組織形式和商業模式。
利用分布式賬本技術,Web3.0構建了一個激勵包容的開放式環境,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自治組織,賦予了用戶自主權與所有權。
在元宇宙的助力下,Web3.0變成了立體全息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性與沉浸感。在那里,人們從看客變成演員。
互聯網巨頭早已在布局。從Meta、微軟、谷歌,到阿里、騰訊、字節跳動,都在加碼元宇宙,正是看準了Web3.0時代元宇宙這一極具誘惑力的應用場景。據華鑫證券研報預計,2022年全球元宇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800億美元,同比增加76%。
2021年天下秀搭建起了全新的“虹宇宙”內容生態,它也是元宇宙應用的典型案例。目前生態用戶超過40萬,吸引了紅人IP?太閑、天才小熊貓,以及品牌方拉菲集團、?湖集團的加入。此后,數字衍生品交易平臺TopHolder也接入虹宇宙,引入最優質的數字作品,豐富UGC內容生態建設。
▲虹宇宙內TopHolder數字藏品展示示意
從本質上講,元宇宙創造了新的市場增量與想象空間,將創作者經濟的天花板推至無限高。
更關鍵的是,新技術賦予了創作者主人公地位,將創作者的每一個作品都打上了“個人資產”的標簽,這是對他們最好的獎勵與鼓舞。這好比是經濟領域的“產權界定”,創作者經濟的內生增長生態也因此形成了。
此外,在Web3.0時代,依靠區塊鏈可追溯、不可逆、不可篡改的技術特點,可以輕易解決“偽原創”的弊端。行業正本清源,創作者可以獲得更安全、更自由的創作體驗。
回頭看天下秀十多年的創業歷程,有兩個感知最是清晰強烈:一個是感慨于其持續引領行業地位;另一個是驚嘆于其精準的行業預判。
最新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天下秀研發投入1.3億元,同比增?73.3%。大幅投入研發背后,透露出天下秀想在數字經濟大潮中打造創作者經濟新時代的野心。
▲來源:天下秀財報
當下,數字經濟正加速推動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形態轉化,這一過程將極大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數字經濟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
據國務院1月12日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之比將升至10%。“核心”一詞至關重要,它意味著數字經濟業態中最有前景、最有價值、最具技術稟賦的部分,會得到更大政策支撐。
整個數字經濟時代,整個移動互聯空間,整個數字產業鏈條,都在為內容創作者打開時空之門。
時代的天空,總有星辰閃爍。在新時代,以紅人為代表的創作者經濟,將會是那顆最耀眼的明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