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虛假繁榮 || 深度
本輪疫情之下,叮咚買菜日活環比上漲66%,股價大漲近兩倍,其他生鮮平臺也一派繁榮,疫情成為生鮮電商的新機會?
作者/海棠葉??編輯/陳澗? 來源/無冕財經
疫情之下,生鮮電商平臺成為普通人的“戰場”。
4月24日,北京新增病例,身在朝陽區的居民們收到來自上海親朋好友的叮囑,火速趕往生鮮電商平臺下單。
米面糧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零食、日化用品……她們“征戰”各大生鮮電商APP,搶奪著在架商品和配送運力。
據叮咚買菜方面表示,截至4月24日中午12點,叮咚買菜北京整體訂單量暴增50%以上,其中垡頭、潘家園等涉疫情風險區域更是上漲明顯。
其他電商平臺亦是如此:每日優鮮方面,截至4月25日中午,訂單量較上周同期增長6倍;風控區周圍站點,美團買菜訂單增幅超過300%;盒馬門店顯示配送小哥已約滿。
生鮮電商“疫”外重啟。
自3月份以來,一度萎靡的叮咚買菜(DDL.US)、每日優鮮(MF.US)股價逆勢走強,前者曾累計上漲190%,后者暴拉74.7%,在一眾中概股中走出“一枝獨秀”的行情。
▲叮咚買菜近幾個月股價表現,圖片來自雪球。
這是A面。
B面是,它們因疫情再度面臨著大考:全力調控運力后繼續搶菜難,疫區高峰時期無法下單,股價回落……成功?生機?生鮮電商平臺滿負荷運轉,價值被重新審視。
突然的繁榮
疫情強化了人們對生鮮電商的使用習慣。
4月9日,平靜已久的廣州新增病例,家在海珠區的李穎(化名)趕緊出門排隊核酸檢測,路上順便把菜買了。
“美團買菜、盒馬、淘菜菜上都有下單,一些是應急的當天配送,還有些米面奶、調料品等第二天自提。”據李穎描述,她在廣州的朋友們基本都是通過買菜平臺囤菜,“省時間,菜市場有點遠還很多人。”
千里之外的上海,這些買菜平臺撐起了陳琳(化名)的生活。
從3月18日至今,陳琳已居家隔離了40天,長期“斷舍離”的她囤貨早空,每天蹲點搶菜,靠著叮咚買菜、美團買菜、每日優鮮滿足基本需求,“它們救了我的命”。
在上海,有數不清的陳琳。封控時間不斷延長,靜態管理難出家門,外賣/跑腿難以覆蓋到家,節奏被打亂之后,原本稀松平常的線上買菜,成為了人們頻繁上陣的花式搶菜擂臺。
用戶量在數據端可見一斑。
據Quest Mobile數據顯示,3月份,因疫情影響,以上海地區用戶為主的叮咚買菜APP在日活躍用戶、月下載用戶數和人均使用數上增長尤為明顯:DAU為500萬人以上,相比2月環比漲了66%;月人均使用次數上從12次/月漲至20次/月,達到了幾乎每天在使用的頻次。
龐大的需求,迅速拉升了生鮮電商平臺的訂單量。
一位叮咚買菜運營透露,從前叮咚單個站點可能每天的訂單量在1500-2000之間,但疫情期間大部分倉的訂單量和筆單價都增長了50%以上,僅莘莊的一個站點甚至一天達到了8000多筆訂單。
據晚點Late Post消息,叮咚買菜上海每日供應蔬菜最高時超過1000噸,肉蛋奶、米面糧油1000噸,大約是全市生鮮食品總需求量的10%。
而由于網上買菜需求激增,各大平臺加大馬力招人。
招聘信息顯示,在上海,美團買菜的拉新專員薪酬為1萬-1.5萬元/月;在杭州,叮咚買菜配送員的薪酬為0.8萬-1.2萬元/月。
據不完全統計,這些急招崗位涵蓋了采購經理、倉庫經理、分揀員、地推合伙人、配送員等,月薪6000元到3.5萬元不等,覆蓋江浙、北上廣深等地區。
▲各大生鮮平臺此前加大運力補充,圖片來自全天候科技。
生鮮電商一片繁榮,也催化了資本市場對其的信心。
叮咚買菜在3月16日-4月6日上演觸底大反彈,股價從2.51美元的歷史最低價攀升至7.3美元,三周累計暴漲190%;每日優鮮連續四個交易日走高。相關概念股也持續受關注,步步高、鄂武商A、三江購物等屢屢飄紅。
脆弱的生鮮電商
搶菜并不容易,每日6個鬧鐘,常態的系統崩潰、送達時間約滿、購物車失效、配送超時,加上不定時的刷新撿漏,一天下來光搶菜就筋疲力盡,而往往收獲寥寥。
努力一天顆粒無收的無奈,帶來了各式吐槽:“叮咚買菜系統又崩了!”“又是下單失敗的第n天”“等解封了我必須卸載它們,叮咚買菜美團買菜每日優鮮盒馬...一個都逃不掉”。
投訴也屢見不鮮。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盒馬皆超過3000條結果,而在“生鮮質量”超過600多條結果里,最近10條中,9條都與生鮮電商有關。
在時代的關鍵節點,生鮮電商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挑戰如影隨形。
陳琳購物車里的17件失效商品,訴說著買菜平臺們的痛苦。
以總部在上海的叮咚買菜為例,其在上海有蔬果倉、百貨倉、冷凍倉、水產倉等7個大倉,總面積超13萬平,匯集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再分發到100多個前置倉,再由前置倉配送員一一送到用戶手中。
這個走了幾年的供應鏈鏈條如今卻面臨著巨大挑戰,首當其沖的是貨源和庫存方面。
土豆、白菜、茄子、雜糧……從全國各地100多家直采基地和3個農業示范園出發,全部搭上了貨車,經由司機馬不停蹄換班駕駛,從幾千公里緊急運輸過來,有些卻沒能成功進入上海大倉。
由于疫情管控,杭州、紹興、淮南、合肥、昆山、宿遷、徐州、泰州、青島、西安、錦州、沈陽等多地先后發布公告,臨時關閉當地部分高速公路收費站,部分司機無法按計劃進入上海。
貨車司機上海漂流記的故事還在上演。他們有的被堵在高速公路上,有的因運送物資被困上海,有的則因為剛從中高風險地方回到當地,被隔離在家——結果是,干線運費飆漲,進入上海的生鮮貨源受影響。
而在經過一系列檢查被批準進入上海后,要想保證貨物在市內流轉暢通,需要搞定“通行證”。
據36氪消息,目前上海的臨時通行證分為“人證”和“車證”,生鮮電商配送人員一般持有“人證”,物流運輸人員則持有“車證”,由該市商務委統一頒發,并由市公安局參與審批,“疫情初期,‘雙證’卡的非常嚴格,需要是防疫保障單位,配送車輛必須是物流企業,也需要符合抗疫物資配送標準,由公司統一申請。”
千辛萬苦申請到手的通行證也不能保證一路暢行——有效期不固定,有時候是一天,有時候是兩天,且很多證僅允許車輛在某些轄區通行。
通行證便成為了硬通貨,于是販賣通行證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時有流傳。
此外,生鮮電商還需要解決運力短缺的問題。
據每日優鮮上海大區運營經理介紹,4月上旬還能上崗配送的騎手只有200人,是平時運力的1/5,其中獲得居委會同意,可以自由出入小區的騎手,只有一小半,也就是不到一百人。
▲上海武寧路橋下睡著的騎手,圖片來自源澎湃新聞。
其他平臺也是類似情況:叮咚的284個前置倉,臨時關了一百多個,還剩170個;美團和餓了么在上海活躍的騎手數量日常在10萬左右,而本輪上海封控期間,還在一線崗位的僅剩下1/10。
4月15日,京東物流在全國范圍內調集3246名快遞小哥、分揀員等一線抗疫保供人員增援上海——此被網友稱為“自殺式”物流,具體來說,一個車隊進入疫區卸完貨后集中隔離,按14天隔離期來算,至少要14批車隊才能完成一個大循環。
目前,在各方的努力下,上海在崗騎手已達2萬人,他們日夜兼程、風餐露宿在全城奔波。
盡管全力協調,在超過2500萬生活在上海的人面前,問題依舊存在。
社交平臺上,網友諸多無奈:搶菜還是難,訂單配送時間飄忽不定;清明節下單的京東,顯示推遲到4月24日送達,至今未見包裹。
特殊時期特殊情況下,生鮮電商平臺很重要,但也脆弱而無力。
更嚴峻的是,近期需求激增是短期的,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生鮮電商平臺用戶數量與訂貨量不可避免地會回落。
屆時,生鮮電商平臺能留住多少用戶?
參考疫情剛爆發的2020年,在疫情最嚴重的一季度,叮咚買菜營收增速超400%,單季僅虧損2億元,但該季度過后,其營收增速持續下滑,虧損繼續擴大。
疫情影響所帶來的業績改善并不穩定,甚者或許又將重回原點。
拐點已顯——4月6日后,叮咚買菜股價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一路下滑,股價累計跌近40%。
短期訂單量激增看似帶來新轉機,供應鏈層層考驗卻未解,過山車的股價走勢描繪著生鮮電商平臺迷茫的前路。
截至2021年底,叮咚買菜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為52.31億元,而過去一年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6.67億元,其至今虧損。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