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心科技IPO:七年7次融資,四年虧損14億,該如何破局?
僅僅成立只有七年的時間,圓心科技就先后完成多輪的融資,并得到了騰訊、紅杉資本、啟明創投、易方達、ABI資本、中銀國際、渶策資本、中信證券、鯤翎資本、未來啟創等國內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
來源/財聞網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醫療的興起,眾多互聯網企業紛紛布局相關產業,而經過幾年的市場沉淀之后,得到資本加持的企業也開始謀劃上市之路。?
創建于2015年的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心科技)便是其中一家企業,公司目前擁有妙手醫生、圓心藥房、圓心惠保、圓心醫療科技等品牌,而這些品牌主要業務就是“買藥”、“聯合醫院線上問診”、“買保險”等。
僅僅成立只有七年的時間,圓心科技就先后完成多輪的融資,并得到了騰訊、紅杉資本、啟明創投、易方達、ABI資本、中銀國際、渶策資本、中信證券、鯤翎資本、未來啟創等國內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
雖然公司在國內備受投資機構青睞,不過在上市的道路上,圓心科技卻并不順利。2021年公司在先后完成兩輪融資之后,迅速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但《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一經發出,圓心科技第一次IPO就此結束。?
然而在調整了半年之后,也就是今年的4月中下旬,再度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IPO上市。圓心科技再度赴港上市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此時,市場也給公司貼上的眾多標簽,如“賣藥為生”“燒錢圈地”、“連續多年虧損”等頻繁的關鍵詞。面對尷尬局面,圓心科技該如何破局?
三大業務誰能鼎立?
財聞君了解到2015年以來,國內市場掀起了互聯網+醫療的產業投資高峰,其中就包括了圓心科技、叮當健康等醫療公司。站上了風口,資本總是會出現追捧的現象。
剛剛成立的圓心科技亦如此,公司迅速獲得資本加持,同年便獲得了騰訊系、紅杉資本等大咖的天使輪融資。此后,圓心科技開啟了不斷融資的步伐,僅僅成立7年時間,先后就完成了從天使輪到A、B、C、D、E、F輪的融資,累計過百億的資金。?
只有想不到的未來,沒有融不到的資金,圓心科技可以算是“開掛式”的融資速度也讓人望風莫及。得到了大量資金的注入,圓心科技的業務發展至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和創新醫療健康服務三大板塊,旗下擁有了妙手醫生、圓心藥房、圓心惠保、圓心醫療科技等多個品牌。
在圓心科技得到資金加持快速發展的同時,公司的營業收入也實現了飛躍式的上升,根據4月19日公司向港交所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圓心科技在2019年至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為23.52億、36.29億、59.38億,其中在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超過63%。
如果單從營業收入來看,能夠實現這樣的增速,確實令人眼前一亮。但從整體發展來看,卻又讓人擔憂。根據圓心科技招股書的披露,公司在2019-2021年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板塊營收占比分別為97.9%、97.5%及94.6%,院外藥房及藥品批發服務占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收入超過96%。
在2019-2021年期間實現的供給端賦能服務所產生的營業收入分別只有576.3萬元、379.5萬元、4718萬元;新醫療健康服務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只有4343.8萬元、8847.1萬元、2.76億元。也就是說,圓心科技的三大業務板塊中,其實只有綜合患者服務在發展,也就是被市場稱作為“賣藥為生”。
令人憂心的是,圓心科技連續三年營業收入占比都在90%的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業務,毛利率卻低得嚇人。根據招股書披露,公司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業務在近3年實現的毛利率分別為9.4%、7.6%及6.9%。
據財聞君了解,醫藥行業普遍具有高毛利率的特征,而圓心科技的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業務在過去三年的毛利率均不到10%,而且呈現出了明顯大幅下降的態勢,這對于公司來說,也是不得不面臨的嚴峻問題。?
其實,圓心科技所有業務的整體毛利率也均不高。根據招股書披露,在2019-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別只有10.6%、10.2%、9.0%,也是呈現出了明顯的下降態勢。財聞君感慨,圓心科技在2021年度實現59.38億元營業收入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超過63%,毛利率卻只有9%,不得不令人深思??
連續四年累計虧損超14億
在如此低毛利率的背景下,可想而知圓心科技這幾年的經營是困難的,這也不得不聯想至公司成立以來平均每年要完成一次的融資事項了。?
根據招股書披露,圓心科技在2018年至2021年分別凈虧損為1.18億元、2.01億元、3.63億元,7.57億元,不僅連續4年虧損,而且每年都以幾乎倍增的態勢虧損,上述四年已累計虧損達到了14.39億元。?
這也就是說,目前的圓心科技不僅是增收不增利,還出現了虧損,而且虧損的幅度每年都在大幅得增長。對此有行業機構報告顯示,按照2020年的營收計算,圓心科技在處方藥大綜合醫療交付方面行業位居領先。公司虧損持續擴大,與近年供給端賦能服務、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板塊的投入加大有關。
有關人士表示,互聯網醫院就是衛健委主管的從事互聯網醫療服務的一個牌照,但是圓心科技的主要收入還是藥品銷售,互聯網醫療這一塊的收入比較少,目前大部分互聯網醫療都有變現難的問題。
除了面對巨大虧損的經營問題,還要考慮市場的競爭問題。就以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方面的業務來說,目前市場競爭也是十分的激烈,如北京思派健康等公司業務就有與圓心科技存在競爭關系。
對此,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稱公司與保險公司合作伙伴的安排通常并不具有排它性,若公司的保險業務合作伙伴對公司的理賠處理服務感到不滿或發現公司未能提高彼此的盈利能力或品牌形象,可能終止與公司的關系及決定與競爭對手合作。?
上文說到了加大投入,當前的圓心科技在研發投入方面如何?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圓心科技所產生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22億元、0.46億元及1.13億元。同期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則為3.25億元、4.95億元和8.19億元。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圓心科技的研發費遠低于市場營銷費用。
有行業人士認為當前市場處非常初期階段,相關企業需要大量推廣費用刺激推動市場,在失去或降低推廣預算的背景下下,是否還能持續增長,圓心科技作為主打產業間融合的醫療健康公司,其業務價值究竟在何處,有待行業探究。
當前,圓心科技可謂是面臨嚴峻的“內憂外患”,對于公司能否成功沖刺港交所,財聞君也將持續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