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創百億利潤“神話”!九安醫療的疑問不少
三個月創造超百億元凈利潤?
文|翠鳥資本
一年前,九安醫療(002432.SZ)的股價徘徊在10元以內的低價股陣營中。一年后,這家公司股價翻了十倍。
-
瞬間顯露出一只大“牛股”的氣場。
這家公司真的這么“牛”嗎?基本面與股價走勢契合嗎?
深交所一紙問詢函戳破了其財報背后的隱蔽信息。
背后的試劑盒
在醫藥生物板塊,九安醫療在去年此時并沒有任何可見度,股價未能觸及10元大關,各方資本也并未注意到。
但從去年4月開始,僅用了一年時間股價漲幅超過800%,一度漲至接近100元/股的高位。
是什么因素讓九安醫療幾乎躋身至百億股陣營?
試劑盒就是重要的催化劑。
公司2021年財報如此“回憶”管理層的戰略眼光:
隨著歐洲疫情的發展,公司管理層意識到美國市場對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產品未來可能有潛在需求,公司抱著志在必得、一往無前的信念,開啟了公司iHealth抗原檢測試劑盒項目的籌備。公司快速組建iHealth試劑盒研發小組,依托iHealth美國子公司的地緣優勢,公司上下齊心協力,一方面加緊根據FDAEUA授權的申報要求,準備相關申報文件;另一方面,在當地奔赴疫情一線地區,進行臨床實驗。
2021年11月6日,九安醫療獲得了相關授權,股價開始呈現井噴式上漲態勢。
九安醫療的“老本行”是什么呢?
此前一直以血壓計、血糖儀、體溫計為主打產品。不難看出,公司管理層靈敏的“嗅覺”。
最終資本市場也非常“買賬”,各路資金押注。
梳理公司2021年三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股東變化,數家買方機構拿出真金白銀,包括華夏核心制造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云古湛盧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珠海星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北信瑞豐基金百瑞143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萬順通1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上述基金的在大股東行列的進出,可謂時隱時現,他們對股價有哪些影響,還不得而知。
業績遭質疑
我們來看看九安醫療的基本面變化。
公司2021年財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23.97億元,同比增長19.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09億元,同比增長274.96%。
再來看2022年一季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7.3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646.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3.1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7527.35%。
上述業績可謂羨煞眾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里面有一個非常矛盾的數字,隱藏在公司年報中。
從公司費用明細中可以看出,2021年研發費用6673萬元,比2020年同比減少12.82%。
公司2020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為4.69%,同比也下降0.66%。
換言之,2021年凈利潤9.09億元,并實現超200%的同比漲幅,但對應的研發卻減少了。九安醫療在研報中并未對這一變動做出說明。
同時,也可以看到公司研發人員相比2020年,減少了30人,下降幅度為7.59%,這個比例也不低。
再來看看公司的研發項目,分為糖尿病診療照護項目、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和血糖連續監測系統。
三大研發項目疊加在一起的研發費用,還不足全年凈利潤的十分之一。
再來看毛利率。
公司試劑盒相關的iHealth系列產品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8.6億元,毛利率72.65%。
不足一億的研發成本,換來高利潤、高毛利率,這個投入產出比似乎不錯。
此外,公司年報僅僅披露了通過“新零售”模式拓展B2C端市場,上線亞馬遜等大型電商平臺等路徑。對此,深交所要求公司披露通過亞馬遜、政府訂單等多渠道銷售試劑盒產生的收入占比,以及毛利率數據。
而九安醫療對試劑盒的銷售明細在年報中避而不談。
管理人員降薪?
如此高企的基本面業績,以及股價漲幅,管理人員反而整體降薪?
公司年報披露,關鍵管理人員薪酬從2020年697.3萬元降至2021年的653.8萬元,降幅大約為6%。
再往前看,公司2019年關鍵管理人員薪酬477.2萬元,2020年剛剛實現加薪。但僅過了一年,這個數字就減少了,而且是在九安醫療發生基本面快速向好的背景下。
然而,2021年部分高管的年薪出現上調。
比如:董事長、總經理劉毅稅前報酬從前一年101.77萬元增至124.74萬元;再如:技術總監王任大的稅前報酬從前一年57.69萬元增至63.51萬元。
董事會秘書鄔彤也獲得了加薪,從39.48萬元增至46.12萬元;財務總監孫喆的年薪從41.67萬元增至46.88萬元。
公司在年報中解釋為,報告期內,在公司任職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按其崗位職責,根據公司現行的薪酬制度和業績考核規定獲取薪酬,依據風險、責任、利益相一致的原則,年底根據經營業績和個人績效考核結果確定薪酬。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