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買菜:繼劇毒農藥殘留之后,又被曝光服務掉線、果品腐爛
杭州電視臺1818黃金眼曝光叮咚買菜果品發霉,上游新聞曝光叮咚買菜服務“掉線”
來源/財經九號院??作者/跳跳
最需要的時刻,服務怎能“掉線”?
最期待的時刻,品質怎能“打折”?
今年3月19日,作者根據深圳、北京、上海等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定期公開的食用農產品抽檢結果,整理發現叮咚買菜平臺上銷售的多種蔬菜、果品和水產品存在農藥殘留超標、重金屬超標等問題。(詳見《叮咚買菜:劇毒農藥殘留超標22倍,觸目驚心!》)
僅從2021年以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定期公布的抽檢結果看,比如叮咚買菜平臺上的豇豆,就檢測出來超標22倍的克百威,該農藥是含有劇毒,早在2019年12月27日,克百威就被列入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
還有超標2倍的乙酰甲胺磷,農業部第2552號公告已宣告,自2019年8月1日起禁止在蔬菜、瓜果、茶葉、菌類和中草藥材作物上使用乙酰甲胺磷(包括含其有效成分的單劑、復配制劑);甚至在一些蔬菜中還有超標殘留的甲胺磷,這種劇毒農藥早已列入國家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名單。
今年3月以來,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疫情反彈,更是對叮咚買菜的服務和品質提出了嚴峻考驗。
服務“掉線”:下單異常頻發
很遺憾,目前第三方平臺暴露出的問題,叮咚買菜似乎并沒有滿足消費者的期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大量市民搶菜搶不到。身在上海的作者,兩個多月至今沒有一次搶到過叮咚買菜的菜,平臺顯示運力不足、小哥約滿。
在知名第三方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海站頁面上,作者搜索“叮咚買菜”,顯示有5519條投訴結果。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4月份以來對叮咚買菜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平臺的應用服務層面。許多上海地區的用戶在黑貓平臺上投訴,如:“購物車已經添加東西,但是顯示不出來,無法購買”,“叮咚買菜無法支付,永遠都是多次嘗試下單都是同一時間下單人數太多”,“叮咚買菜無法正常下單”,“懷疑拉黑客服賬號,無法下單”等等。
由于叮咚買菜方面的回復被隱藏處理了,還難以知曉公司方面是如何應對客戶的投訴,給到的是何種說法。
再如有用戶“7608317152”在黑貓平臺上發起集體訴訟,稱:“本人叮咚買菜老用戶,綠卡會員2026年到期,自4-19號起,訂單無法支付,運力充足貨品充足條件下無法下單,搜索黑貓投訴,不下百人遇到相同問題。叮咚買菜單方面封禁老用戶,尤其是綠卡會員付費用戶,違反消費者保護法相關權益,涉嫌欺詐,歧視用戶。要求叮咚買菜立即恢復受影響賬戶,并道歉。”
重慶日報旗下的“上游新聞”5月11日也曾報道:“2022年4月份,上海市姜女士投訴,她最近在“叮咚買菜”購買了會員,準備用于搶菜。但從15日開始,連續兩天都無法將菜品加入購物車,即使重啟手機,重裝軟件,甚至換設備登錄都無法正常加購。姜女士表示,這種不正常現象,有可能是被無故封號,因為用其他手機號登錄的另一個賬號是可以正常加購并下單的。”
上游新聞的報道還提到,在電訴寶和黑貓接到關于“叮咚買菜”無故封號、限制交易、取消訂單的同時,有一些網友投訴稱,“叮咚買菜”利用大數據“殺熟”。
(圖片來源:電訴寶截圖)
在上海疫情的特殊時期,本應該有著“主場優勢”的叮咚買菜,不僅沒有贏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反而成為投訴的高發區,實在讓人寒心。
品質下降:果品腐爛遭電視臺曝光
平臺服務遭遇用戶不滿的同時,叮咚買菜的產品品質也不斷被消費者投訴。
日前,杭州電視臺的“1818黃金眼”欄目報道稱:“市民小李5月4號中午11點多,在“叮咚買菜”上買了三樣水果,一個鳳梨、兩斤丑柑和半斤楊梅,用完會員優惠券,總共花了55元,平臺還贈送了一包餅干。水果送到家之后,小李就開吃了。”
(圖片來源:1818黃金眼節目)
“食用部分楊梅和一個丑柑之后,發現一顆楊梅有變質的情況。表面已經有白毛了,隨后我們檢查了一下其它水果,發現其中一個丑柑表面已經有白斑的現象。”
小李向1818黃金眼欄目記者表示,5月4號晚上她拉了好幾次肚子,醫生診斷是腹脹和胃腸功能紊亂,醫藥費花了200多塊錢,她覺得都是那些楊梅和丑柑惹的禍。小李希望“叮咚買菜”方面按照《食品安全法》相關條款進行賠償。
在叮咚買菜平臺上買的3樣水果,兩樣都出現了品質問題,讓電視臺的記者也很困惑。
記者在采訪公司后,得到的答復是:“目前我們已經安排客服專員和用戶取得聯系、進行道歉并作出相應補償,公司在后續也會加強商品在各個環節的品控管理。”
但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仍然存在著諸多對叮咚買菜產品質量的投訴。
比如有用戶投訴稱:“在4/15通過叮咚買菜app搶購了冬筍,當日收到后未烹飪,4/17想煲湯,在切開后發現有腐爛,及多條活蟲出現在冬筍內部。”、“在叮咚買菜兩次購買到明顯酸敗的玉米,投訴客服排隊時間極長且響應非常差。在兩次收到腐敗商品后,叮咚所做的唯一反饋就是退款,沒有根本上重視和解決問題。”等等。
看來,無論是平臺服務,還是產品質量,叮咚買菜還應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作為一家上市企業,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應是其不懈的努力追求。
END.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及信息均來自深圳市場監管局、上游新聞、1818黃金眼等官方平臺,以及黑貓投訴平臺、電訴寶等第三方平臺公開信息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