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罕現“退市六劍客”,資本的江湖終究是優勝劣汰!
面對如今的局面,數以萬計的投資者不禁感慨*ST中天、*ST游久、*ST明科、*ST中房、*ST昌魚、*ST羅頓這6家企業也曾風光無限,也曾有過詩和遠方。
原創 | 財聞君??來源 | 財聞網
近日,*ST中天(600856)、*ST游久(600652)、*ST明科(600091)、*ST中房(600890)、*ST昌魚(600275)、*ST羅頓(600209)6家上市公司同一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于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于2022年5月25日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消息一出,立刻受到了市場的高度關注。財聞君了解,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30余年以來,還未出現過同一天有6家上市公司宣布退市的事件。能夠出現如此大規模退市現象,與2020年底出臺的新的退市制度有關。
在新退市規定中,“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扣非前后凈利潤為負”的組合類財務指標,并明確該指標所謂的營業收入應當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此外,根據退市新規,2021年年報披露后,上市公司若首次觸及“營業收入+凈利潤”指標,其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0年年報披露后股票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2021年若再次觸及相關退市情形,將直接退市。
上述6家上市公司退市原因皆因觸及相關財務類退市指標,主要原因基本是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人民幣1億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人民幣1億元。此外,還有個別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面對如今的局面,數以萬計的投資者不禁感慨*ST中天、*ST游久、*ST明科、*ST中房、*ST昌魚、*ST羅頓這6家企業也曾風光無限,也曾有過詩和遠方。如今A股之路將走到盡頭,財聞君將為“退市六劍客”一一道來它們是如何從跨越山和大海轉眼變成飄散如煙的!
*ST中天:A股前世今生26年
中興天恒能源科技(北京)股份公司,前身為青島中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曾在納斯達克上市,于2014年借殼長春百貨大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百集團)在A股上市。
長百集團前身為長春市百貨大樓,是一家有40余年歷史的國營商業企業。1992年改制成為定向募集的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8100萬元。1993年經長春市人民政府批準,由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轉為社會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并向社會公開發行個人股3000萬元。
長春百貨于1996年正式登陸A股市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在剛剛上市的那幾年(1996年至2000年),長春百貨每年以實現2000萬元至4000萬左右的凈利潤成為了當時長春地區數一數二的知名企業。
然而好景不長,長春百貨在進入千禧年之后,公司的經營出現了較大困境。2001年和2002年業績呈現明顯的增收不增利的情況,2001年公司凈利潤與上一年同期相比下滑了近50%,而在2002年時更是直接出現了虧損684.50萬元,曾每年都保持兩三千萬收益的長春百貨此時已經陷入了全面虧損的階段。
2003年至2005年,長春百貨雖然沒有出現虧損,但令財聞君驚嘆的是公司在這三年分別實現凈利潤只有98萬、403.51萬、424.68萬,三年加起來的利潤也不到一千萬,而到了2006年,公司一年虧損就到達了1.65億元,基本上是公司上市以來的利潤也就一年全部虧損了。
2007年至2013年間,此時的長百集團基本每年都是在大幅虧損,小幅盈利的狀態中艱難發展。直到2014年,公司的利潤出現了超過750%的增長,而這一年也就是青島中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借殼上市的一年。
隨著長百集團時代的結束,以及中天能源的到來,公司經營也從此前傳統的零售業務發展至天然氣、原油等相關制品的進口分銷,這也為公司業績的大幅增長提供強有力的動力。2014年至2017年間,中天能源從每年實現營業收入11、96億元增長至64.93億元,凈利潤也從當初的1.48億元增長至5.26億元。
好景終究是不長久。2018年之后,中天能源的經營出現重大的變故,截止到2011年末,公司的營收收入也從當初高點的64.93億元下降只剩下了8.48億元,而公司的凈利潤更是連續4年出現虧損,2021年虧損高達68.54億元,4年累計虧損超過百億。
自此,中天能源“前世今生”共計26年的A股之路就此結束。
*ST游久:前身“老八股”之一
上海游久游戲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上海愛使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為上海愛使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批準,向社會公眾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30萬元,是采用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0年,愛使電子作為上海市首批股份制試點企業之一,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也是證券市場上著名的“老八股”之一。從經營來看,愛使電子1990年至2000年間應該是公司經營發展最佳的黃金時期,公司利潤從1990年的3.7萬元增至至2000年6288萬元。
而整體能夠保持業績增長的原因是公司不斷吸收新鮮血液。財聞君了解,1996年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入主愛使;1998年天津大港油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及其關聯企業入主愛使;2000年天天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同達志遠網絡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入主愛使,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得益于天天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同達志遠網絡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強大的經濟實力,使愛使股份真正步入持續、穩健、發展的軌道,為這家"老牌"上市公司立足A股30余年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2010年以后,隨著國內產業不斷變化,愛使股份在經營方面出現了不穩定態勢,主營業務出現了連續多年的虧損。到了2014年,公司全年凈利潤直接虧損達到1.37億元,在當時成為公司上市以來遇到的最大經營困境。
為了尋求轉變,也是在2014年,愛使股份披露重組預案,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以11.8億元的價格收購網游公司游久時代100%股權。而當時的游久時代主營業務是網絡游戲的媒體資訊服務、網絡游戲的研發及運營。
至此,愛使股份完成了從原主營業務包括石油液化氣行業投資、煤炭及清潔能源行業投資、機電設備服務等,大膽跨界,通過收購游戲公司游久時代一舉轉型成為網絡游戲運營公司。
進入游久游戲時代后,公司前兩年的經營得到大幅的改善,2015年公司實現扭虧為盈,2016年主營業務實現利潤達到2256.39萬元,歸母近利潤更是達到了1.17億元,這也成為了公司上市以來整體經營表現最佳的一年。
然而國內游戲行業發展迅速,隨著手游時代的到來,大多數傳統PC游戲公司沒有把握好轉型機遇,最終被時代變革的浪潮落下。游久游戲也不例外,在2017年以后公司經營便出連續多年虧損。財聞君統計,2017年至2021年間,游久游戲主營業務虧損累計就超過了15億。
營收方面,游久游戲在2020年和2021年兩年累計的營業收入還不到3000萬,而國內游戲行業整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這也直接表明了公司的游戲業務基本已被大時代所淘汰。
自此,擁有30余年A股發展史的游久游戲,A股之路就此結束。
*ST明科:扣非利潤連續16年虧損
包頭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包頭黃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由包頭化工集團總公司下屬第一化工廠、第四化工廠在資產重組的基礎上,以其經營性資產和其持有的包頭雙環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84.77%的權益性資產,采用社會募集方式設立而成。
1997年7月,黃河化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也成為了包頭首家上市公司。1999年9月,黃河化工更名為包頭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顧上市初期,明天科技可謂是連續多年公司經營整體都保持較好的發展狀態。在1999年至2004年間,公司基本每年都保持六千萬至八千萬的利潤,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據。
但2005年之后,公司業績卻急轉直下。甚至在2008年和2009年連續兩年大幅虧損,兩年累計虧損金額超過11億。而這兩年的虧損,基本把公司上市前十幾年的利潤全部消費完了。2010年以后,公司經營這塊整體就是虧多盈少,基本就是處于“保殼”的狀態。
財聞君了解到,明天科技的基礎化工產業有“山泉”、“雙環”、“云杉”三大品牌十余種產品,電石產品以其質量優勢遠銷日本、韓國、印尼、菲律賓等國家,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電石出口企業。公司自有七條鐵路專用線,一個大型儲運站和一座年吞吐量20萬噸的國際集裝箱中轉站,出口產品經天津港直接運往世界各地。
此外,公司業務還涵蓋了計算機軟硬件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并提供系統集成、網絡設計與咨詢、電子商務等服務。公司業務涵蓋金融、能源、交通、電力、郵電等二十多個行業開發并完成“企業級應用整體解決方案”,同時成為HP、IBM、DELL等國際知名企業的資深代理商和戰略合作伙伴。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多元化發展的企業,主營業務從2005年至2021年間連續16年虧損。這也不僅讓投資者感慨萬千。如今公司退市,或許是明天科技掙扎多年的最佳結果了。
*ST中房:26年A股之路就此結束
中房置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長春長鈴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6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當時的股票簡稱為“汽油機”,主營業務為摩托車產品。
而在公司上市的前幾年,長春長鈴一直保持穩定的經營發展。1996年至2000年間,公司基本每年都會有6000萬至8000萬左右的利潤,這在當時是非常不錯的經營業績了。
但到了2001年之后,長春長鈴業績出現了大幅下滑,甚至還出現虧損。2003年,原大股東長春長鈴集團有限公司將所持29.78%股權轉讓給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中房集團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同年9月公司名稱變更為“中房置業股份有限公司”。
雖然公司主營業務邁入了房地產行業,也趕上了我國房地產黃金期,但此時的中房股份似乎并沒有把握住發展機遇,公司業績虧損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從2004年至2021年的17年間,公司主營業務的扣非凈利潤期間只有三年實現小幅盈利,其余都是在大幅虧損狀態。
為了擺脫困境,中房股份也曾努力過。早在2010年的時候,公司為了解決行業競爭問題,中房股份并入中交建集團。2013年中房集團將所持*ST中房18.96%股權轉讓給嘉益(天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然而這些操作也并未解決公司經營問題。
到了2016年中房股份與中國忠旺就購買資產問題進行溝通,形成重大重組。但此后3年間,雙方之間的重大資產重組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2019年*ST中房公告稱此前的重組決議距今已將近三年,市場環境、相關主體經營情況都發生了變化,雙方的協議到期后不再續期。
2020年中房股份又發布公告稱,忠旺集團100%股權擬作價305億元注入上市公司。交易完成后,中房股份將由房地產企業轉變為鋁擠壓型材企業,忠旺集團實控人劉忠田將成為上市公司新實控人。但到了2021年,公司再度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隨著公司重組事項的徹底失敗,中房股份最后的生機也就此沒有了希望,自此,*ST中房26年的A股之路就此結束。
*ST昌魚:一直折騰一直未成功
湖北武昌魚股份有限公司(武昌魚)成立于1999年,公司主營業務是淡水魚類及相關水產品的養殖、加工、銷售。主要產品為農產品,公司于2000年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社會公眾股7000萬股,公司自此正式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財聞君了解到,作為湖北省武昌魚及淡水魚養殖、加工和銷售的龍頭企業,武昌魚在上交所上市之后就基本沒過上幾年好日子。在上市第三年也就是2002年,公司實控人就發生了變更,公司主業從淡水魚養殖變成了房地產。原有的禽蛋加工、武昌魚加工及銷售等項目及資產,全部打包出售給原控股股東武昌魚集團。
然而房地產的黃金期并沒有帶動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在2003年-2009年,武昌魚主營業務連續虧損,公司甚至出現了長達7年的扣非凈利潤虧損的局面,早在2008年時公司就被戴上ST帽子。
看著公司在房地產行業并不能立足,武昌魚在2012年時決定主動剝離地產業務,重回到熟悉的淡水魚養殖領域。然而公司還沒養魚、賣魚幾天,又開始向礦業領域轉型,連續3次擬收購貴州黔錦礦業。
在折騰3年之后,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而在這2011年-2019年間,公司營業收入基本在1000萬元至4000萬元區間波動,扣非后凈利潤連續9年為虧損。2020年,武昌魚控股股東北京華普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發來的法院通知,華普集團所持的約8847.94萬股ST昌魚流通股,將被法院在網絡平臺公開拍賣。
此時,華普集團持有ST昌魚1.06億股,占總股本的20.77%,已全部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其中質押8000萬股。到了2022年3月16日,*ST昌魚發布公告,因公司先后五次延期回復上交所問詢函,收到上交所監管函。隨后,*ST昌魚于4月1日重新聘請了審計機構。該機構在4月27日發布了業績預告修正專項說明,按照上交所的要求,調整了2021年的收入。
2022年4月29日晚,*ST昌魚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公司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為1452.56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887.74萬元。
隨后,*ST昌魚于同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來的《關于擬終止湖北武昌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公司股票已經觸及終止上市條件,對公司股票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自此,*ST昌魚A股22年之路畫上句號。
*ST羅頓:撲朔迷離事件不斷上演
羅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由海南黃金海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海口金海岸羅頓國際旅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頓國際旅業公司)、??邳S金海岸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趪芡顿Y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海南大宇實業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
公司于1998年在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公司股票已于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當時的控股股東為海南黃金海岸集團,持股比例為44.59%。然而,公司剛剛上市之后,就陷入了“廈門證券代持之謎”當中。
2000年,羅頓發展及黃金海岸集團共出資1億元收購的廈門證券股權,其中50%的股權被直接登記到李維控制的北京羅頓名下(現名為稻德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另外20%的股權當時被登記在羅頓發展名下,李維由此成為廈門證券董事長。
然而,該事項一直不被外界告知,直到2006年,有關媒體曝出羅頓發展持有廈門證券20%的股權,該項股權投資事項進入公眾視野。隨后ST羅頓發布公告聲明稱,廈門證券20%股權不是公司控制人李維和其關聯公司控制,而是2001年5月廈門證券重組時,公司受重慶渝建工程建設公司委托,代其受讓一汽實業總公司持有的廈門證券20%股權,由此成為廈門證券的注冊股東。
2013年,羅頓發展由于酒店公司連續虧損,且長期未能清收金獅俱樂部債權累計2600余萬元,導致公司經營困難。因此,為了配合推進公司催收專門小組工作,羅頓發展通過臨時股東大會免去了前董事會成員,重新選舉了董事會。不過,昂健等酒店公司前高層拒絕業務交接,帶走了酒店公司的公章和營業執照,導致無法辦理工商登記等變更手續。
2016年,羅頓發展謀劃收購易庫易的事項。但由于易庫易當時的實際控制人夏軍是李維的妹夫而引來監管層的關注,面對監管層的問詢,2016年12月,羅頓發展公告稱,因推進重大資產重組的條件不夠成熟,決定終止交易。
2017年,羅頓發展再度發布并購重組草案,擬以近20億元價格并購關聯公司易庫易供應鏈,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其并購草案發布后不久,便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發的問詢函,讓此次并購變得有些撲朔迷離。
2020年,ST羅頓表示公司控股股東羅衡機電擬將其持有的公司總股本的12.16%股份轉讓給永徽隆行、津津樂道。股份轉讓的價格各方協商確定為6.086元/股。股權協議轉讓完成后,浙數文化通過永徽隆行持有羅頓發展12.16%,永徽隆行將成為羅頓發展的第一大股東以及單一擁有表決權份額最大的股東,浙數文化將通過永徽隆行對羅頓發展董事會進行改組,進而擁有對羅頓發展的實際控制權。
然而,浙數文化的間接入股,并未能挽救*ST羅頓的退市,公司最終在A股落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