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詭異波動至10%以下,騰訊系董事離職,每日優鮮還“活得起”嗎?
毛利率詭異波動至10%以下,騰訊系董事離職,每日優鮮還“活得起”嗎?
來源/讀懂數字科技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的今天,每日優鮮還在為了IPO忙碌、奔走,今年今日卻已走到了退市邊緣。
4月20日,每日優鮮股價跌破1美元,并在隨后的交易日繼續下跌,5月19日收盤價為0.23美元,且2021年年報至今未發。
根據納斯達克的規定,上市公司股價連續30天低于1美元就會收到退市警告,如果未來幾天每日優鮮股價無法逆轉,將面臨摘牌退市危機。
對于每日優鮮來說,壞消息不止這一個。筆者注意到,騰訊系高管李朝暉于2021年11月11日辭任每日優鮮董事,而此前李朝暉曾表示“長期看好每日優鮮團隊的執行能力”。
公募、私募市場的態度轉變耐人尋味,每日優鮮不香了嗎?
1、詭異的毛利率波動
2020年,每日優鮮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毛利大幅增加。
每日優鮮招股書將毛利增長原因歸結為,“主要是由于毛利率從2019年的8.7%提高到2020年的19.4%,這是我們專注于識別、吸引和留住有效用戶以及通過增加直接采購和優化定價機制來優化成本結構的戰略的結果。利潤增長也部分歸因于新冠肺炎疫情,它將更多消費者的雜貨購物習慣從線下改變到線上,從“在商店”改變到“在家”,這反過來推動了按需雜貨購物的增長,特別是在2020年一季度。”(機器翻譯,如有誤差請以英文版招股書為準。)
簡單來講,對于毛利增長,每日優鮮歸結為兩個原因:第一,毛利率高了,而毛利率高是因為自己強大;第二,因為疫情,消費者都居家網購,所以毛利高了。
對于第二個原因,每日優鮮明顯有些自相矛盾。疫情的確給了每日優鮮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但從營收看,每日優鮮從2019年的60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61.3億元,增幅極低,換句話說,每日優鮮2021年毛利增加主要是因為毛利率的增加。
2018年、2019年,每日優鮮的毛利率都在10%以下,而2020年則躍升至19.84%,但詭異的是2021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再次下降至10%以下。
這詭異的毛利率變化或許與每日優鮮的從加盟到自營的戰略轉變有關。
有資料顯示:2020年每日優鮮90%以上的前置倉都是加盟店,而其2021年計劃采用前置倉自營模式,并于2021年10月前將自營店數量占比提高至90%。
不過,僅僅是從加盟到自營的轉變似乎也不足以解釋每日優鮮毛利率的驟降,畢竟同為前置倉自營模式的叮咚買菜2019年~2021年毛利率分別為17.14%、19.68%、20.10%,為平滑上升趨勢。
對于每日優鮮的毛利率變化筆者還有兩個猜想:1、每日優鮮毛利率提升完全是因為2020年嚴峻的疫情,故而在疫情相對平緩的2021年其毛利率下降至疫情前水平;2、即使嚴峻的疫情也無法讓每日優鮮擁有如此高的毛利率,所以......(讀者請自行腦補。)
2、每日優鮮“活得起”嗎?
每日優鮮的生存成本有多高?以其2021年前三季度的虧損情況來看,每季度需要外部輸血10億元左右。
相比于加盟,自營模式可以讓每日優鮮擁有更好的管控力,進而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市場普遍認為在商品質量上盒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
如果每日優鮮的自營轉型成功,在商品質量上完全有可能實現階層躍遷,但直營的缺點也很明顯:費錢。
有知情人士透露,每日優鮮平臺前置倉自營店成本較高,因為自營店中人員數量更多、倉儲成本與水電成本較高。
這個消息在每日優鮮財報中也有印證。
除毛利率降低外,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優鮮的費用率從去年同期的46.19%飆升至66.67%,加上不足10%的毛利率,每日優鮮營業利潤的虧損不斷擴大。
以當前的財務數據來看,每日優鮮的商業前景堪憂,從加盟到自營能否為其帶來新生也是一個未知數。
十字路口前,每日優鮮的一個迫切問題是:資金還能維持多久?
自成立以來,融資一直是每日優鮮的“生命之源”,資料顯示其累計融資已超百億元。
雖然往期股權融資能力強大,但如今的股價很好地反映了資本市場對每日優鮮的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 11 月 11 日,李朝暉辭去每日優鮮董事會職務。
資料顯示:李朝暉自2017年6月起擔任每日優鮮的董事,同時也是騰訊投資的管理合伙人,而騰訊自A輪起參與了每日優鮮此后的6輪融資。
李朝暉辭任董事是否代表了一些信號?筆者不知道,讀者可自行腦補。
此外,短期借款也是每日優鮮往期的重要融資方式,招股書指出:截至2021年3月31日,我們從多家中國商業銀行獲得總額為人民幣32.5億元的循環信貸額度。截至2021年3月31日,我們在這些循環信用額度下的未償還金額為人民幣25.17億元。(機器翻譯,如有誤差請以英文版招股書為準。)
余糧已不算多。
2021年9月末,每日優鮮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86.41%,流動比率、速動比率雙雙下降至1以下,凈資產不足6億元,這些數據都意味著:每日優鮮債務融資的空間也在逐漸縮小。
畢竟銀行是嫌貧愛富的。
雖然在2021年9月末,每日優鮮還有近22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但是以其平均一個季度虧10億的速度,這筆“巨款”又能支持多久呢?
留給每日優鮮的時間不多了。
注:讀懂數字財在發稿前嘗試與每日優鮮PR人員及每日優鮮投資者關系頁面留言求證本文相關猜想、內容,但未成功取得聯系。本文核心內容源自公開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