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開考,金融科技會成為報考熱門專業嗎?
《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明確,扎實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養。
來源/柒財經
6月7日,2022年高考正式拉開大幕。人們常說,高考決定了人生命運,也是學子們12年寒窗苦讀的結果。
成績出來后,考生及其家長面臨的又一個考驗是選擇合適學校及就讀的專業。特別是專業,其代表著考生未來所能從事的行業及相關工作。
眾所周知,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培養相關人才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且一直以來,金融行業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能賺錢。
因就業前景好、收入高,越來越多學生報考了金融學類專業。根據前程無憂發布的《2022高校畢業生擇業洞察報告》,金融行業是擇業熱門選項,占比達14.3%。
不過,按照教育部公布數據,2022年,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人數首次突破一千萬,同比增加167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也就是說,在很多學生對金融行業趨之若鶩的同時,畢業學生的基數也在大幅度增長。
“畢業學生初進傳統金融機構必然從基層做起,短則兩三年,可能還會更長,熬人的過程也體現了適者生存的常態。”某金融從業人員稱,“不是說你學了金融,此后就能萬無一失。”
且企業招聘畢業生時,還會看重其所在的院校。若院校知名度較低,畢業生在就業方面處在相對弱勢的地位。
再者,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對“金融+科技”綜合性人才的需求有所提升。
不過,據《中國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與發展問卷調研(2021)》(下稱《問卷調研》)顯示,96.8%的調研機構2021年金融科技專業人才存在缺口。
從招聘渠道來看,調研機構招聘金融科技專業人員主要通過應屆生校園招聘,占全部調研機構的77.45%。
且金融機構在招聘金融科技專業人員過程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入職人員在金融科技技能經驗方面能力不足,占全部受訪機構的54.75%。
需特別指出的是,央行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明確提到,扎實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養。
此外,教育部于今年2月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27所院校成功申報了金融科技專業,包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等。
相比,同一時期,有95所院校申報人工智能專業。柒財經還注意到,針對金融科技人才的培養,很多院校選擇與企業合作。
例如,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是由深圳大學、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及微眾銀行共同創建,于2022年4月正式獲得教育部批準,并已啟動2022年本科招生,開設的本科項目有金融科技、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區塊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專業。
此外,馬上消費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智慧金融與大數據分析重點實驗室等內部科研平臺,還與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校共建國家應用數學中心,開展橫向課題研究。
且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人才薪酬情況頗受業內關注,而前述《問卷調研》也給出了參考。
具體來看,八成調研機構金融科技人才平均薪酬在1萬元以下,且一半左右的調研機構金融科技人才平均薪酬與其他崗位平均工資基本持平。城市之間金融科技人才平均薪酬差別較大。此次調研中,上海金融科技人才的平均薪酬最高,90.16%的金融科技人才平均薪酬在1萬元以上。
對于此,金融業資深觀察人士畢研廣表示,目前,金融科技人才的深化加深校企之間聯動,好的就業形勢吸引很多學生報考。不過,最關鍵還是學好金融專業基礎課程,未來走到工作崗位上金融還是需要以實踐為根本。就這方面來講,具備多年培養經驗的傳統課程,更具有優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