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蔚來”沒了“未來”,誰該為2名試車員意外身亡負責?
涉事車型已交付2563輛。
作者 | 劉欽文?編輯丨蔡 真?來源 | 野馬財經
蔚來又出事故。6月22日兩名員工坐在蔚來測試車內,車輛不知何種原因突然從3樓沖出,車身左側著地,兩名試車員由消防救援人員到場后救出并移交給120,120到場后迅速將兩人送至醫院搶救,但最終杜某因搶救無效身亡,張某某經醫院手術后效果不佳,于23日凌晨宣布死亡。
回應措辭引爭議
事件發生后,“蔚來汽車被曝沖出總部大樓墜落”的消息也迅速沖上微博熱搜。從現場來看,車身破損嚴重,關于墜樓事故的原因也猜測不斷。
據“新黃河”報道,其以購車名義撥打濟南蔚來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電話,并詢問蔚來測試車墜車事故原因是否與制動系統有關,工作人員回應稱,“不是制動問題,把倒擋掛成了前進擋。”
還有蔚來客服回應稱,這次事故不排除人為操作不當的情況,目前這個情況正在調查處理,具體情況還不清楚。
“車評網”報道稱,多位車輛開發工程師認為,可能是現場測試的自動駕駛程序出了故障。畢竟現場操作人員,駕駛經驗豐富,出現踩錯油門的概率非常低。在業內,樣車工程測試階段,出現問題也很普遍,但沖出大樓,造成死亡,已屬于重大的內部責任事故。
蔚來在23日晚間公開作出回應,但兩次回應卻再次引發爭議。蔚來先是在八點三十三分回應稱,“其中一名為公司同事,另一名為合作伙伴員工。已成立專門的小組,幫助家屬處理善后事宜。在回應的最后表示”這是一起意外事故,與車輛本身沒有關系。”
最后一句話立即引發不滿,許多網友認為其措辭不妥。隨后蔚來刪除該條微博,又在九點重新發布,內容改為“這是一起(非車輛原因導致的)意外事故。”但在評論區設置了篩選顯示。
在兩份公告的背后,這第二份公告甚至不是出自蔚來內部的公關工作人員。20:33分第一份公告發出后,一名叫林蔚的車主提出意見,表示“‘與車輛沒有關系’這句話從語義本身就有問題。和車輛的什么沒有關系?本來就是車掉下去了,怎么說車輛沒有關系呢?至少也有一個車輛什么方面的具體內容。”并在20:56給出新文案,蔚來公關總監馬麟表示,“林律的版本好。”21:02分,第二份公告發出。
給出意見的林蔚和蔚來的關系也十分密切,除了是蔚來車主外,其還是蔚來汽車首屆和第二屆用戶信托理事,創始人李斌、林蔚均屬于其中的資產管理委員會。
來源:蔚來APP
蔚來APP顯示,李斌在2019年1月轉讓5000萬股蔚來股票,設立蔚來用戶信托。根據蔚來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李斌成立蔚來用戶信托基金,是讓所有蔚來的用戶討論如何使用這部分股票的經濟收益。做出這一決定的初衷,是希望讓用戶不僅僅有參與感,更能夠以某種形式對公司有擁有感。
如今來看,這筆股票市值已經超過11.53億美元(按截至美東時間6月24日收盤價23.05美元/股計算)。
事件不斷發酵后,蔚來公關總監馬麟深夜再次表示,“公司上下都很難過,絕不是冷冰冰的,都是我的責任,我們持續改進。”以及“水軍搞不倒我”。
涉事車型為ET7,交付2563輛
蔚來汽車方面向時代財經證實了該車型為ET7。
蔚來目前共有兩款轎車,分別是ET5和ET7。其中ET5還未正式交付,在2021年12月推出上市,預計2022年9月開始交付。官網顯示,價格在32.8萬元-42.8萬元之間。
ET7在2021年1月推出,2022年3月28日實現交付,3月售出163輛、4月693輛、5月1707輛,共計2563輛。蔚來官網顯示,ET7的價格在45.8萬元-53.6萬元之間。
來源:蔚來官網
ET7雖交付不久,卻有多位用戶反映出現“趴窩”情況。6月11日,一蔚來車主在蔚來社區APP中表示,“ET7行駛中趴窩,提車的第13天,正常行駛,沒有任何前兆,突然整車斷電,剎車失靈,只能依靠慣性緩慢停下,全部電氣設備失靈,雙閃沒法打開。慶幸今天不是在高速上。”
來源:蔚來APP
隨后,蔚來汽車產品質量高級總監在蔚來社區發文稱,收到ET7用戶反饋車輛在行駛中出現停駛情況。經初步調查分析,原因是:車輛的低壓蓄電池充電模塊發生了失效故障,該故障在儀表盤中有顯示,但是不明顯,對于有效引導用戶停止駕駛并靠邊停車提示強度不夠。發生故障后,車輛如果再繼續行駛約10-15分鐘,則可能產生車輛停駛情況。
來源:蔚來APP
測試環節復雜、測試員具有危險性
任何一輛車在出廠前為了確保安全性,都需要經過十分嚴苛的測試流程。由于目前沒有統一的檢測標準,各個車企一般都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檢測流程。而新能源汽車又有別于傳統油車。
此次蔚來在回應中表示罹難人員為數字座艙測試人員。從事智能駕駛、車聯網、新能源、人工智能的經緯恒潤表示,智能座艙系統作為集合智能網聯與駕乘體驗的高附加值電子系統,是未來汽車核心三大域中,集成技術種類與更新占比較大的部分,其直面消費者的關鍵角色,決定了需要一系列驗證與測試手段,例如人機交互測試、智能識別測試、整車交互測試、智駕輔助測試、智能互聯測試。
簡單的說,例如屏幕效果、車機系統的流暢度、UI設計、車機功能豐富度、儀表功能豐富度、擴展性,以及語音交互等。
具體在測試何種環節時出現意外,目前還不得而知,需等待進一步調查結果。
智能座艙服務也僅僅只是檢測其中的一個環節。奇瑞汽車曾表示,對于整車的試驗,一般會先擬定一個DVP&R的試驗計劃,整車試驗多以實驗內容來區分,有各個專業方向的試驗,比如可靠性耐久試驗、性能測試。性能測試則包括制動性能、加速性能、操縱穩定性試驗、平順性試驗、安全性能試驗等等更細的專項測試,一般的性能測試會有30-50項內容。
來源:罐頭圖庫
“車輛測試翻車、受傷有不少,身亡的沒聽說;車輛試駕和活動,倒是有幾例傷亡事故。車輛測試常常挑戰和測試一些極限性能,測試員顯然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一位行業人士表示。
2021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試行)》中,規定想要進行道路測試申請,必須購買交通事故責任強制險憑證以及每車不低于500萬元的交通事故責任保險憑證或不少于500萬元的自動駕駛道路測試事故賠償保函。
“從法律的角度來講,企業主要在下面兩個方面可能存在相應的法律責任:一方面是員工傷亡的責任。這個首先要看企業是否有為員工購買足額的工傷保險,這是企業勞動用工的基礎底線。另一方面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企業在生產、經營、研發等環節中,都要嚴格遵守法律規定、行業標準。一旦被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查實,企業及相關從業人員存在被采取行政處罰等聯合懲戒措施的風險,如果行為構成犯罪的,還會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被追究相應刑事責任。”北京市康達(廣州)律師杜旭豪表示。
“至于測試員近親屬能獲得的賠償,這個需要按照現在勞動法跟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主要就是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蔚來這次事故是很特別的,碰巧測試車放置在樓上,一般單位很少把車輛放在樓上的。車輛測試員主要都是在地面上的。如果蔚來測試車在地面上做實驗,即便失靈也不會有多大事兒。”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表示。
對于蔚來此次事故你怎么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