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黑鴨難成白天鵝?
市值腰斬的周黑鴨,為什么“飛”不動了?
來源/摩根頻道
對于鹵味,消費者的自然選擇與資本的增長迫求是相悖的。
鹵味本就是核心價值不高的品類,毛利率的騰挪空間有限,但資本卻想要不斷地打破鹵味的價格上限,通過鹵味高端化去撬動更大的利益,其難度可想而知。
立志以高勢能門店為基礎打造鹵味高端化的周黑鴨,就是敗給了現實。曾經信誓旦旦表示只做自營,如今卻主動放下“身價”去和絕味搶加盟商。但問題在于,市場格局初定的當下,周黑鴨還有時間去發育嗎?
一、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鹵味,難以成就高端
2016年,周黑鴨登陸港股后市值一度來到了200億元,盈利能力穩壓煌上煌和絕味鴨脖。
但好景不長,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周黑鴨商業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上市僅兩年就開始走向下坡路,營收和凈利不斷下滑,直至今日其業績也沒有回到巔峰水平。且從2018年開始,周黑鴨的凈利潤也被絕味反超,自此之后,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
從被大眾和資本“哄搶”,到被市場冷漠,為什么轉折會如此之大,或許要先從其高端化打法說起。周黑鴨一直在堅持高端化,但鹵味這一品類的核心價值本就不高,如何讓消費者從其產品上感受到高端,一直困擾著周黑鴨。
在2018年之前,周黑鴨或許認為堅持自營保證食品安全、質量保證就是高端。為此,周黑鴨的創始人周富裕甚至還公開表示:周黑鴨不做加盟,因為人掌控著終端,人是最難掌控的,沒法掌控的東西我們不做。
在鹵味行業剛剛品牌化的初期,堅持自營保證出品穩定的這一打法或許可以稱之為高端,但卻難以成為核心競爭力。
鹵味的技術含量較低,人人可以做也導致鹵味的質量良莠不齊,個體戶為主體的鹵味賽道也頻現食品安全危機。故此,在發展早期,對產品質量和衛生把控能力較強的周黑鴨深受消費者喜愛,并愿意溢價購買標準化出品的周黑鴨。
據格隆匯2021年數據顯示,周黑鴨鴨脖和鴨爪的價格分別為64元/500g和78元/500g,在此之前周黑鴨已經多次下調價格,但仍高于絕味和煌上煌:同規格下絕味的單價分別為40元和55元,煌上煌的單價則分別為54元和60元。
隨著行業品牌化的逐步推動,食品安全和出品穩定已經成為了品牌們“基操”,周黑鴨的優勢愈加不明顯。在消費者的自然選擇下,周黑鴨的市場競爭力自然比不上價格更便宜的絕味。據公開信息顯示,周黑鴨2017-2018年期間的店均收入分別為268萬元、216萬元,呈現出逐年遞減的態勢,這一數據到了2021年僅為132萬元。
換言之,周黑鴨在2018年之前的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吃”了鹵味行業品牌化發展的紅利,隨著產品標準化成為了行業共識,周黑鴨的高端化失去了存活土壤。與此同時,周黑鴨引以為傲的自營模式也初現弊端。
二、規模化受阻,多元化仍有待觀察
自營模式的特點在于用金錢(成本)換品控,從而為企業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自營的優勢也很明顯,既可以獲得大量回頭客也可以提高產品溢價。
單純的自營模式雖好,但或許只適合品牌發展初期,一旦企業規模擴大就會暴露出兩大弊端:
1.維護成本趨高導致單店模型不經濟。
不同于生產成本在規模效應下會逐漸降低,換取品控的成本是固定的,且隨著規模的擴大反而會增加額外的管理成本,最終導致維護成本居高不下,單店模型不經濟的情況。
而加盟模式則沒有這方面的苦惱,原因在于品牌將開店的成本轉嫁給了加盟商,而管理成本可以通過加盟費的收取抵消,甚至還有可能存余。絕味能夠快速超越周黑鴨,維護成本較低是一大因素。
但加盟模式的弊端在于總部難以對旗下加盟商進行深度監管,一旦消費者購買體驗較差,就會對其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影響。雖然重油鹽的鹵味產品變質的可能性偏小,但差評過多亦會降低消費者對絕味的購買意愿,從而進一步影響到營收,絕味已經遇到了類似的困境。
2.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相對較弱。
絕味的低價有一原因在于生產端的成本較低,隨著開店數量的激增,對原材料具有大量需求的絕味在采買時具有較高的話語權,而規模相對較小的周黑鴨話語權要低得多。故此,周黑鴨與絕味的差距越來越大。
據CBNData的《2021鹵制品行業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周黑鴨、絕味食品的市占率分別為5%和9%,兩者市占率相差極大。
在高端化受阻的周黑鴨,認識到了自營模式的弊端,終于開放了特許經營,與絕味爭奪加盟商。據數據顯示,2019-2021年期間,周黑鴨特許經營渠道的收入分別為663.6萬元、1.40億元、5.92億元,分別占總營收的0.2%、6.4%、20.6%。
特許經營模式雖然為周黑鴨的業績帶來了活力,但要想在門店數量和營收上趕超絕味,或許存在一定的困難。
2018年前后,鹵味市場的格局已經相對穩定,行業競爭愈加激烈,開店的成本也隨之高漲。最重要的是,隨著鹵味加盟店的增多,各大品牌的客流量都一定程度上被稀釋了,加盟商加盟鹵味店的積極性降低。
周黑鴨要想刺激加盟商加盟自家產品,自然需要加大讓利。比如2021年周黑鴨就加大了對加盟商的補貼,補貼力度是2020年的6倍左右。擴大規模的成本日益增高,周黑鴨超越絕味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為此,周黑鴨開始發力“副業”,寄希望于品類的多元化實現對絕味的彎道超車。
周黑鴨近幾年都在嘗試產品的多元化,除了鴨及鴨副產品外,又推出了素菜、水產品、雞副等產品,據2021年財報顯示,周黑鴨新品的收入占總營收的18%。
但上述新品大都是周黑鴨主業的橫向延伸,雖然能夠共享不錯的營收,但在盈利水平的提高上對周黑鴨的助力較小。為此,周黑鴨又瞄準了快餐生意。
近期,周黑鴨與“維小飯”聯合推出了主打智慧健康的快餐——蜜汁鴨腿飯。該盒飯的特點是標注了卡路里的多少以及各大營養物質的含量,滿足了高凈值上班族追求健康飲食的需求。
據天眼查APP顯示,“維小飯”的運營公司是深圳維士智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且接受了天圖投資的近億元融資,而天圖投資與周黑鴨的關鍵較深。
快餐的標準化雖然很高,且相比鹵味具有剛需屬性,但快餐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維小飯”能否做大做強尚處于未知數。
而且從重油鹽的鹵味賽道轉向主打健康的快餐賽道,周黑鴨的副業要想被消費者認可或許還需要經過市場的驗證。
參考文章:
斑馬消費:《周黑鴨放下“高貴”》
表外表里:《周黑鴨是怎么輸給絕味鴨脖的?》
紅餐網:《鹵味巨頭剛跨界做了份盒飯!周黑鴨是在市場玩票還是戰略試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