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拋棄”的得物:做不好“社區”,攻不下“潮流”
得物,正在開啟一次大規模拉新。
文|寧成缺??來源|博望財經
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得物的廣告做得滿天飛。無論是旅行博主、生活博主、母嬰博主還是美妝博主,都有接到得物的合作,“物美價廉、潮流范、活動力度高”成為他們宣傳得物時最常用的詞。
從補貼創作者到加大廣告投放力度,得物的種種動作都表明了其日漸強盛的野心。借著潮流人群和得物品類擴張的紅利,得物需要加速“破圈”。
但高速發展的背后,卻傳出字節有意出售得物的股份的消息。根據多家媒體報道,字節跳動有意出售“得物”低于10%的股權,并就此事展開談判,愿意優先將股權出售給得物現有的投資者,但也仍可能決定保留在得物的少數股權。
一邊是加速破圈,一邊是被字節拋售,得物的商業價值到底如何?在潮流圈中,得物又該如何保持領先地位?
三年估值翻10倍 從球鞋交易切入潮流界的新星
得物創辦于2015年,前身為“毒APP”,隸屬于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虎撲聯合創始人楊冰針對虎撲社區里逐漸壯大的球靯代購和交易所創辦的。
那時候球鞋交易茂盛,但假貨問題卻頻繁滋生,為了解決這一情況,“毒”打出了“球鞋正品鑒定”的名號,以撮合交易為核心,每賣出一雙鞋,“毒”就會在中間抽取技術服務費、轉賬手續費、查驗費、鑒別費和包裝服務費5項費用。根據得物方面信息可知,在平臺上商品寄賣的手續費是商品定價的7.5%-9.5%。
憑借著較強的倉儲能力,履約和售后服務,得物從一眾球鞋電商平臺脫穎而出。2019年,毒的GMV為60-70億元。2018至2019年兩年間,得物連續獲得了三輪融資,投后估值達到了1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虎撲、紅杉資本在內的多家明星機構。
2020年初,為了突破球鞋市場的局限性,“毒”正式將品牌升級為“得物”,并打出“潮流網購社區”名號,開始向潮玩領域全品類延伸布局。海豚社數據顯示,2020年得物的GMV達500億元,排在中國消費電商第十一位;2021年,得物GMV為800億元。
2019年完成迄今為止最后一輪融資時,得物的估值為10億美元(以當時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67億元)。而目前,字節透露出得物最新的估值為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6億元),也就是說,在過去的三年里,得物的估值翻了10倍。
公開數據顯示,得物App擁有超1億注冊用戶。另據易觀千帆數據,2022年4月,得物用戶年齡結構中,24歲以下用戶占16.99%,24-35歲用戶占63.87%,合計35歲以下用戶占比超八成。
那么,就是這樣一顆冉冉升起的潮流圈新星,為何會遭到字節的拋售呢?
字節為何撤退?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得物共有3位股東,楊冰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65%,第二大股東為上海唯物信息系統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比例為20%,第三大股東為虎撲(上海)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5%。
而字節跳動手中的股份均來自虎撲。2019年,字節跳動對虎撲進行了Pre-IPO輪投資,金額為12.6億人民幣,獲得虎撲30%的股權,而虎撲持有得物15%的股權,這也意味著字節跳動間接持有得物4.5%的股權。
之所以拋售得物的股份,《博望財經》認為,一方面是因為得物自身存在問題,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字節的投資戰略調整。
先說得物自身的問題,首先便是假貨泛濫。早在2020年8月31日,得物APP就因為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被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通報,并被消協點名涉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今年初,央視報道,上海市市監局針對9家電商直播平臺的服裝配飾、鞋、箱包等商品進行抽檢,其中得物的產品不合格率達到50%,為所有平臺中最高。
幾次三番被點名通報的得物也沒能逃過消費者的控訴。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得物累計投訴量更是接近16萬次,投訴理由大都圍繞假貨、鑒定時間過長、退款慢產生。
在企查查上,得物還面臨不少棘手的官司。目前,得物牽扯到的法律訴訟多達300起,其中司法案件131起,已公開的裁判文書就有98份,開庭公告132個,身為被告/被上訴人涉及到的金額達149.06萬元。
即便是得物拿手的球鞋交易,也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和全球范圍內幾乎所有潮鞋平臺一樣,雖然得物打著“正品鑒定”的名號,但其鑒定結果卻屢遭質疑,得物還曾因為一條Gucci腰帶,和唯品會爭吵不休。
有不少業內認為,得物一邊做著鑒定業務一邊做著電商生意,是“既當選手又做裁判”,很難保持客觀公正。更何況,得物的鑒定業務,至今依然存在沒有客觀標準、職業定義模糊、選拔過程模糊等多種問題。
此外,媒體對“瘋狂炒鞋”的報道,更是把得物帶向了風口浪尖。因為得物的盈利方式主要靠撮合交易,定價越高,賺的越多。故而“炒鞋文化”盛行,得物也多次遭到相關部門的點名批評。
但炒鞋有風險,隨著監管趨嚴以及“國潮自強”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得物的高估值體系難以為繼,長期來看并不樂觀。
從字節方面來看,拋售得物也是大勢所趨。今年以來互聯網公司普遍面臨監管趨嚴、人口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困境,字節跳動在年初調整投資團隊時,就曾對外表示:“公司決定加強業務聚焦”。迄今為止,字節跳動陸續退出了心潮無限、世界說科技、樂華、微念等公司,拋售得物也是意料之中。
更何況,在潮流圈中,字節布局了與得物類似的垂類APP“抖音盒子”,并且字節還拿出了大手筆補貼,幫助抖音盒子打開市場,得物對于字節的稀缺性減少。
用戶口碑漸失、丑聞官司纏身,近三年未有融資進入,也未有上市啟動的跡象,得物平臺似乎來到了一個轉折點,而此時面臨字節的拋售,得物會拐頭向下嗎?
得物為何做不好社區?
作為靠潮流球鞋起家的垂類APP,得物曾在短期內迅速匯聚流量,產生了龐大的交易規模,但現如今,隨著炒鞋市場趨于平靜,得物增量天花板已若隱若現,未來用戶增速注定放緩,轉型成為得物的當務之急。
可想要吃潮流電商這碗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與其他電商平臺不同,潮流電商的本質是內容生意,并不是SKU夠多、物流速度夠快、服務夠好就能搶占市場,歸根結底是要用文化認同和品牌共識來吸引和滿足消費者。
于是乎,得物又將重心重新放回了社區,意圖提升平臺的粘性,提高用戶留存率。但事實是社區仍然是得物的心結,雖然得物是從社區起家,但是如今的得物社區屬性并不強。
為什么得物做不好社區?《博望財經》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其一,得物的社區本身能輸出優質內容的人太少;其二,得物缺乏有效的激勵策略;其三,得物的交易增長速度過快,社區缺乏優質內容沉淀。
意識到這一點的得物也在加強內容激勵政策。日前,得物公布“視頻MCN激勵計劃”,預計未來一年將投入3.2億現金和200億流量;今年4月,得物還上線視頻號功能,提出千萬現金補貼扶持作者。
社區文化是平臺獨有的,具有長久生命力和商業價值的東西,不能一蹴而就。從目前來看,得物想由過去“重交易,輕社區”的模式,慢慢向“社區內容種草,通過社區賦能交易”這一路徑過渡還需要很長時間。
與此同時,各大廠紛紛加碼潮流電商,從躺平、網易美學、新草到種草秀、多潮、吃貨筆記、態棒、逛逛、珍香,各種各樣的潮流社區、種草平臺輪番登場,得物想要保持領先地位并不容易。?
所幸的是,潮流市場的盤子夠大。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中國潮流玩具市場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潮玩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95億元人民幣,6年間復合年增長率高達36%,預計2022年潮玩市場規模將達到478億元人民幣。
新浪的《當代年輕人潮流消費調查問卷》也顯示,當今年輕人關注度最高的潮流品類是服飾和球鞋,分別占比為21.68%和19.86%。
乘著炒鞋的東風,得物迅速地賺到了第一桶金,站在時代的風口迎來了資本的青睞。但市場是千變萬化的,強敵環繞下,得物的差異化優勢也在逐漸消弭。未來得物想要走得遠,社區是其繞不開的命題,也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因素。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