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新華聯(lián)、泰禾,旗下機構被罰,百億私募映雪資本遭遇危機?
百億私募激蕩風云。
作者 | 高遠山?來源 | 獨角金融
曾經,百億私募上海映雪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稱“映雪資本”)獲得了不少榮譽,包括2016年被東方財富網評為最受歡迎私募基金公司、2019年位列《中國基金報》評選的中國私募基金綜合實力50強。映雪資本業(yè)績也曾在“私募排排網”獲得2019年近五年股票策略收益前十強(規(guī)模50億元以上)的成績。
不過,這兩年來映雪資本發(fā)展并不順遂,旗下產品“踩雷”新華聯(lián)(000620.SZ)、泰禾集團(000732.SZ),被認為是“爆款”的產品卻“爆雷”。近來還面臨控股公司被處罰,實控人成被執(zhí)行人、被限制高消費等狀況。
似乎,昔日私募的“標桿”遭遇了“危機”。
控股公司被處罰,實控人成執(zhí)行人
圖源:浙江證監(jiān)局
2022年7月15日,浙江證監(jiān)局披露了兩則處罰公告,事涉映雪資本持股51%的子公司杭州萊茵映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萊茵映雪”)。
一則是因萊茵映雪私募基金業(yè)務中存在未完整留存投資運作決策過程性材料、未向投資者披露關聯(lián)交易、重大事項未向證券基金業(yè)協(xié)會報告,對其出具警示函,并計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圖源:浙江證監(jiān)局
另一則處罰公告則是針對萊茵映雪的董事、法定代表人和投研負責人鄭宇。因未謹慎勤勉履行相關職責與義務,對公司上述問題負有主要責任,浙江證監(jiān)局對其予以監(jiān)管警示,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據2020年3月修訂的《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jiān)督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顯示,中國證監(jiān)會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記錄證券期貨市場誠信信息。對于《管理辦法》規(guī)定的違法失信信息,在誠信檔案中的效力期限為3年。
圖源:企業(yè)預警通
企業(yè)預警通顯示,萊茵映雪還有三條被執(zhí)行的記錄,執(zhí)行總金額達3.9億元。實控人鄭宇被限制高消費,其持有萊茵映雪的7980萬元股份亦被凍結。
昔日私募“標桿”遭遇“危機”
公開信息顯示,映雪資本成立于2012年4月,定位于為金融機構、國有企業(yè)、大中型民營企業(yè)和高凈值人群提供全方位財富管理和現金管理服務的專業(yè)資產管理機構。
作為映雪資本的靈魂人物,鄭宇的核心投資理念是逆向投資。“股票漲幅大是最大的利空,跌幅大是最大的利好。”這句頗為玄奧的投資格言,就出自鄭宇之口。
鄭宇擁有近二十年的投資經驗,曾任國盛證券自營部門負責人,在股票、債券、私募股權投資等領域均有豐富經驗,精通各種交易策略,其投資業(yè)績一度非常亮眼。
2016年,映雪資本鄭宇管理的“映雪百丈冰1號”曾力壓王亞偉的“外貿信托-昀灃”位居當年單品第一,風頭無兩。2016年、2017年,鄭宇分別被評為三年期股票策略金牛私募投資經理、中國基金業(yè)英華獎三年期最佳私募投資經理。
圖源:中證資訊
自從2004年“私募教父”趙丹陽與深國投合作成立第一只陽光私募基金后,潮起潮落,曾先后有數十家私募突破百億規(guī)模,各領風騷。但大多數都成為時代洪流下的一粒沙,截至2019年底,仍保持在百億規(guī)模的私募僅剩31家。
不過,行業(yè)里有這么一句話“規(guī)模往往是業(yè)績的殺手”。
規(guī)模百億的映雪資本剛滿10歲,似乎已經出現“中年危機”。
鄭宇在一次媒體采訪中坦言,“不認為自己是穩(wěn)健型投資者,自己的投資風格較為進取。當風險和收益同時存在時,更傾向于冒風險,博取相對較高的收益。”而其不穩(wěn)健和進取的投資風格,在其管理的多只產品的業(yè)績表現上也有所體現。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映雪資本旗下成立于2018年以前且凈值有更新的29只產品中,有25只產品在2018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跌幅超過10%的產品有19只,跌幅超過30%的產品有3只,“映雪松柏5號”跌幅甚至超過40%。截至2018年底,52.8%的基金清盤率更是位居私募基金行業(yè)前列。
“映雪松柏”系列的“映雪松柏2號”業(yè)績同樣不太如意。2015年11月成立當月,凈值便一度跌破1。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凈值有所抬升,但不久后再次回落,截至2018年6月19日,其凈值下跌33.1%,此后未再披露凈值變化。
圖源:choice金融終端
私募排排網總收錄了映雪資本269只私募基金,目前運行中的有156只,凈值在更新的有23只。
從成立時間來看,映雪資本成立的私募基金多集中于2012年到2019年。據私募排排網顯示,映雪資本最新的一只私募產品是2019年7月26日成立的“國民信托穩(wěn)鑫9號債券”,此后沒有新私募基金成立的記錄。
圖源:私募排排網
從累計收益來看,除“睿致映雪1號”累計收益738.62%、“國民信托穩(wěn)鑫9號債券”累計收益53.06%、“匯鑫205號”累計收益1.06%外,映雪資本旗下其他私募產品收益均為負數。
“爆款”產品變“爆雷”款
除私募產品表現欠佳外,兩年前,映雪資本一款產品連踩12只問題債券,出現“爆雷”情況。
2020年3月底,民生銀行(600016.SH)代銷、映雪資本操盤的一只R3級(基金產品按照風險等級一般分為R1~5五個等級,R3為平衡型產品,即中等風險)基金出現了兌付問題,該產品成立初期一共募集40多億元資金,先后踩雷12只違約債券——19新華聯(lián)控MTN001、15西王01、16西王01、16西王02、18西王CP001(債券信用評級為D)、19西王SCP001、19西王SCP002、19西王SCP003、17泰禾MTN001、18泰禾01、19西集01、16新華債。
“爆款基金,沒想到真的‘爆’了,爆雷了!”該產品投資人郭女士表示,自己在投資理財方面比較保守且謹慎,此前多以銀行理財為主,選擇理財產品時并不追求高收益,只有一個訴求——安全,風險低。
郭女士是上述銀行私人銀行部客戶,其介紹稱,2019年,上述銀行一客戶經理告訴郭女士,其持有的一只R2級風險基金有安全隱患,建議其賣出并購入銀行代銷的另一只基金——“外貿信托-瑞智精選映雪債券專項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分A、B、C等多期,以下簡稱“映雪債券專項信托計劃”,或基金)。客戶經理稱,該基金更安全,可以按月贖回,且非常火爆。在客戶經理的多次推薦下,郭女士于2019年3月31日買入200萬“映雪債券專項信托計劃”,后因客戶經理再三推薦,分兩次追加到600萬。
“我對代銷產品總不太放心。2019年9月,向熟識的另一位銀行從業(yè)人員咨詢‘映雪債券專項信托計劃’在業(yè)內的情況和口碑,對方告訴我這款產品風險較高,7、8月份就聽說出現些問題。”郭女士當即決定贖回,但因為已過了9月份的贖回時間,便在次月(10月)申請贖回,結果并未贖回成功。
隨后,銀行披露,上述基金認購的西王集團債券出現違約情況,暫停10月份贖回通道。2020年初,投資者又被告知上述產品“踩雷”新華聯(lián)債,基金再次出現無法正常贖回的情況;7月,踩雷泰禾債,郭女士的賬面浮虧越來越多。
郭女士稱:“2019年知道私募基金第一次踩雷后原本是要承擔損失盡快贖回的,但銀行方面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自己,現在贖回會產生實際虧損,銀行與映雪資本、外貿信托做了溝通,映雪說會盡快把基金凈值做上去。”
另外,來自福建的鄭姓投資者表示,自己得知基金踩雷西王債要贖回時收到了類似的答復,“映雪資本會盡快把凈值做上去,建議不要贖回本金;還稱‘映雪說出了問題會自己買下來(相關底層債券)’。”
圖源:投資人提供
然而,這套“時間換空間”的打法并沒能取得預期效果。
2020年4月,映雪債券專項信托計劃進入清算階段,提前結束運作。這也意味著,郭女士等投資者無法主動申請贖回,只能等待產品清算結果。
通常來說,私募基金清盤可能是出于以下原因——產品存續(xù)期滿、業(yè)務結構調整、觸及清盤線、業(yè)績不佳主動清盤。市面上曾有人質疑映雪債券專項信托計劃清盤是由于產品虧損到清盤線,但映雪資本方面回應稱,是“本著穩(wěn)定產品凈值從而最大程度上保障基金投資者利益的原則而主動提出的”。
經過半年的清算,郭女士的600萬投資款拿回300多萬,仍有200多萬(36%左右)款項懸而未決。而這200多萬本金遲遲無法到賬主要是因為西王債、新華聯(lián)債、泰禾債(即上述提到的12只問題債券)。
連踩12只問題債券的“爆款”
公開資料顯示,映雪債券專項信托計劃成立于2019年2月,產品風險評級為R3級,通過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下稱“外貿信托”)作為基金管理人、映雪資本作為投資顧問的“外貿信托-映雪專項1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下稱“標的私募基金”)投資于二級市場債券,映雪資本董事長鄭宇親自操刀。
資深信托行業(yè)從業(yè)人員萬國朝表示,一般信托公司沒有專業(yè)團隊做債券和股票,通常是銀行募集資金,信托公司提供通道,私募實際操盤、決策投向。這種屬于陽光私募基金,在業(yè)內較為常見。
郭女士稱,據她了解上述私募基金的規(guī)模為40多億。“映雪債券專項信托計劃”的投資門檻比較高,從多位購買了同款產品的投資者處獲悉,有投資者在2019年初購買時是百萬起投;到年中后期,起投金額一度提高至千萬級。
從募集規(guī)模和投資門檻的不斷提高,不難看出該產品的熱銷。
據基金認購風險申明書顯示,產品主要投資于信用債市場,亮點之一是“風格穩(wěn)健,風控優(yōu)良”,并指出產品“持倉集中度較低,映雪資本旗下同策略債券型產品從未發(fā)生清盤事件”。
圖源:投資者提供的基金認購風險申明書
映雪資本曾于2020年4月發(fā)給投資者一份《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信中顯示,除了踩雷的西王債和新華聯(lián)債,上述產品持有31只債券(其中,發(fā)債主體為房地產行業(yè)的占到60%)。而另有文件披露的12只問題債券中,有2只新華聯(lián)債、2只泰禾債、8只西王債。若按此推測,該產品截至清算時的底層資產約有41只債券,問題債券數量約占到30%,西王債數量占19.5%。
自制圖(數據來源:企業(yè)預警通APP)
這樣的數據似乎與基金介紹中“持倉集中度較低”有些出入。
《致投資者的一封信》還披露,31只債券中,AAA級債券僅2只,AA+債券12只,AA級債券15只,2只債券未披露評級。另外12只問題債券目前有9只評級在C類及以下、3只未查到評級。債券評級高于AA+的債券數量并不算多,如此配置是否符合R3級風險基金?
上述資深信托從業(yè)人員表示,產品評為R3級沒有太大問題。一般債券型基金還是比較穩(wěn)定的,回撤不會太大,通常如果做到足夠分散的話,即使踩中一兩個雷,應該也問題不大。但如果踩雷債券比例很高就不好說了,之前有產品因此一個月凈值跌20%。
一位來自某知名上市銀行投資顧問表示,R3級凈值化理財產品以往來說虧損的可能性確實很小,本金一般不會出問題。但今年(2020年)資本市場黑天鵝事件比較多,很多同類型產品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產品二次清算分配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4月底(產品進入清算期當月),產品存續(xù)規(guī)模仍高達24億元。
圖源:投資者提供清算分配報告
另據“西安商網”報道,吳先生購買該產品共計50萬元,自清盤事件后,吳先生一共收到返還的本金31萬元。對于剩余虧損,2020年5月,民生銀行和映雪債券提出了五年還款計劃,即在五年內返還吳先生的投資本金。
但后經銀保監(jiān)會查,民生銀行代銷的該項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違反了《中國銀監(jiān)會關于規(guī)范商業(yè)銀行代理銷售業(yè)務的通知〔銀監(jiān)發(fā)[2016]24號)》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商業(yè)銀行應當使用合作機構提供的實物或電子形式的伐銷產品宣傳資料和銷售合同,全面、客觀地揭示代銷產品風險。銀保監(jiān)會令其“限期改正,并視情況采取相關監(jiān)管措施。”
2021年4月,民生銀行和投資人協(xié)商,由其支付吳先生8.818萬元,“買斷”吳先生對映雪投資18.9萬元的信托產品受益權和追償權。
5月,吳先生收到民生銀行支付的8萬多元后,剩下的近11萬元目前還沒有下文。
映雪資本為何頻頻“踩雷”?
映雪資本這款連踩12只問題債券的產品,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首先,受疫情影響,2020年以來債券市場行情整體偏弱,多只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浮虧,這其中又以債券型基金為主。
但具體到“外貿信托-瑞智精選映雪債券專項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這款產品,也不乏人禍。據公開資料發(fā)現,上述產品成立于2019年2月,而無論是2019年10月踩雷的西王債,還是2020年踩到的新華聯(lián)和泰禾債,其相關發(fā)債主體早在產品成立之前就被曝出些許資金或經營問題。
比如西王集團,2017年3月,山東齊星集團70億債務危機爆發(fā),西王集團作為其最大擔保方陷入“互保風波”。隨后,西王集團公司評級遭下調,再融資也受到影響,多只債券取消發(fā)行,甚至有傳言稱西王集團遭到部分機構“拉黑”。
圖源:《新京報》2018年3月報道
圖源:"網易財經"2018年11月報道
泰禾集團則是在2013年到2017年期間,高杠桿擴張,激進拿地。2018年便因擴張失速陷入流動性問題,多次轉讓項目試圖回籠資金緩解資金壓力。
新華聯(lián)2019年底、2020年初接連遭受人事變動(董事長被帶走調查)、資金問題兩輪“暴擊”,疫情再次加速流動性問題的爆發(fā)。
不過,早年也不乏媒體對新華聯(lián)的資金問題做出提醒。如《時代周報》2018年7月在一篇報道中指出,新華聯(lián)出售手中兩只銀行股,還高比例質押旗下多家公司股權進行融資。
如此背景下,映雪資本仍選擇購買西王債、泰禾債。
此外,據愛企查顯示,映雪資本及其董事長鄭宇和西王集團有些許關聯(lián)。映雪資本參股的濱州正誠永盛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濱州正誠”)持有西王集團0.33%股權。
愛企查顯示,濱州正誠成立于2020年6月,于7月份以債權方式入股西王集團,0.33%股權對應的出資額為805.3萬元。
圖源:愛企查
對于映雪資本“踩雷”一事,你怎么看?你有買過映雪資本的私募產品嗎?歡迎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fā)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fā)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lián)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