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為“友商臥底”,漩渦中的張小泉總經理,背后牽出阿里系
誰能想到,一把冰冷的菜刀,會在2022年盛夏,將熱搜徹底引爆?
來源/互聯網那些事
誰能想到,一把冰冷的菜刀,會在2022年盛夏,將熱搜徹底引爆?
張小泉“斷刀”風波持續發酵,王麻子、陽江十八子等友商相繼加入戰斗,開始背刺營銷,讓幾無存在感的中國刀剪江湖,出現久違的熱鬧,更讓人感慨的是:
拍蒜斷裂在前,教育用戶在后,視老百姓合理需求于不顧,對米其林極盡諂媚之能事,一個400年的老字號,缺乏基本的品牌自信,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經理人,卻“數典忘祖”!
刀斷了可以換,脊梁“斷”了,該怎么辦?
給自己補刀的“狠角色”!
有的公司的高層,是撲火小能手,有的公司的高管,卻是拱火小超人,最近幾天,張小泉屢登熱搜榜,轟轟烈烈的負面輿情持續發酵的“最大功臣”,非張小泉總經理夏乾良莫屬,他究竟是如何,憑一己之力,吸引了所有的火力的呢?
夏乾良/圖源張小泉官方
“你學了幾十年的切菜(方式/動作)都是錯的!”、“所有的米其林廚師都不是這樣切的”……你沒看錯,這兩句掀起驚濤駭浪輿情的話正出自張小泉總經理夏乾良之口,盡管7月18日晚,夏乾良回應稱相關視頻為發生在去年冬的一期采訪的截選部分,原來的完整視頻現已無法找到,但廣大網友仍然不買賬。
之所以眾網友感受到了冒犯,夏乾良無外乎犯了以下三點錯誤:
中國人真不會切菜?但凡你看過《舌尖上的中國》,就不會說出如此無知的話,即便沒看過節目,北京烤鴨店中餐廚師的片鴨子刀工見識過吧?隨便一家街邊飯店,大廚切土豆絲的刀工不陌生吧?甚至在菜市場,三下五除二就剁出漂亮肉泥的賣肉大媽們,親切吧?
張小泉作為擁有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本來就是塊文化招牌,米其林不過才200年底蘊,真要比對中國菜文化的理解和對中國人使用菜刀習慣的了解,哪個洋品牌會比中國自己的品牌強?這個時候,夏乾良卻奉米其林標準為圭臬,被網友罵“數典忘祖”,冤嗎?弱弱問一句,米其林餐廳的廚子用張小泉嗎?
再者一個中華老字號品牌的職業經理人,言談間透露出對洋品牌的諂媚和對自家品牌的骨子里不自信,這才是網友怒火中燒的深層次原因,你自己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甚至可能都不會下廚做飯,那憑什么來教育跟切菜燒飯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中國老百姓?
也許是有感洶涌的輿情難以平復,也許是真的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夏乾良也于昨日深夜進行了道歉,態度不可謂不誠懇,并言之鑿鑿稱會進行整改,推出更符合中國消費習慣的產品
然商場如戰場,就在張小泉深陷渦旋之際,競爭對手們相繼出招,尤其是王麻子,在直播間更是一拍蒜就是一整天,再然后,連溫和低調的陽江十八子都借勢發博為自己刀具發出“不止拍蒜”的搖旗吶喊了,可謂火藥味十足。
左:陽江十八子,右:王麻子
當然,到這一步,也算得上是張小泉咎由自取,畢竟從一開始,該公司的回應路子就偏了,老百姓其實并不關心刀拍蒜斷了上不上熱搜,他們關心的是,連蒜都不能拍,是不是你刀的質量不行?
張小泉回應中甩出什么符合國標的證據,其實也難以引起共鳴,普羅大眾在廚房拍蒜是再正常不過的剛需,鋼鐵制作的刀,連蒜都不能拍,你很難從專精切菜這個角度說服消費者,何況斷裂的這把“龍雀雙斬刀”,官售價99元一把,一百塊錢的刀都不能拍蒜,地攤上9塊9的都可以,這才是癥結所有。
至于夏乾良早前的不當言論又被扒出來,有沒有競爭對手在背后操盤,就不得而知了,但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你這話說得沒問題,又怕什么黑手呢?歸根結底而是反映了公司應對危機事件的公關能力低下以及高層價值觀得有失偏頗。
不過,作為“中國刀剪第一股”,張小泉就這樣甘愿受友商“欺負”?
400年張小泉,變“味”了!
意料之外的是,此次置身風口浪尖的夏乾良,在腹背受敵、成眾矢之的之際,秀出了一波大招,令業內人士刮目相看,那就是張小泉緊接著發出的“斷刀召回令”,不少網友迷惑,這有啥高明之處?
眼尖的網友應該已經關注到,在視頻道歉的尾聲,張乾良還發布了“斷刀召集令”,表示只要中國消費者過去5年內發生了斷刀事故,張小泉都會按照指定品牌(暫未公布)的張小泉類似款型和類似價值進行新刀補發,不得不說,夏乾食是個高人啊。
一來,倘若友商的刀具也發生這樣的問題,那以前未見諸報端的,通過這種“有便宜不占不不占”的活動,大概率會浮現到社交媒體上,一旦出現了哪怕一例,那么張小泉的斷刀危機將不再是獨享專利,友商一旦被發現有同樣的“斷刀”事件,那么公信力也將受到質疑。
再有,張小泉也是不打無準備的仗,據媒體最新報道稱,夏乾良表示,此次涉事的“龍雀雙斬刀”于2018年上市,目前仍然在正常銷售,截至2022年6月31日,銷售數量已超6萬把,收到的正式消費者投訴一共11起,客訴率僅為0.0183%,遠低于公司的客訴率標準,也就是說,張小泉發布“斷刀召集令”之前,已經做好了風控。
能讓友商也“緊張”起來,同時也為自己樹立起一個盡責到底的牌坊,張小泉的夏乾良,比之大洋彼岸的賈躍亭,都有過之而不及,確實是一個罕見的商業人物:
據公開資料,1984年出生的夏乾良極富商業頭腦,高中畢業就已經通過家教賺了大學的學費,2003年秋,夏乾良剛上復旦大學一年級就很快嗅到了商機,靠復印的業務掙了90萬,是為其第一桶金;
2004年,夏乾良受邀參編的《高考英語專項訓練精練》系列上架,不到6個月,就為他和幾名同學共同創立的暄氏文化公司取得了10萬的凈利潤;
2007年,暄氏文化改制成形,進一步升格為香港暄氏文化控股集團,夏乾良的財富與知名度名進一步水漲船高;
2009年,夏乾良身家已超千萬,彼時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表示“想做中國的默多克,而不是比爾·蓋茨”,足見夏乾良對管理一往情深,這為其后續的職業經理人之路奠定了基礎;
2010年,夏乾良成功入選中國校友會和《21世紀人才報》聯合發布的榜單,成了“2010中國大學創業富豪榜”上榜人物;
這名來復旦畢業的80后,一度被稱之為中國商業的“少年教父”!
如今已貴為A股上市公司張小泉總經理的夏乾良,還曾以富春控股總裁助理和浙江運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身份與富春老總張國標(現張小泉的實控人)、阿里巴巴、銀泰集團、順豐集團和“通達系”一同發起組建了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鑒于其豐富的商海實戰經歷與收獲的一系列榮譽,可見夏乾良并非是一個浪得虛名的等閑之輩,只不過,如今擺在他面前的還有系列難題。
張小泉400年老字號,其最引以為傲的是祖傳技藝,然而,尷尬的是,公司近7成產品居然依靠代工,據公開財報等數據顯示,2018~2020年,OEM產品成本占主營業務總成本的比重依次為60.81%、62.03%、69.62%,OEM產品產量占主要產品總產量的比例為76.5%、75.2%、77.1%。
除了大量產品依靠代工外,其銷售費用亦遠高于研發費用,尤其是剛剛過去的2021年,張小泉銷售費用高達1.17億元,足足是其研發投入的5倍,過高的銷售費用,也不斷蠶食張小泉的凈利潤,2022年Q1,張小泉因在短視頻平臺大力推廣導致銷售費用激增70%,直接導致同期凈利潤大降45.6%。
綜合來看,張小泉更像是一家吃著百年老字號品牌紅利的營銷驅動型的傳統企業,而夏乾良更是一個精于營銷的管理型人才,或許正因為科技研發實力不足,難以撐起市值的想象空間,造成了其二級市場的長期疲軟。
張小泉,還會有新的故事嗎?
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400年老字號“斷刀”,張小泉有“苦”難言——互聯網那些事
張小泉總經理最新回應:為何拿米其林作對比——觀察者網
說中國人切菜方法不對,張小泉總經理道歉了,風波背后:7成產品靠代工——紅星新聞
張小泉總經理夏乾良,號稱復旦儒商,想做中國默多克——上游新聞
張小泉的危機,不只是不能拍蒜——界面新聞
圖源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