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創新大戰再起,疫苗競速中領先全球的是康希諾嗎?
新冠疫苗創新大戰再起,疫苗競速中領先全球的是康希諾嗎?
來源/江瀚視野
自從新冠疫情出現以來,疫情已經蔓延到世界各地,為了戰勝病毒,人類研發出了多款疫苗成為了各界應對病毒的主要抓手,不過這場大戰遠沒有終結,伴隨著變異越來越多對于疫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苗產業的創新大戰再次興起,面對著疫苗研發的競速,這次的領先者會是我們的企業嗎?
吸入式疫苗成競爭新方向?
據財聯社的報道,隨著奧密克戎新變種BA.5在美國的大范圍傳播,美國逐漸將注意力轉向新冠病毒疫苗。新冠疫苗的未來,也許不再是在手臂或腿部的注射疫苗,可能是黏膜免疫技術路線或者粘在皮膚上的小貼片。
日前,美國召開會議討論下一代新冠病毒的疫苗接種,他們普遍認為還有改進的余地。
據安東尼·福奇博士表示,“對已知和未知的新冠病毒,顯然需要創新方法來研制出更廣泛而持久的防護措施。”福奇稱,盡管目前可用的疫苗是有益的,避免了超過200萬人死亡,以及近2000萬例的住院治療,但“預防工作還沒有完成”。
耶魯大學疫苗專家Akiko Iwasaki博士在會議上發表講話,完全實現福奇提出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黏膜免疫技術路線疫苗。如果將傳統的注射疫苗比作“大樓走道上的警衛”,那么黏膜疫苗就是“大樓外的警衛”,相比前者,后者更容易攔截“入侵者”。
會議表示,對于新型疫苗,開發是個巨大的障礙。如果沒有大量的資金援助,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看到這里,相信熟悉中國疫苗產業的朋友似乎就會發現真需要這么長時間嗎?據第一財經的報道,7月29日,疫苗廠商康希諾在預印本網站發表最新疫苗臨床試驗數據,該公司研發的吸入式新冠候選疫苗作為異源免疫加強劑,能夠有效應對新冠奧密克戎BA.1變異株,并且可比同源免疫引發更高的抗體反應。康希諾的吸入式疫苗是基于該公司肌注疫苗開發的,使用的是腺病毒Ad5作為載體,區別于滅活疫苗。就在兩個星期前,康希諾就宣布已經完成吸入式疫苗II期臨床試驗。
而早在去年11月,全球首款吸入式疫苗就已經在中國亮相由中國疫苗企業康希諾研發,通過幾則消息的對比就會發現,至少在吸入式疫苗領域,中國已經領先美國至少兩年的時間。
疫苗競速這次的領先者會是康希諾嗎?
當前,整個市場對于疫苗產業正在發生一場悄無聲息的市場分化,一方面,傳統的疫苗進入了產能相對過剩的階段,但另一方面,對于具有創新能力的疫苗卻進入了市場急需的狀態,特別是具有研發前瞻性的疫苗反而更受市場的需要。
上面對于吸入式疫苗的爭論其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我們到底該怎么看這件事呢?
首先,人類與新冠病毒的戰爭將會是一次持久戰。從2020年疫情以來,其實伴隨著疫情的全球蔓延,一個趨勢其實已經逐漸形成,這就是人類與病毒的戰爭不是一場能夠速戰速決的戰爭,而是真正的持久戰,病毒的變異毒株不斷變化,而人類的對抗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兩者呈現出日益膠著的狀態。
從目前來說,新冠疫情的常態化、長期化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實現人類對于病毒的持續領先,真正把病毒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控制在一個可控的范圍之內,除了我們常規的防控措施之外,可能只有創新的技術才能有可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先機。特別是以疫苗為代表的主動預防措施經過實踐的檢驗無疑是非常有效的。
但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病毒快速變異的情況下,疫苗生產的持續創新甚至前瞻性創新其實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具備持續不斷創新的疫苗技術才有可能在這場生死競速之中不斷取得優勢。
其次,吸入式疫苗(黏膜免疫)創新非常重要。我們仔細研究吸入式疫苗的原理就會發現,與美國專家說的類似,吸入式疫苗的邏輯就是“御敵于國門之外”。
一般情況下,我們使用的注射式疫苗是在人體體內產生抗體,等病毒進入到人類體內之后才會識別出病毒入侵,從而產生相對應的抗體進行對抗,但是實際上人體的第一道防線上呼吸道其實已經被病毒攻破了,現在免疫系統的作用就是保護人體避免出現危重癥了。
但是,吸入式疫苗的邏輯就是在原先疫苗的基礎上,通過呼吸道的黏膜免疫反應,直接在病毒進入人體的“第一道防線”上就把病毒抵抗住,從而在黏膜組織中就引發更多的免疫保護來保護人體。這就相當于疫苗已經把人體最外部的護衛給訓練好了,病毒一進入人體城堡的門口,就在大門被發現,這樣入侵者不僅更加難以進入,而且更難擴散。
這也是為什么美國如此重視吸入式疫苗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序貫免疫與多種新技術前瞻性布局中,我們終于走在了世界前列。疫情期間,世界各國都在大規模地推動推動疫苗的研發,中國企業雖然也是不斷創新發展,但是終究速度略慢于國際競爭者,在疫苗技術創新領域我們曾經有一定的技術劣勢,這也讓我們的疫苗產業有一段時間處于低質量競爭的狀態,從而逐漸失去了市場的優勢。
然而,這次中國的國產疫苗卻成功實現了對于世界同行的領先,在美國疫苗專家還在討論把黏膜免疫作為自身疫苗發展方向的時候,7月14日,康希諾在互動平臺上稱,吸入用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的II期臨床現場工作已完成,作為全球首個把黏膜免疫吸入式疫苗推到臨床試驗階段的疫苗,中國的國產疫苗已經拿到了市場的先發優勢,而且根據前文美國的預計,這個技術代差的時間已經達到了兩年以上,這無疑是康希諾疫苗的一次前所未有優勢,也是中國國產疫苗在技術競爭中難得的領先。
并且,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相比于傳統疫苗在注射3個月免疫抗體持續下降甚至歸零不同,康希諾吸入疫苗加強后3個月針對奧密克戎的保護效果不降反增!即使在吸入加強6個月后針對原始毒株的保護效果依舊遠遠高于WHO標準品的水平。康希諾吸入式疫苗低劑量和高劑量兩組加強疫苗接種者當中,抗體陽性檢出率仍然達到73.7%和72.2%,同樣證明了吸入式黏膜免疫的疫苗優勢相當顯著,可以有效地產生抗體進一步抵抗病毒。
第四,康希諾的領先將對中國疫苗產業的發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在取得當前市場優勢的時候,一旦康希諾的吸入式黏膜免疫疫苗作為加強針進行序貫免疫推廣的話,很有可能將會對中國疫苗產業帶來一次全新的變革。
一方面,中國人可以在領先西方的情況下,可能獲得更好地疫苗免疫保護,從而進一步優化完善我們的防疫屏障,真正幫助我們更好地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將病毒變異所帶來的影響進一步降低,讓我們的優勢得以更好地發揮。
另一方面,對于中國生物疫苗產業來說,有中國的疫苗企業可以率先實現技術前瞻性地布局,不僅僅意味著我們在世界疫苗競爭中領先一步,更代表著我們的疫苗的創新研發能力和前瞻性布局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對于當前中國疫苗產業的創新發展具有更重要的積極意義,對于整個產業鏈的積極影響將會更大。
更為重要的是,康希諾這個吸入技術不僅可以用在新冠疫苗上,還可以在結核病等更多呼吸類傳染病的疫苗制備上發揮優勢,真正成為一個技術平臺和載體。那持續累計的技術經驗和產業規模將不斷夯實自身的市場護城河。
當前,疫苗的競爭已經從簡單的與病毒賽跑的量產競爭向更具戰斗力的質量競爭轉變,在這樣的情況下,低質量的重復已經不再具有價值,需要的是更多的企業不斷加強前瞻性布局,不斷提升我們的疫苗研發能力,真正推動疫苗生產的技術進步,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之以恒地提升我們的競爭力,而在這其中康希諾的這次領先無疑具有更加重要的積極意義。
希望中國的各家疫苗企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斷加強研發創新,真正提升我們的產業核心競爭力。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