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巨虧1582億!孫正義急了 軟銀被曝“預售”超一半阿里股份
據報道,軟銀集團今年已通過“預付遠期合約”出售了所持阿里巴巴股票的約三分之一,共籌集到220億美元。
來源/黑池財經
“我為自己過去貪圖暴利而感到羞愧”,軟銀集團創下3.16萬億日元(約為人民幣1582元)季度虧損的紀錄后,現年64歲的孫正義在業績發布會上如是反省。
而這已經是軟銀集團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虧損,軟銀集團上季度虧損1.7萬億日元的紀錄,續創歷史新高,對比來看,去年同期收益為7615.1億日元,而這也是全球風投史上的最大窟窿。
值得注意的是,接連遭受如此巨額的損失,其創始人孫正義,在業績發布會上進行了一小時的公開自我批評,“我為自己過去貪圖暴利而感到羞愧”、“教訓太多了,已經數不清了”。
與此同時,孫正義表示,在已經過去的6 個月時間里,軟銀集團旗下兩個愿景基金的 7 萬億日元(約為人民幣3504元)投資收益幾乎被完全抹掉,而為了能夠籌措資金,軟銀集團阿里巴巴股票的“預付遠期合約”籌集了數百億美元資金,為集團提供了“良好的現金狀況”。
“貪圖暴利”的孫正義
“這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虧損”,孫正義在財報發布會上坦言,具體來看,造成軟銀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則是孫正義最看好的、該公司賴以成名的愿景基金。
過去幾年,軟銀愿景基金在一級市場的打法令人印象深刻——肯給高估值,敢給高估值,不計較估值的碾壓式打法,無人能敵,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樣打法為孫正義收攬了全球幾乎叫得上名號的超級獨角獸,然而如今,曾經的瘋狂已無人買單。
財報顯示,軟銀集團愿景基金第二季度虧損2.33萬億日元(約為人民幣1166元),刷新了上季度虧損2.2萬億日元的紀錄,并與去年同期盈利2356億日元形成了鮮明對比。
其中,軟銀愿景基金一期共持有80筆投資,包括23家上市公司,由于這些科技股的股價今年以來走下坡路,導致上市投資組合公司的未實現估值損失總計68億美元(約為人民幣459億元)。
最觸目驚心的案例,莫過于韓國電商巨頭Coupang,軟銀在這家公司身上的浮虧已達到23.7億美元,令人錯愕的是,就在一年前,Coupang還是孫正義繼阿里巴巴之后又一筆經典投資。
Coupang被稱為韓國版阿里巴巴,去年3月,Coupang在紐交所成功上市,首日股價大漲40%,軟銀作為Coupang的最大股東,一舉斬獲了245億美元的賬面回報,然而,Coupang的股價自上市之后一路走低,今年一季度的跌幅就高達驚人的40%,最新市值只有約340億美元。
慘烈的一幕同樣在愿景基金二期上演,其持有269筆投資,從數量上看顯得更為激進,財報顯示,第一財季(4月至6月),二期基金記錄的未實現估值損失為98億美元,持有的上市公司估值損失總計38.39億美元,主要是由于挪威倉儲機器人公司AutoStore和WeWork的股價下跌造成。
或許是糟糕的投資“戰績”,孫正義麾下的高管們正在接連離職,據彭博社報道,作為愿景基金二期的掌門人,Rajeev Misra已在近期離開軟銀,并創辦了自己的投資基金;同時,愿景基金的兩位合伙人 Yanni Pipilis 和 Munish Varma 也已辭職;為此,孫正義只能親自接任軟銀愿景基金二期CEO一職,在今年早些時候,首席運營官Marcelo Claure也宣布離職,粗略計算,近兩年離開軟銀的高管已超過十人。
Redex Research分析師Kirk Boodry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軟銀的債務達到12.1萬億日元,這意味著,自2020年四季度以來,軟銀的債務幾乎翻了一番,與之相比,公司的現金只有2.9萬億日元。
阿里又成“提款機” 被曝預售超一半阿里股份
深陷在巨大虧損之中,“缺錢”的軟銀集團籌集現金的步伐正在愈發加快。
據金融時報報道,軟銀集團今年已通過“預付遠期合約”出售了所持阿里巴巴股票的約三分之一,共籌集到220億美元,據悉,“預付遠期合約”是一種衍生品,軟銀集團以此籌集現金,同時保留繼續持有股份的可能性。
金融時報還提到,截至目前,軟銀集團已經通過預付遠期合約將所持阿里股票出售超過二分之一,這些交易將導致軟銀集團在未來幾年大幅減持其在阿里巴巴的股份,使其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降至保留董事會席位的門檻以下,并且不能在財報中合并來自阿里的收入。
20多年前,孫正義對阿里巴巴的那筆投資,是軟銀迄今為止最成功的經典案例,孫正義初始投資馬云2000萬美元,曾宣稱在阿里投資中共賺150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阿里巴巴上市以后,每當軟銀集團面臨危機,幾乎都會選擇拋售阿里套現“自救”。
2016年軟銀首次減持阿里,套現超100億美元成立全球最大風險投資基金愿景;而后,2019年軟銀再次出售阿里73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套現金額超130億美元,持股比例降至25.8%;2020年軟銀巨虧1.35萬億日元,當年3月底表示將從阿里套現140億美元。
如今看來,這一次軟銀集團再次面臨巨額債務危機及史詩級虧損,減持阿里補窟窿又成了孫正義的“救命稻草”。
曾宣布停止在中國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關于軟銀集團將暫停在中國新投資的消息,曾在資本圈引起轟動。
彼時,孫正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形勢更加明朗之前,我們想靜觀其變,一兩年后,我相信新規則將創造一個新局面”,軟銀集團方面同時表示,將觀察中國對國內科技行業的整頓走向將如何發展。
孫正義還曾在財報會議上表示,此前,軟銀愿景基金有三分之一是投資于中國,雖說有所縮減,但截至目前總投資比例仍為23%,僅次于美國的34%,但從去年4月起,軟銀愿景基金二期在中國的新投資比例已經下降到11%左右。
也就是說,去年第二季度,在軟銀愿景基金在加大整體投資規模之后,只有11%的新投資流向了中國,相較于此前23%的占比砍半。
而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11日晚,軟銀的中國子公司軟銀中國資本(SBCVC)曾發布聲明稱,對于日本軟銀集團在中國的投資策略不予置評,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在中國投資優秀的高科技、高成長性企業,但隨即便將該聲明刪除。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在財報發布會上被問到中國科技行業以及初創企業未來發展前景時,孫正義表示軟銀集團將繼續投資中國企業,特別是人工智能行業。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