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新財報,騰訊音樂尋找下一程
Q2新財報,騰訊音樂尋找下一程
來源/蛇眼財經
前不久,眾多歌迷翹首以盼的周杰倫新專輯上線,很快便在各大平臺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上午11點,新專輯《最偉大的作品》在QQ音樂的銷量已超409萬張,銷售額超1.2億元。酷狗音樂、咪咕音樂、酷我音樂分別已售476226張、159740張、39133張,全網銷量超470萬張,銷售額破1.4億元。由此可見,在線音樂領域依舊擁有著不小的想象空間。
現如今,在線音樂行業大背景相較于之前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隨著“后版權”時代的到來,版權搶奪大戰“熄火”,在線音樂平臺也因時而異,根據現實狀況調整路線,以便在版權開放時代依舊能夠保持優勢,作為頭部數字音樂平臺的騰訊音樂自然也不例外。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社交娛樂業務承壓
日前,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財報數據顯示,騰訊音樂第二季度的總營收為69.1億元,同比下降13.8%,環比增長3.9%;凈利潤為8.92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Non-IFRS)的凈利潤為10.7億元,同比下降8.3%,環比增長13.4%。
若依照業務劃分的話,騰訊音樂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的營收為40.3億元,同比下降20.4%。由數據可知,社交娛樂業務營收在總營收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因此社交娛樂業務的表現自然會影響騰訊音樂的總體表現。而社交娛樂業務會出現下滑,則與多方面因素有關。
首先,用戶付費意愿的下滑,影響了騰訊音樂社交娛樂業務。受疫情反復因素影響,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深刻改變,不少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已經由“報復性消費”轉變為“習慣性省錢”。面對非必需的產品和服務,人們的付費意愿較之前也有所降低。大環境發生變化,騰訊音樂自然也沒辦法置身事外,其社交娛樂業務也出現了付費用戶人數流失的情況。
財報數據顯示,第二季度,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服務移動MAU(月度活躍用戶人數)為1.66億人,與上年同期的2.09億人相比下降了20.6%;社交娛樂服務的付費用戶人數為790萬人,與上年同期的1100萬人相比下降了28.2%。
其次,外界競爭的加劇,同樣對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業務產生了影響。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分走了相當一部分用戶時長,與時間較長的直播模式相比,當前的人們愈發青睞具有短平快特征的短視頻模式。用戶的時間是有限的,隨著用戶注意力逐漸被短視頻平臺分走,留給直播等模式的時間就不多了,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板塊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最后,直播監管新規的實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業務營收產生了影響。由于直播行業亂象頻發,相關部門也加強了監管力度,對直播亂象予以整治。不過,騰訊音樂社交娛樂板塊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直播的虛擬禮物銷售,這就對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業務產生了直接影響。總之,受種種因素影響,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業務面臨不小的外部壓力。
在線音樂服務維穩
眾多周知,騰訊音樂的營收由在線音樂服務業務和社交娛樂業務兩部分構成。盡管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服務業務也出現了營收下降情況,但與社交娛樂業務相比卻是更顯平穩,其中甚至不乏亮點。財報數據顯示,第二季度,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服務業務營收28.8億元,同比下降2.4%。其中,在線音樂訂閱營收為21.1億元,同比增長17.6%。
騰訊音樂在線音樂訂閱營收的增長,則主要得益于付費用戶數量的增長。財報數據顯示,騰訊音樂第二季度在線音樂服務的付費用戶人數為8270萬人,與上年同期的6620萬人相比增長了24.9%;與第一季度相比,在線音樂付費用戶人數增加了250萬人。而付費用戶數量的增長,則與騰訊音樂所采取的一系列舉措息息相關。
一方面,騰訊音樂通過促銷等方式,促進了用戶付費率的提升。用戶訂閱收入是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業務的主要營收來源,對騰訊音樂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為了提升用戶的付費意愿,騰訊音樂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銷活動。
不過,促銷活動推出所帶來的影響也是雙面的,盡管在線音樂業務的付費用戶數量得以增長,月度ARPPU卻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況。財報數據顯示,騰訊音樂第二季度在線音樂服務的月度ARPPU(每付費用戶平均收入)為人民幣8.5元,與去年同期的人民幣9.0元相比下降了5.6%。
另一方面,騰訊音樂積極優化用戶體驗,為用戶帶來更高水平的視聽享受。為了增強平臺對用戶的吸引力,騰訊音樂圍繞“聽、看、唱、玩”四大支柱持續進行創新。騰訊音樂通過對產品進行創新迭代,極大地提升了平臺對用戶的吸引力,增強用戶對平臺的認可度以及黏性。
比如,在“聽”方面,騰訊音樂持續增添新功能,比如“桌面歌詞”、“臻品音質”等;在“看”方面,騰訊音樂不僅深化了和微信視頻號的聯動,還對產品視覺效果進行了更新;在“唱”方面,全民K歌進行了大版本更新,為用戶帶來更多新玩法,并且推出了聲音合成工具;在“玩”方面,騰訊音樂攜手Adidas Originals打造了國內首場虛擬說唱演唱會,并且還為藝人開設了專屬虛擬專輯房間。
持續夯實內容護城河
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業務的訂閱收入之所以能夠實現同比、環比的增長,除了促銷活動起到了一定效果之外,騰訊音樂持續夯實內容護城河的舉措更是至關重要。內容對在線音樂平臺的重要性不必多說,而騰訊音樂也始終在內容層面頻頻發力,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一來,騰訊音樂同頭部音樂廠牌展開合作,以提升平臺對用戶的吸引力。優秀音樂廠牌不僅具有優質音樂資源,還擁有自帶流量的知名藝人,騰訊音樂同唱片公司展開合作,不僅能夠擴充平臺的資源庫,還能夠吸引藝人所擁有的粉絲群體加入平臺,為平臺帶來用戶增量。比如,騰訊音樂與大中華地區領先的唱片公司以及藝人達成了戰略合作,例如時代峰峻(TFBOYS和時代少年團所屬音樂廠牌)、avex China以及劉雨昕等。
二來,騰訊音樂大力扶持原創音樂內容,不斷擴充平臺的音樂庫。在引入知名歌手的音樂作品之時,騰訊音樂也始終堅持扶持原創音樂人,通過發力原創音樂來豐富平臺的內容庫,進而增強平臺對用戶的吸引力。而騰訊音樂對原創音樂內容的大力扶持,也得到了正向反饋。比如,由音樂人海來阿木作詞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三生三幸》,自5月份作品上線以來,該作品蟬聯各大音樂排行榜榜首,并獲得了累計超25億的社交媒體閱讀量和3.5億次播放量。
三來,騰訊音樂為音樂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體系,既能夠助推優秀音樂作品為更多人所知,也能為用戶帶來更多優質內容。在對原創內容進行扶持的同時,騰訊音樂還打造了全方位服務平臺,為音樂人營造更好的音樂環境。
比如,面對歌曲宣傳難問題,騰訊音樂推出了“一鍵發行至海外”的新服務,該功能能夠將音樂人的音樂作品大規模分發到全球范圍內的150多家主流數字流媒體平臺,助力音樂人的音樂作品觸及更廣闊用戶群體。據悉,截至第二季度末,該服務已為海外觀眾帶來了超過1萬名音樂人的19萬首歌曲。
騰訊音樂奔向下一程
隨著其他內容平臺持續發力在線音樂領域,再加上版權優勢不再,騰訊音樂面臨的壓力自不待言。不過,面對日漸趨于白熱化的競爭,騰訊音樂并沒有擺爛,而是積極應變。
一方面,騰訊音樂積極探索多元化變現模式,以提升商業化變現能力。變現對在線音樂平臺至關重要,而騰訊音樂也在積極探索多元化變現路徑,提升內容變現能力,從而創造更多的價值。比如,騰訊音樂先后舉辦了多場線上線下音樂演唱會,這些演唱會分別由雪碧、北京現代、LA MER海藍之謎、百事可樂等不同領域的品牌商贊助。
另一方面,騰訊音樂持續發力長音頻,以建立與其他在線音樂平臺不同的差異化優勢。現如今,在線音樂平臺已經愈發同質化,而騰訊音樂為了構建多元音樂內容生態,也在持續打造差異化內容,長音頻內容就是其重要發力點。比如,騰訊音樂繼續同騰訊視頻深化合作,成功推廣了《武動乾坤》第三季、《且試天下》等熱門IP。
除此之外,騰訊音樂也在加強同騰訊生態內部之間的聯動,持續增強平臺的競爭力。騰訊音樂同自家生態進行聯動,不僅能夠拓寬宣推渠道,在內容制作等方面也能夠獲得增益,同時平臺的音樂內容也能透過騰訊生態,為更多用戶群體所熟知。
總而言之,盡管騰訊音樂面臨的挑戰不少,但這些挑戰也并非騰訊音樂獨有,甚至可以說是在線音樂平臺面臨的共同挑戰。雖然行業競爭愈演愈烈,但騰訊音樂依舊不容小覷,尤其是其之前所積蓄的實力為其留下了足夠的騰挪轉換的空間。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