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中性筆賣55元,晨光文具憑什么?
一支中性筆能有多貴?當大多數網友的印象中,一支普通的中性筆還停留在撐死2塊錢、3塊錢的記憶時,近日“一支中性筆賣55元”空降熱搜,再一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一時間,“文具刺客”質疑聲四起,而這家天價中性筆背后的巨頭晨光也浮出水面,從其交出的半年報業績答卷中,我們似乎找到了微妙的邏輯關聯……
來源/互聯網那些事
一支中性筆能有多貴?當大多數網友的印象中,一支普通的中性筆還停留在撐死2塊錢、3塊錢的記憶時,近日“一支中性筆賣55元”空降熱搜,再一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一時間,“文具刺客”質疑聲四起,而這家天價中性筆背后的巨頭晨光也浮出水面,從其交出的半年報業績答卷中,我們似乎找到了微妙的邏輯關聯……
天價中性筆是否合理?
8月28日,#一支中性筆賣55元#空降微博熱搜榜,截至目前,已產生2.8億次的瀏覽量,相關討論突破1萬次,究其原因,大抵只有萬萬沒想到能解釋,一只小小的中性筆,居然都賣到大幾十元了?
據《揚子晚報》紫牛調查報道,臨近開學,不少家長在給孩子置辦文具時紛紛感慨“躲過雪糕刺客,卻沒躲過文具刺客”,而在記者的實地走訪時更是發現,一大批樣式新穎、功能繁雜的高價文具琳瑯滿目地充斥在街邊巷角的文具店,有很多甚至都沒有價格標簽,而且擺放混亂,這些文具動輒在幾十甚至數百元,吸引學生攀比成風的同時,可謂狠狠收割了一波家長們的錢包。
紫牛新聞/圖
此外,為了最大化吸引學生并刺激學生的購買欲,這些商家還利用動漫人物聯名和拆盲盒的花樣吸引學生(家長),比如與知名動漫航海王聯名后,一支中性筆賣到55元,而普通中性筆只要幾塊錢,更夸張的還有寶可夢、阿童木等IP聯名,更是單支100元起,而柯南和奧特暈等主題盲盒也備受學生青睞。
很多花里胡哨的高價文具早已經超過了文具的功能屬性,而疊加了過多的社交/玩具屬性,前者會助長攀比拉踩風氣,增加部分學生受歧視排擠的風險,后者,則屬于玩物喪志范疇,會讓學生過多關注于文具功能之外的娛樂部分,繼而癡迷沉醉,影響學習的動力與上進心。
不論從哪個角度,現階段,這些高價文具對于學生們來說,都不是必須的,家長和老師們都應該做適當地引導,培養孩子的正確消費觀,核心還是要引導孩子回歸到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上面。
存在的未必合理,天價中性筆之風,是該歇一歇了,當低年學童們,只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用著父母一天工資才能買得起的筆時,心里真得沒有一絲愧疚嗎?家長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0.68萬元,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6.29萬元,大多數就業者是在私營/民營單位上班,14億人中,需要交個人所得稅的僅有1億多人,按照5000元/月的個稅起征點,也即,月薪超過5000,實際已超過了約9成的國民。
大部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都遠沒有網友想象得那樣充裕,所以,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這些天價文具都不應該有快速滋生的土壤,那為何近年來,文具刺客現象會越來越普遍呢?
文具巨頭的“新抓手”?
8月25日,晨光集團披露了2022年半年報,業績數據顯示,報告期實現營收84.33億元,同比上漲9.72%,實現凈利潤5.29億元,同比下滑20.65%,扣非凈利潤4.84億元,同比下降21.01%, 截至8月30日9點52分,最新實時股價為43.50元,年內已下跌近35%,數據盤來看,增收不增利和股價的低迷成了晨光的焦慮點。
眾所周知,傳統業務是晨光文具的基本盤,不過財報數據卻顯示,2022年H1,公司傳統核心業務營收較上年同期減少12%,這一板塊業績的下滑,也順勢成了晨光集團焦慮的核心來源,晨光的傳統核心業務具體可分為書寫工作、學生文具和辦公文具。
其中毛利率最高的便是書寫工具,一度達到近41%的水平,而書寫工具中的王牌產品,便是中性筆、圓珠筆和活動鉛筆等,本次上熱搜的“文具刺客”的主角,恰恰是55元一只的中性筆,所以,不排除晨光推出差異化的高價中性筆產品來提升板塊毛利的可能性。
只不過,稍顯遺憾的是,由于疫情黑天鵝以及原材料成本抬升等共性原因,晨光上半年傳統業務板塊營收未達預期,但這一焦慮是暫時的,長遠視角來看,晨光還有很大的業績上升空間,主要是兩大利好:
一個是以九木雜物社、晨光生活館和辦公直銷為代表的新業務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34%,并且占總營收的比重超過50%,新業務發展勢頭極為強勁,代表著晨光仍然有巨大的業績潛力待釋放。
一個是券商紛紛給予買入評級,近一個月來,有13個券商紛紛向晨光投來關注的目光,其中僅買入的就有12家,中泰證券預測晨光股份今年可實現21.89億元的凈利潤,國聯證券直言公司(晨光)長期空間確定潛力十足,長期成長確定性高、空間廣闊。
綜合來看,業績的下滑與股價的低迷,對文具巨頭晨光而言,更像是短期的陣痛,風雨過后,Q3或見“彩虹”。
不過,晨光的長期發展仍然將面臨一個文具行業的終極挑戰,無紙化、電子化、碳中和的大趨勢下,學生和辦公一族對手機和各類Pad的需求那是有增無減,這些文具的汰換周期會顯著變長,如何應對,成了行業內避無可避的難題,晨光最終會找到答案嗎?
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信源綜合揚子晚報、中國基金報、每日商報、十年后看、微博熱搜等,圖源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