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之后,云鯨會成為第二個“掃地茅”嗎?
資本的新站位,給火熱的掃地機器人賽道又加了一把柴。
來源|AI藍媒匯??作者|楊蕾??編輯|韓小黃
前段時間,熱搜上掛著一條引發熱議的詞條#年輕人為什么不愿意換手機了?#
的確是這樣。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用戶平均換機周期為28-31個月。此前,vivo執行副總裁、COO胡柏山曾公開表示,最早手機更換周期為16-18個月,后來變成20-24個月,最近則達到36個月。
但年輕人們在智能產品上的消費一點都沒省下來。最近幾年,一個“精致懶人消費”產品讓新中產們和年輕人們愛不釋手。沒錯,就是掃地機器人。
比起手機行業,掃地機器人行業的玩家比較集中,科沃斯和石頭科技占據頭部市場,已經領先一步上市。根據石頭科技的最新財報,2022年上半年,石頭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29.23億元,同比增長24.49%;凈利潤達到6.17億元。
于此同時,石頭科技在海外勢頭正猛。根據亞馬遜發布的掃地機器人暢銷榜單,石頭科技在德國、荷蘭等多個歐洲國家和地區均排名前列。
而后進者如云鯨、追覓也正在進行第二輪的猛攻。最近,云鯨智能科技(東莞)有限公司最近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廣西騰訊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這家坐落于松山湖的創業公司,已經躋身機器人獨角獸行列,在騰訊入股之前,身后不乏紅杉中國、源碼資本、高瓴創投、字節跳動等知名投資方。
資本的新一輪站位,給火熱的掃地機器人賽道又添了一把柴。
石頭之后,資本還能投出第二個“掃地茅”嗎?
跟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云鯨智能成立于2016年,2017年1月開始引入資本,經歷了8輪融資,騰訊在D輪進入,絲毫不掩飾其野心:在合適的時機,推動云鯨成為下一個石頭科技。
那么,云鯨有石頭的運氣嗎?有石頭的底氣嗎?
掃地機器人的主流渠道多為線上銷售,而云鯨在線上發力的勢頭不可謂不猛。
2020年,云鯨在線上的市場份額迅速提升至10.5%,進入線上TOP品牌第四位,僅次于當時線上占比43.8%的科沃斯、14.1%的小米以及11.2%的石頭科技。
進入2021年,云鯨更是以17.13%市占率成為線上市場排名第二的品牌。
作為后進者,云鯨是如何在短時間之內顛覆線上市場占有率的。
根據AI藍媒匯的觀察,云鯨的創新力和營銷力是關鍵所在。
在創新力上,云鯨第一代產品首創不用自己洗拖布的拖掃機器人。簡單來說,用戶只需要裝一桶清水,把掃地拖地交給云鯨,清潔結束之后再倒一桶污水就可以了。
這一點微創新,云鯨成功殺入了當時以“掃”為主要矛盾的行業環境中,解決了“精致懶人”對于打掃的痛點。
到了第二代產品上,云鯨的掃拖一體機則可以像洗衣機一樣,連通上下水,讓用戶真正解放雙手。
這也正是云鯨能在短期之內打進深水區的重要策略:圍繞用戶真需求提供解決方案。云鯨智能創始人張峻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提到:“在云鯨的企業金字塔中,為客戶創造巨大價值是排塔尖第一位的。只有客戶的認可,企業才有發展的價值,而有效創新的產品和優秀的產品品質則是企業的中堅。”
于此同時,云鯨在小紅書等年輕人喜愛的種草社交平臺上做了大力度投放。常規的營銷策略是邀請家電類種草博主測評云鯨、石頭和科沃斯的同價位掃地機。更細分一些,則是凸顯出云鯨的特點:比如,云鯨第二代,直連上下水;云鯨嵌入式家裝;云鯨這些功能難道是品牌自嗨?可以說,云鯨十分在意話題是否能真正引爆用戶傳播。
云鯨CMO Alex表示,在與小紅書KOL的合作過程中,云鯨極度尊重KOL的判斷,并且會以KOL的認同為主,而PR在與KOL的溝通中需要做的是,站在品牌和用戶的角度向KOL說清楚產品優勢,解決疑問,并確保KOL與品牌站在同一戰線。
在營銷能力上,云鯨不亞于美妝界的完美日記。某智能掃地機行業內人士向AI藍媒匯分析,云鯨在產品的定位以及營銷的傳播上,更注重顏值主義和女性消費,千瓜數據顯示,云鯨在小紅書上的購買用戶畫像,女性占比92.5%,北京的粉絲最多。
但在強調產品力和研發技術層面,較科沃斯和石頭科技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AI藍媒匯綜合黑貓投訴、小紅書種草和電商平臺評價來看,云鯨在產品性能面前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有消費者表示購買云鯨機器后出現多次故障;云鯨J2掃拖機器人使用后一個月無法拖地;還有消費者稱云鯨掃地機器人找不到基站充電;也有住復式樓的家庭表示,云鯨無法識別樓層差別,從二樓“跳樓”的。
市場的變化也很微妙,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云鯨的線上銷售占比又下滑至了第三位。
不過,截至目前,行業深水區仍是幾個頭部玩家的天下,美的、海爾等長尾品牌雖有涉獵,但不深耕并不能進入主流消費圈層。云鯨保持不掉隊,在資本的助推下,仍有成為第二個石頭的機會。
行業內卷嚴重,但市場還是藍海
不得不承認的是,云鯨是攪動行業內卷的鯰魚。一個是卷創新。云鯨圍繞用戶習慣,將智能掃地機從“掃把時代”帶入“拖把時代”,并逐步解決上下水、污水處理、自清潔拖布等一系列問題,引發友商的跟隨——云鯨該有的產品功能,科沃斯和石頭同樣具備。
另一個則是卷價格。石頭科技早先為米家打造的掃地機器人,只要1699元。但石頭科技的財報也披露,給小米做供應商的確不賺錢。根據石頭科技的財報顯示,2016年至2020年,石頭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19.21%、21.64%、28.79%、36.12%和45.53%。
更有數據顯示,石頭科技與小米合作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20%以下,而隨著自有品牌份額的逐步提升,石頭科技的毛利率來到了50%以上。
而行業出現價格梯隊,也是云鯨帶的隊——根據掃地機的功能性強化出價格區間。近幾年,掃地機器人逐步高端化,價格也從千元機一路飆升至4000元以上的高端機。
盡管智能掃地機賽道行業頭部玩家內卷嚴重,但放眼整個行業來看,用戶滲透率比較低,市場仍具有廣闊的上升空間,市場仍屬藍海。
行業內人士向AI藍媒匯透露:智能掃地機不是行業的終點。在對技術、芯片和算法的不斷投入下,未來圍繞AI還會有更多為用戶謀福祉的產品誕生,只不過目前掃地機器人是最落地的產品之一。
的確,隨著資本的又一輪涌入,掃地機已經進入行業2.0階段。不論是科沃斯、石頭科技、米家還是云鯨,這一輪,拼的一定是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
根據上市公司石頭科技的財報披露,從2019年至2021年,石頭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1.93億元、2.63億元和4.41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4.59%、5.80%和7.55%,研發投入逐年提升。
2022年上半年,石頭科技的研發費用2.26億元,同比增長13.74%,占營收比例為7.74%。新增知識產權264項,其中包括19項發明專利,82項實用新型專利和91項外觀設計專利,16項軟件著作權,及56項其他知識產權。
而行業老大科沃斯在2022年上半年科沃斯研發費用為3.52億元,同比增長74.05%,占營收比例為5.16%。
在出海方面,隨著頭部品牌技術壁壘的不斷提升,也有助于品牌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
業內人士向AI藍媒匯解釋,海外市場廣闊,但也并非誰都可以進入。對中國企業來說,在海外出口上有一個重要難題就是專利技術。在一些發達國家,發明專利相當于通行證,沒有這張“通行證”,走出去是個不小的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亞馬遜宣布將以每股61美元的價格收購掃地機器人品牌iRobot及其凈債務,收購將以全現金方式完成,交易價值約為17億美元。在歐美市場,iRobot是實打實的行業第一,此次得到了電商巨頭的撐腰,或將在海外市場正面與中國品牌展開較量。
因此,對于國內的掃地機器人來說,不必緊盯眼下短暫的“爆款策略”,將行業未來的前景拉長、突破真正的核心技術才是長久之計。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