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聚燦光電股權激勵“變味”!深交所:輸送利益?網民:搶錢啊
股權激勵是大多上市公司與優秀人才進行深度綁定的方式之一,不少公司通過此舉實現了“雙贏”。不過,好事往往也會變壞事。
作者| 深水財經社??冰火
這不,業績考核指標朝令夕改,蘇州聚燦光電(300708)“變了味”的股權激勵就被監管層盯上了,深交所質疑其涉嫌高管利益輸送。
“營收即使下滑,七位高管和核心骨干仍可“躺賺”840萬!”網民更是炮轟公司:“這不是明搶嗎?高管吃相太難看!”
“變味”的股權激勵,深交所:涉嫌利益輸送
9月4日晚間,因時隔4個月放寬股票激勵條件,聚燦光電收到交易所關注函。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修訂后的業績考核指標是否符合公司經營實際,是否存在不當調整業績考核指標以向高管等關鍵少數輸送利益的問題。
來源:公司公告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原來今年4月13日,聚燦光電發布了股票激勵計劃(草案),公司擬向包括4名副總經理、1名財務總監和2名核心骨干在內的288名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2107.50萬股,其中首次授予1907.50萬股,授予價為6.09元/股。
來源:公司公告
當時的股票激勵計劃(草案)顯示,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業績考核目標以2019-2021年營收平均值(15.2億元)為基數,2022年營收增長率不低于45%(22.04億元),2023年營收增長率不低于60%(24.32億元),2024年營收增長率不低于70%(25.84億)。
不過僅時隔4個月,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股票激勵計劃說變就變。
8月31日晚間,聚燦光電公告修訂股票激勵計劃并且放寬了業績考核目標。
修訂后的股票激勵計劃
來源:公司公告
在原業績考核目標的基礎上,當期營業收入完成率(R)<80%時,當期限制性股票不予歸屬;80%≤R<85%時,當期限制性股票按50%比例予以歸屬;85%≤R<90%時,當期限制性股票按80%比例予以歸屬;R≥90%時,當期限制性股票全額予以歸屬。
以第一個歸屬期測算:原定今年營收同比2021年(20.09億元)增幅達到9.68%(22.04億元)才能獲股票激勵;如今下調為今年營收同比2021年降幅不低于12.24%(17.63億元)就能獲股票激勵,同比降幅不低于1.24%(19.84億元)即可獲全部股票激勵。
少則2.2億元,多則4.41億元的年營收,公司大筆一揮瞬間就沒了。
聚燦光電此舉引發監管層的高度關注,9月5日,監管層向聚燦光電下發了關注函。
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股權激勵計劃首次披露以來,經營狀況及行業環境發生的主要變化;短期內修訂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必要性;前期制定計劃草案及本次修訂是否存在不審慎的問題。
聚燦光電在9月1日發布的《關于修訂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相關內容》公告中是這樣解釋的:
1、今年以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員工出勤受限、道路運輸受阻、產業鏈受沖擊、需求端受抑制,對公司所處的LED行業及相關產業鏈造成的負面效應遠超預期;
2、原考核目標系考慮歷史業績增長情況,并結合當時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而確認,但疫情對市場需求抑制的強度遠超預期,原定的業績考核指標較難達成。
營收考核由正增長變為負增長,這樣一來股權激勵不就“變味”了嗎?
深交所關注函也要求公司說明:修訂后的業績考核指標的制定依據、合理性,是否符合經營實際?是否有利于達成股權激勵計劃目的?是否存在不當調整業績考核指標以向高管等關鍵少數輸送利益的問題。
營收下滑七位,高管和骨干仍“躺賺”840萬!
那么,什么樣的業績考核才能真正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
新京報援引獨立財經撰稿人皮海洲指出,業績考核的標準,應不低于同行業的平均增長水平,或不低于本公司前三年業績增長的平均水平。以二者孰高為考核標準。
聚燦光電財報顯示,2019~2022年半年度,公司營收分別為4.51億元、6.13億元、9.61億元和10.06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04.61%、23.05%、42.83%和4.66%。
來源:公司近6年來半年報
從公司過去幾年財報來看,下半年營收均高于上半年。若延續往年態勢,今年營收超過去年營收(20.09億元)難度并不大。
值得關注的是,按最新的股權激勵考核指標,公司營收即使下滑,7位高管和核心骨干仍可“躺賺”839.55萬元!
截至9月6日,聚燦光電股價報收11.88元/股,市值64.71億元。這意味著授予價6.09元/股約為當前股價的48.73%,相當于公司向288人平均每人派發超過42萬元“大紅包”。
其中,來自中國臺灣的副總經理卓昌正“紅包”最大,被授予的30萬股最新浮盈約173.7萬元;董秘程飛龍、副總徐樺和曹玉飛、財務總監陸葉、核心骨干葉青賢,均被授予20萬股,每人最新浮盈約115.8萬元;核心骨干林偉誠授予15萬股,最新浮盈約86.85萬元。
“這不是明搶嗎?公司高管吃相太難看!”聚燦光電股吧瞬間就炸了鍋。
有網友發帖炮轟,這樣的業績和股價,高管也配享受股權激勵?問問頭上的青天答不答應。
還有網友發帖質疑,蘇州今年就沒受疫情影響過,疫情成了萬能“擋箭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