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號公司業績不及預期 小米、紅杉“提前開溜”
背靠小米系這顆大樹,九號公司逐漸羽翼豐滿。如今,小米系正在加速套現,而九號公司也正在業務上降低對小米系的依賴,以期在未來實現資本、業務層面的雙向“解綁”。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10月24日晚,九號公司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為28.12億元,同比增長1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8億元,同比增長2.77%。
在公司第三季度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的背景下,公司股價今日大跌,盤中一度觸及跌停,截止收盤,跌幅達19.15%。顯然,這份凈利潤微增的財報并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
九號公司這份三季報不僅被資本市場用腳投票,就連公司背后的機構股東也在大舉減持。包括小米系的People Better以及順為資本,還有華山資本等股東。
雖然此次紅杉并未參與其中,但其之前也曾同小米系一樣頻頻減持九號公司,兩方在短短幾個月就套現超30億元。
而雙方均是在九號公司上市前進入,早在2014年底,順為、紅杉以及People Better一起對九號公司進行A輪股權投資,堅定持有九號公司的三家股東在去年解禁后,11月開啟減持套現之路。
業績“不及預期”跌19%
一份不及預期的三季報被資本市場用腳投票。
據季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營收同比增長5.97%至7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37%至3.9億元。
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為28.12億元,同比增長1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8億元,同比增長2.77%。
不過這份營收凈利雙增的季報卻不及資本市場的預期,導致早盤低開低走,盤中甚至觸及跌停,市值一日跌去60億。
事實上,從營收結構來看,九號公司還是存在一些亮點的,尤其是自主品牌銷售收入增長明顯以及電動兩輪車銷量的爆發。
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自主品牌銷售收入為18.79億元,同比增長36.56%。其中電動兩輪車銷量為32.97萬臺,收入同比增長97.42%至10.75億元;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車銷量為28.71萬臺,收入6.17億元,同比增長29.25%。
顯然電動兩輪車帶來的收入已超零售滑板車,逐漸在九號公司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與之前形成鮮明對比。自九號公司2020年上市以來,滑板車的銷量以及貢獻的收入遠大于兩輪電動車。
據公司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公司實現智能電動滑板車銷售231.7萬臺,貢獻的銷售收入為42.58元;彼時智能電動兩輪車的銷量僅為11.4萬臺,銷售收入僅為4.3億元。
2021年依舊如此,此時電動平衡車與滑板車的銷量為332.8萬輛,其中滑板車ToC零售產品實現營收為44.08億元。而公司智能電動兩輪車銷量在同期為42萬臺,銷售規模12億元。
今年上半年,電動兩輪車銷量和收入與零售滑板車差距縮小。具體來看,電動兩輪車銷量為30.7萬臺,收入9.3億元;零售滑板車銷量為47.8萬臺,收入為9.8億元。
上述數據也佐證電動兩輪車的成長性完全蓋過滑板車,在一年時間內,銷量從2020年的僅11.4萬臺突飛猛進至2021的42萬臺,今年上半年銷量就達30.7萬臺。
紅杉、小米系套現超30億
與大多數創始人持有大部分股權不同,九號公司更像是被資本孵化出來的。在上市前夕,機構股東的持股數量遠超管理層。
而這些機構投資者主要以財務投資為目的,九號公司2020年11月上市,機構股東在2021年解禁后,開始大規模減持,而機構股東的套現也讓市場一度認為是股價承壓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2022年,機構每個季度均在減持。小米系People Better Limited在三季度減持205.4萬股,小米系的Shunwei TMT III Limited減持440萬股,華山資本旗下基金減持293.5萬股;Wtmtech Limited減持210萬股。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第一大股東紅杉未在三季度減持,但在此前曾頻頻減持九號公司。
而這些持股比例超管理層的機構股東均在上市前便持有。據九號公司招股書顯示,2014年底,順為作為財務投資人,與紅杉資本、People Better一起對九號公司進行A輪股權投資。
2015年,九號公司向上述三方增發股份,其中向紅杉發行800萬股A-1輪優先股;向順為發行500萬股A-2輪優先股;向People Better發行500萬股A-2輪優先股。
隨后,上述三家股東又在2015年經過兩次增發后,紅杉持股九號公司的A-1輪、A-2輪以及A-3輪優先股的數額合計為1064.7萬股、順為和People Better持有的A-2輪、A-3輪優先股均為716.95萬股。2015年年末,順為和People Better均轉讓25.8萬股,雙方合計持股數均下降至691.2萬股。
2019年的股份轉換后,紅杉、順為、People Better持有的A類普通股數分為1064.7萬股、716.95萬股、716.95萬股,持股比例分別為16.8%、10.91%、10.91%。直至發行前紅杉和小米系持有九號公司的股數和比例均為改變,上市后持股比例分別稀釋至15.12%、9.82%、9.82%。
轉折始于去年10月底,彼時九號公司迎來解禁洪峰后,紅杉和小米系的People Better、順為便于同期11月4日轉讓公司股票轉化的存托憑證,轉讓數量分別為630萬、408.5萬、408.5萬。按轉讓價格57元/份存托憑證計算,紅杉則收獲3.59億元、小米系共收獲4.66億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紅杉和小米系的People Better、順為持有公司的存托憑證為1億股、6503萬股以及6503萬股。
緊接著,紅杉和小米系拋出減持計劃,開啟減持九號公司之路。直至今年5月,順為減持存托憑證數量為2114萬份,減持總金額為11.8億元;今年6月,據九號公司公告稱,紅杉減持存托憑證數量為2860萬份,套現14億元;小米系的People Better減持1727萬份,套現9.6億元。此時,順為、紅杉、People Better所持有的存托憑證數量分別為4389萬份、7256.8萬份以及4776萬份。
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紅杉和小米系便減持套現超30億元。
然而,紅杉和小米系減持九號公司之路仍在繼續。今年6月21日,三大股東再次拋出減持計劃,紅杉計劃在半年內減持不超過3557.5萬份存托憑證;小米系的PeopleBetter以及順為均計劃在半年內減持各2134.5萬份存托憑證。
▲?圖片來源:公告
從紅杉、小米系的減持幅度來看,似乎是在解禁后迫不及待“清倉”。
與小米“解綁”
小米系的進入,不僅給其帶來資金,同時也給其帶來業務。
在小米的助力下,九號公司逐漸羽翼豐滿,不斷發展壯大。成立僅三年后,公司便在2015年一舉拿下當時已經成立15年的平衡車行業鼻祖Segway,并由此開始布局全球業務。公司的營收規模也呈現逐年增長之勢,從2017年的13.81億元步步增長至2021年的91.5億元。
其中小米扮演著關鍵角色。據九號公司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公司與小米集團發生的關聯銷售金額
分別為10.2億元、24.34億元以及24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73.76%、57.31%和52.33%。
不過,由于小米以性價比為核心且主要采用利潤分成模式,因此小米產品的毛利率低于公司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
據招股書顯示,小米代表的線下—定制產品獨家分銷毛利率在2017-2019年分別為22.46%、20.79%以及15.11%;而線下—自主品牌分銷的毛利率在同期則為25.41%、39.17%以及44.34%。
毛利率較低拖累公司的凈利潤。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公司凈利潤持續為負,分別為-6.27億元、-18億元以及-4.5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28億元。
在此背景下,九號公司也在試圖與小米“解綁”,尋找新的業績增長曲線。
自2020年以來,九號公司與小米集團發生的關聯銷售金額占公司營收的比重開始下降,2020年關聯銷售金額為27.56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重為45.91%,2021年占比再降至32%。
與之相對應的是九號公司自主品牌銷售收入的大幅增長。2021年公司近百億的收入主要源于自有品牌的增長,此時自主品牌分銷收入為43.7億元,而定制產品分銷收入則為29億元。
今年上半年九號公司自主品牌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3.41%至26.33億元;來自小米定制產品的分銷收入則是同比下滑59%至7.32億元。
今年第三季度自主品牌銷售收入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同比增長36.56%至18.79億元;小米定制產品分銷收入仍舊維持下降趨勢,同比下降58.47%至2.96億元。
無論是從股東層面還是業績層面,九號公司均在逐漸去小米化。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