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能源沖刺科創板上市?長城的蜂巢能成下個寧德時代嗎?
蜂巢能源沖刺科創板上市?長城的蜂巢能成下個寧德時代嗎?
來源/江瀚視野
當前可謂是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的絕對風口,在上游鋰礦的爭奪戰近乎白熱化,在中游各大新能源電池企業你方唱罷我登場,在下游各家新能源汽車可謂是百舸爭流,在這樣的情況下,近期蜂巢能源的上市再度引發了市場的熱議,背靠長城汽車的蜂巢能源真有可能成為下個寧德時代嗎?
一、蜂巢能源沖刺科創板上市?
據科創板日報的報道,據上交所官網顯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蜂巢能源”)科創板IPO獲受理。
招股書顯示,蜂巢能源擬募資150億元,用于三地鋰電池項目建設、無錫研發中心建設以及三元高密度電池、無鈷電池、“短刀”電池、新型電池等鋰電池開發。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數據,2021年中國前十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占市場份額92.20%。2021年,蜂巢能源躋身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市占率從2020年的0.4%提升至1%,裝機量從0.6GWh躍升到3.1GWh,同比增長416.67%。
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蜂巢能源并不陌生。蜂巢能源為鋰離子電池系統供應商,主要產品包括電芯、模組、電池包及儲能電池系統。該公司脫胎于長城汽車,前身為長城汽車內部事業部。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動力電池領域中,蜂巢能源裝機量位列第六,前五名分別是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和欣旺達。
起初,蜂巢能源主要為長城汽車供應鋰電池。但隨著前者鋰電業務的發展,其客戶群體逐漸擴大。公司在招股書中指出,與長城汽車、吉利汽車、零跑汽車、東風汽車、嵐圖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光束汽車、賽力斯汽車、合眾新能源汽車、牛創新能源汽車等整車企業達成合作關系;此外,公司與PSA(Stellantis集團)等知名國際汽車廠商亦開展業務合作。
據界面的報道,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為蜂巢能源實際控制人,合計持股40.26%。魏建軍所持大部分股權為特別表決權股份,因此擁有蜂巢能源76.81%的表決權。
蜂巢能源此前完成了多輪融資,股東總數目前已達到83家,包括碧桂園創投、三一重工)和小米集團等。
2021年,蜂巢能源營收44.7億元,凈虧損11.5億元,為連續第三年虧損。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37.3億元,再度虧損8.9億元。2021年,長城汽車為蜂巢能源的最大客戶,占公司收入的比例為86.4%。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仍為公司第一大客戶,占比降低至57%。今年上半年,合眾新能源和零跑汽車為蜂巢能源的第二和第三大客戶,占比分別為10.6%和8.3%。
二、蜂巢能源真能成下一個寧德時代嗎?
說實在看到蜂巢能源沖刺上市,很多人都在問蜂巢能源到底該怎么看?我們又該如何分析判斷蜂巢能源的發展呢?
首先,脫胎于長城汽車是蜂巢能源發展的第一步。在2018年之前,蜂巢能源其實是長城汽車內部的事業部,但是伴隨著新能源市場的高速發展,蜂巢能源也逐漸被長城汽車所看好,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2018年10月,長城汽車宣布擬將蜂巢能源100%股權轉讓給保定瑞茂,后者為長城控股的全資子公司。12月28日,長城又宣布將相關專利及非專利技術資產轉讓給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之后,蜂巢能源開始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一方面,不斷進行融資,利用資本力量不斷加速自己的發展,蜂巢能源僅2021年就已經實現了多輪次超200億元的融資,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蜂巢能源成功實現了自身業務的快速發展,僅僅用了4年的時間就一舉成為了當前動力電池市場的前十企業。另一方面,借助市場的風口不斷提升自己的多元化客戶來源,當前蜂巢能源已經有了除長城汽車以外的眾多汽車產業參與方成為其主要的客戶,從而讓蜂巢能源避免了自己關聯母公司一家獨大的局面。
而且,當前面對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風口,蜂巢能源成功用較短的時間實現了快速的市場搶位,也讓其成為了新能源市場發展過程中擁有入場券資格的少數企業之一。
其次,蜂巢能源的科創板上市有希望嗎?從目前的發展來看,蜂巢能源的整體表現還是比較符合科創板上市的要求,科創板作為以注冊制形式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的資本市場板塊,當前的蜂巢能源還是具有不錯的優勢:
一是蜂巢能源的整體科技水平還是相當不錯。招股書顯示,蜂巢能源2021年研發費用達到7.24億元,同比增長90.43%,占營業收入的16.18%。根據中汽中心全球汽車專利大數據平臺公開信息,2020年度及2021年度,蜂巢能源動力電池專利公開量分別為586項、878項,專利數據也位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前列。在這樣的情況下,蜂巢能源的硬科技實力還是相當不錯的,憑借這份硬科技實力蜂巢能源還是可以在市場有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這也是蜂巢能源科創板上市的一大優勢。
二是蜂巢能源的客戶資源也還算豐富。蜂巢能源之所以敢于在2022年的今天選擇沖刺上市,其最核心的原因是其本身的發展已經逐漸積累了一批大客戶,除了自己的母公司長城汽車以外,蜂巢能源的眾多客戶為其提供了一定的市場基礎,據蜂巢能源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蜂巢能源主營業務中關聯交易占比已下降至52.23%,長城汽車在其占比的下降讓蜂巢能源在上市過程之中避免了較多的審核風險,也為其上市提供了可能性。
三是蜂巢能源的市場發展預期還是存在可能的。當前整個中國新能源電池市場其實已經形成了一超多強的格局,但是這個格局依然處于動態變化之中,市場的集中度還沒有完全提升,以蜂巢能源為代表的二線新能源電池生產企業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發展空間,只要其能夠在市場中突圍,依然還有一定的機會。
因此,我們可以說當前蜂巢能源沖刺科創板上市還是有可能的,根據科創板本身的風格,蜂巢能源上市的優勢還是不錯的。
第三,蜂巢能源能成下一個寧德時代嗎?雖然我們之前說了蜂巢能源的發展,也說了其上市的可能性,不過我們也不能回避蜂巢能源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風險,這些風險又集中在什么地方呢?
一是虧損的風險始終無法回避。作為一家新興的新能源電池企業,蜂巢能源依然處于虧損的狀態之中,之前我們雖然反復在說對于科技類企業發展前期的虧損是正常現象,但是對于資本市場來說,特別是當前的中國資本市場對于科技類公司的虧損容忍度在不斷下降,如果蜂巢能源不能在短時間內扭轉虧損的局面,依然會面臨較大的風險。
二是當前新能源電池產業的盈利空間難題。之前我們其實就反復說過這個問題,對于當前的新能源電池企業來說,其作為產業鏈的中游,本身的利潤空間卻被上游的鋰礦石企業不斷侵蝕,在這樣的情況下,越是非頭部的企業其面臨的市場利潤空間就越小,雖然蜂巢能源已經躋身二線廠商,但是本身的背景和能力依然不足以擁有足夠的上游話語權。
三是長城汽車的關系既是優勢也是麻煩。在蜂巢能源發展的初期,長城汽車的扶持可以說是其發展的優勢,但是伴隨著蜂巢能源的發展,其與長城汽車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很有可能成為其他汽車企業不敢放手讓蜂巢能源供貨的原因,畢竟商場如戰場,蜂巢能源的背景在其發展越大的時候可能桎梏也越大。
對于當前的蜂巢能源來說,上市可能不是什么特別困難的事情,但是問題是上市融資之后呢?其長期發展到底還有多少競爭力,這可能才是最大的問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